彭春华
【摘要】 目的 探究母乳和人工喂养方式对产科新生儿发育及产妇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采用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及产妇88例设定为对照组, 另选采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及产妇88例设定为观察组。对两组新生儿的发育情况及产妇产后的康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42 d、
42 d~3个月、3~6个月的体重增长值均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新生儿42 d~3个月、3~6个月的身长增长值均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6个月
的智力发育指数(MDI)评分及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子宫恢复正常及乳房胀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2、10513, P<0.05)。观察组产妇的抑郁评分(7.27±1.7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82±1.7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147, P<0.05)。结论 采取母乳喂养不但能够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起到有效促进作用, 同时能有效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促进产妇产后更快恢复。
【关键词】 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新生儿发育;产妇康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4.036
母乳营养丰富, 且十分容易消化, 具有很高的生物利用度, 因此母乳是最适合婴儿的天然营养品[1-3]。同时采用母乳喂养, 还能使母子感情得以增加, 对母体的健康有益。本次研究就探究母乳和人工喂养方式对产科新生儿发育及产妇康复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本中心2016年1~6月产后访视的产妇和新生儿中选取采用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及产妇88例, 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另选同期采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及产妇88例, 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年龄21~35岁, 平均年龄(27.6±3.2)岁, 孕周35~41周, 平均孕周(38.2±1.3)周, 身高149~172 cm, 平均身高(156.8±5.1)cm, 体质量63~78 kg, 平均体质量(68.6±3.2)kg;新生儿中包括男51例, 女37例, 体质量3105~4023 g, 平均体质量(3561.5±285.6)g。观察组产妇年龄20~36岁, 平均年龄(28.1±3.6)岁, 孕周36~41周, 平均孕周(38.4±1.1)周, 身高151~173 cm, 平均身高(157.4±
4.2)cm, 体质量61~76 kg, 平均体质量(67.1±3.1)kg;新生儿中包括男49例, 女39例, 体质量3138~4066 g, 平均体质量(3489.6±243.2)g。两组产妇年龄、孕周、身高、体质量及新生儿性别、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产妇年龄20~40岁;②足月, 初产妇, 单胎, 全部为头位, 经阴道分娩;③产妇无重大脏器及系统疾病, 未见妊娠合并症, 新生儿无产后窒息;④产妇无精神障碍, 认知正常;⑤新生儿研究期间未见重大疾病;⑥可积极配合随访;⑦知悉研究内容, 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出现妊娠合并症的产妇;②合并神经肌肉病变产妇;③具有盆腔手術史产妇;④合并先天性疾病新生儿;⑤采取引产措施进行分娩的产妇, 以及发生早产, 急产的产妇;⑥不能配合研究全部完成的产妇。
1. 3 研究方法 观察组新生儿自出生至6月龄均采用母乳对其进行喂养。喂养的具体方法为:当新生儿分娩出体外30 min后, 可指导产妇与新生儿进行早期的皮肤接触, 使产妇对新生儿的头部或皮肤进行小心抚摸。然后可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 喂养时间为5~15 min, 在喂养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向产妇普及母乳喂养所具有的优点, 同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哺乳方法。母乳喂养结束后, 可将新生儿放置在靠近母亲的新生儿床上, 在分娩结束后2 h, 由专人送产妇回到病房, 之后由经验丰富的临床护理人员指导产妇进行正确哺乳, 使其掌握正确的哺乳要点, 同时将乳房护理, 产后保健和子宫复旧等相关知识进行宣教。在产妇出院后, 可采用入户随访、电话随访等方式开展随访工作, 使产妇坚持使用母乳进行喂养。对照组新生儿自出生至6月龄, 因多种原因不能采用母乳, 而采用其他乳类进行喂养。以足月儿配方奶进行喂养为宜。喂养的奶量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 按照相关计算公式来确定, 每隔3~4 h, 由母亲人工喂养1次。同时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乳房护理, 产后保健和子宫复旧等相关知识宣教。全部新生儿均实行按需喂养。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新生儿的发育情况进行观察, 以新生儿出生后42 d、3个月、6个月的身长增长值、体重增长值, 以及6个月时的PDI及MDI来进行评价。