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珍 任俊荣
临猗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纪实
□李会珍 任俊荣
“我们薛公村地处黄河岸边,由于路远沟深,传统种养殖业一直形不成规模,致富找不到抓手,在各帮扶单位的帮扶下,我们针对沟阔滩多这一特点,成立了仁核山谷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按照“公司+支部+贫困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开始发展核桃种植和水产养殖,依托黄河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村集体经济逐年翻番增长。”8月9日,临猗县孙吉镇薛公村党支部书记程俊怀欣慰地说道。
薛公村的发展故事,正是临猗县在农村勇于改革创新,大力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临猗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着力破解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结合全县各村级组织特色,不断探索发展农村经济的多种渠道,走出了一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多元联动的新路子。
临猗县县委县政府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始终高度重视、竭尽全力,专门成立了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导组,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各有关成员单位全部参加,层层分解任务,层层抓好落实,为推动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县政府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不断加大投入,特别是从2015年启动试点工作后,县财政每年都列出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先后为84个村发展集体经济拨付扶持奖补资金46万元。今年为做好试点工作,县政府决定再列支500万元进行支持。在总体规划上,该县进一步明确发展路径。制定了《临猗县关于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对发展村集体经济进行了总体规划。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思路上采取试点先行、分批推进的推行办法,制定了“一年试点,两年起步,三年全面推广,五年取得实效”的发展思路。通过探索新模式、建立新机制,推动一、二、三产齐头并进,不断增强村级组织自我“造血”功能。明确规定到2017年,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到2020年实现5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20%的村达20万元以上,10%的村达50万元以上的目标。
此外,还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分解目标任务,给各级党组织书记明责加压,强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责任意识。同时,将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建立绩酬相符的激励机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临猗县坚持多产并进、多业并举、多措并行,适合什么就发展什么,积极探索出了“资源利用型”、“区位优势型”、“服务创收型”、“项目开发型”等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联动发展模式。
全县各村纷纷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走出了符合各自实际、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孙吉镇薛公村村党支部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在外人员座谈会,征求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决定开发本村荒沟和滩涂资源,打造优质核桃生产基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成功动员本村吴金龙等3位在外创业成功的优秀人士回村投资,成立山西仁核山谷农村开发有限公司,逐步形成了“党支部+公司+农户”壮大集体经济的模式和“党支部+农户+合作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模式。6年来,山西仁核山谷农村开发有限公司和薛公村联手完成1500亩高效农田示范区建设,建设了3000亩现代水产养殖场、1000亩莲藕荷塘,栽植了5000亩核桃树,农业生态经济效益初步凸显。同时,两种模式的运行,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走出了村集体经济空壳的困境,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呈现出蓄势勃发的态势。现在,薛公村的荒沟荒坡由过去的“无人理”变成了现在的“聚宝盆”,村集体经济的“钱袋子”鼓起来了,6年来集体收入累计达300万元,且全部用于民生,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耽子镇福寿屯村依托特色走“产业联动”发展模式,采取“村集体经济出地,专业公司牵头”的办法,引进了大象农牧集团进驻该村,大力发展生猪养殖。猗氏镇翟村走“资源利用型”发展模式,利用农村的土地、厂房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壮大集体经济。
目标明确了,路子找准了,在村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搞产业的搞产业,搞流转的搞流转,有引进电商的,有入股分红的……村集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实现全县80个“零收入”村全部“破零”,试点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村达到2个,10万元以上村11个,全县农村集体经济自营收入达到2562万元,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党支部的带领,更离不开群众的支持。村集体经济的“钱袋子”鼓起来了,钱不能光睡在账上,该怎样确保钱花在集体经济的继续发展壮大上,用在服务民生上。
临猗县探索并建立“三资”管理工作机制,对涉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事项,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后期管护资金不足等问题,有些村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后期管护,实现小型村庄基础设施维修由村级自行组织,村庄自我建管能力得到了加强。针对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有些村从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中拿出一定资金,为村民兴办实事。猗氏镇兴教坊村每年从村集体收入中支出10万多元用于村民文化生活,使精神文明建设在该村开展的红红火火;孙吉镇薛公村每年从村集体收中拿出2万元用于农田渠道清理,农渠得到有效疏通,农田得到及时灌溉。北辛乡泥坡村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拿出1万元,为每位村民补助吃水费用30元,让全村群众共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成果。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使临猗公共事业快速发展,村民福利水平大幅增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大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村集体大家庭的温暖,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明显增强。
作者单位:临猗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赵 姝
图片新闻
10月31日,山西省会计函授学校举行“2016年度省直文明单位标兵”揭牌仪式。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厅机关党委书记高向新,省财政厅副巡视员魏志华参加揭牌仪式并与省函校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就党建工作进行座谈。杨 利 霍 霖/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