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语文之“教”出的文言味

2017-12-10 11:38肖莉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陋室铭周敦颐王君

肖莉萍

摘要: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本文试从教学特点、教学理念、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对王君老师执教的《陋室铭》《爱莲说》进行分析。

關键词:初中语文;青春语文;文言味

一、教学特点

1 .教学内容精深

《陋室铭》是传统篇目,教参上的解读认为刘禹锡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而王君老师通过深入细致的阅读,提出了疑问,作出了个性化的解读:“《陋室铭》不是一个落魄文人郁郁不得志时的自我沉醉自我安慰,那是一篇特殊的战斗檄文。”不仅如此,她还把《陋室铭》和《爱莲说》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进行整合,读出了“不同朝代不同选材的两篇文章,不约而同地展示了中国典型的一类知识分子的情怀,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管是居朝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们都坚定执着,把兼济天下作为人生的追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这个解读直击人物精深内涵,准确、深入、独到。

2.教学设计合理

余映潮认为,“主问题”就是“从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主问题的设计”,就是在多角度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提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

王君老师在上第一部分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的:菊和牡丹对莲是否都是反衬?周敦颐和陶渊明的不同之处在哪里?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陶渊明爱菊是正衬和周敦颐和陶渊明之间的差别。第二部分教师以一个主问题统领:刘禹锡的人生选择是陶渊明式的,还是周敦颐式的呢?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作者写作背景和身世,深入探究了刘禹锡的内心矛盾。再由刘禹锡到范仲淹到苏轼,揭示了以刘禹锡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人格特征。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第一,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如:在探究刘禹锡内心世界的时候。穿插了刘禹锡写《陋室铭》的背景故事,得出他是个“在淤泥之中还在顽强乐观地生长”的人;再引入了刘禹锡的几首诗,道出了“他是个多么有生活情趣的人”;尤其是引用学生熟知的《秋词》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两首诗歌,帮助学生明白刘禹锡“怎么会躲到人生的秋天里去自怨自艾呢?”“刘禹锡怎么可能让一间小小陋室困住了自己高贵的心?”最后,教者联系他随遇而安,虽连遭贬官,但深入民众,体察民情,勤廉守政,力行教育,为当地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得出了“《陋室铭》不是一个落魄文人郁郁不得志时的自我沉醉自我安慰,那是一篇特殊的战斗檄文”的结论,将刘禹锡的精神追求展现在学生面前。

第二,咬文嚼字法,通过“关键词”寻找证据。如:引导学生对《陋室铭》的结尾和开头的深入理解,学生联系文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调素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等词句,提示学生关注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理解刘禹锡的选择是周敦颐式的。

二、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总是陷入“死于章句,废于清议”这两个极端。如何让文言文焕发青春?王君老师说:“正视文言教学的特殊性,扎实地立足文言之‘言,诗意地追求文言之‘文,激活文言本身的生命力,文言教学就有可能焕发青春。”本文还原王老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青春语文

青春语文是王君老师首先提出并倡导实践。其基本理念是要让语文有味道,有激情,有灵动,有自信,有浪漫,有创新,让语文、语文老师、学生充满青春的气息并享受其中。“青春语文”强调四个意识:一是咬文嚼字的文本意识,语文教学要融进文本,扎根于字里行间的文字优美之中;二是平等和谐的对话意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在与学生的智慧碰撞中教学相长;三是飞扬灵动的创新意识,青春的激情是飞扬的,是天马行空的,激励师生的创新激情;四是返璞归真的规律意识,要创新,也要继承,传统的规律经验,一定要继承发扬。

传统的课堂是把这两篇课文分开来讲,重点探究托物言志的写法;而王君老师经过细心钻研教材找到将这两篇文章的精神血脉是相通,因此对这两篇文章进行了整合教学,紧扣关键字词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探寻古代一类知识分子人格追求。这是对文本的合理解读,更是其创新之处,王老师课堂语言优美,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语文味浓厚。

2.人本主义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处处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如第一部分的变换身份读文章,不仅读出了是周敦颐的内心,而且读出了作为周敦颐的自豪感;结合文中关键句,用自己的话夸自己,既加深了学生对周敦颐的深入理解,加深也了自己的体验;变换身份与陶渊明比一比,比出了两者的不同,读出了深度。

3.对话理论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语文教学中无处不在“对话”。

王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与学生对话,课堂对话精彩。生生间的辩论式对话,有理有据,各抒己见;师生间的点评式对话,引导即时,切中关键;师生与文本的咀嚼式对话,扣紧字词,深入探究。课堂对话的精彩来源于教师抓住课堂上稍纵即逝的机会,适时引导、追问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它们虽然短小,但意蕴深刻,都涉及个人修身养性的为人处世哲学,涉及到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问题。为了辅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在教学中,王老师紧扣关键词,利用诵读、对比和互文印证法,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补充写作背景,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精神追求,进而探究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追求。

一堂好课是需要用心打磨的。王君老师这个班级学生经过老师长期的训练和熏陶,文言水平非普通班级学生所及,因此,这个课可能是为文言水平较高的学生量身定做的课。

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认为,文言文教学包括文言、文章、文学、文化这四面。这堂课为第二课时,王老师运用了很多方法使“文”和“言”的教学结合起来。整体印象上看,该课还是侧重“文化”的一堂文言课。文言文教学教什么?如何选择文言文的教学内容?用什么方式达到目标?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君.王君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6

[2]庞荣飞.感受王君的青春语文之路[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09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金中学 341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陋室铭周敦颐王君
周敦颐的岭南诗踪
周敦颐教子:立于诚信,懂得仁爱
陋室铭
周敦颐:左手莲花,右手阴阳鱼
精琢多姿 盛世传承
芦芽又短
刘禹锡与《陋室铭》
漂流记
李玉洁徐高双胡哲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