身长:取仰卧位, 自头顶到足跟长度。体重:着单衣时体重。采用MDI对智力发育情况进行评价, 采用PDI对运动发育情况进行评价。产妇产后康复情况采用乳房胀痛, 子宫恢复正常及精神状态来进行评价。行多普勒超声, 测量产妇产后1、2、3周子宫三径之和, 对3周内子宫恢复正常例数进行统计。乳房肿胀分3度, 正常或轻度肿胀为Ⅰ度;中度肿胀, 尚可忍受为Ⅱ度;重度肿胀, 对产妇的休息造成影响为Ⅲ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于产妇产后3个月开展抑郁评分[4, 5]。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新生儿发育情况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42 d、42 d~3个月、3~6个月的体重增长值均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新生儿42 d~3个月、3~6个月的身长增长值均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6个月的PDI评分和M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endprint
2. 2 两组产妇产后康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子宫恢复正常、乳房胀痛及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倡对4~6个月前新生儿, 最佳的喂养方式为母乳喂养。因为母乳营养物质全面, 易于吸收, 且含量适宜, 能够在满足新生儿生长发育需求的同时, 避免营养过剩的发生。采取母乳喂养, 能够对新生儿达到良好的营养状况起到保障作用, 能有效促进新生儿的智能发育[6]。和发达国家相比较, 我国的儿童母乳喂养程度还存在较大不足, 因此, 为了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母乳喂养率缩小, 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做好母乳喂养宣教普及工作, 同时也需要产妇及其亲属的共同配合努力。
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母乳喂养的观察组, 新生儿的发育情况均明显优于采取人工喂养的对照组, 提示相对于人工喂养, 母乳喂养能够更好的满足6个月以内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同时能有效促进婴幼儿的智力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发育。有学者通过研究表明, 采取母乳喂养, 能够对6个月内的婴儿肥胖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但当婴幼儿年龄超过6个月
后, 母乳喂养不再能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保障婴幼儿发育, 此时应对婴幼儿加用辅食。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母乳喂养, 能够对产妇的产后康复起到促进作用, 这也和前人的报道相符[7-10]。分析其原因, 可能与以下两方面原因有关:①采取母乳进行喂养时, 当婴儿对产妇的乳头进行吸吮, 会对乳头、乳晕上分布密集的感觉末梢进行刺激, 刺激被传入到产妇的大脑皮质, 从而对其神经垂体释放出大量的缩宫素;②在进行母乳喂养时, 产妇可通过对婴儿的听、嗅、视、触等发生条件反射, 从而将缩宫素进行释放。促使子宫肌肉加强收缩, 对子宫复旧起到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 采取母乳喂养不但能够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起到有效促进作用, 同时能有效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几率, 促进产妇产后更快恢复。
參考文献
[1] 招凤彩. 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新生儿智力发育影响分析. 当代医学, 2013, 19(1):97-98.
[2] 成维君, 徐燕飞. 新生儿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婴儿智力发育影响分析. 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7):1096-1098.
[3] 高霞. 孕期健康教育对分娩和母乳喂养的临床价值. 当代医学, 2015, 21(1):35-36.
[4] 陈敬玉. 新生儿母乳喂养次数影响满月体格发育的调查分析. 右江医学, 2010, 38(1):16-18.
[5] 李凌春. 新生儿母乳喂养满月时体格发育的调查分析. 吉林医学, 2011, 32(16):3327-3328.
[6] 何明. 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影响的比较. 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13):69-70.
[7] 田滢. 不同喂养方式对产科新生儿发育及产妇康复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4):127-129.
[8] 王雪花. 产后不同的喂养方式对产妇产后康复及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9):2102-2103.
[9] 陈小荷. 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骨科, 2008, 32(3):178-179.
[10] 于雪梅. 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吉林大学, 2009.
[收稿日期:2017-01-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