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地农户旅游创业诉求与扶持政策
——基于大余县周屋村的调查

2017-12-10 07:03:02董亮亮黄平芳罗镜秋
关键词:农户旅游培训

董亮亮,黄平芳,罗镜秋

(1.江西农业大学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 赣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乡村旅游地农户旅游创业诉求与扶持政策
——基于大余县周屋村的调查

董亮亮1,黄平芳2,罗镜秋2

(1.江西农业大学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 赣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农户是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地不可或缺的旅游创业主体。本文以乡村旅游地大余县周屋村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基于主位的视角微观审视了农户旅游创业的诉求愿望,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地农户对旅游创业心理评估的实质是创业动力因素牵引和阻力因素外推的心理博弈,评估过后的农户认知到自身存在创业启动资金不足、社会关系网络的强度和规模有限以及知识储备和体系的缺失等硬性问题,同样也受困于融资政策严苛、社会关系网薄弱导致信息盲区、政府创业培训数量与质量缺失等不佳的旅游创业外部环境,由此农户对创业资金、社会关系网络和创业培训三方面产生了强烈的诉求。因此,政府部门针对农户旅游创业的诉求重点应给予充分的融资支持、信息支持和智力支持,同时对扶持政策的实施方式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

农户;旅游创业;创业诉求;扶持政策;周屋村

近些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系列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农村地区随之兴起一股新的创业热潮。在广大乡村旅游地,农户更是纷纷加入到旅游创业的大军当中去,他们借助乡野生态资源和和乡村文化资源积极从事旅游创业,既有获得收益的喜悦,也面临摸索成长的困境。尤其是有意愿从事旅游创业的观望者,受到周边创业故事的感召,争相学习和模仿“创业先锋”的成功经验并应用到创业实践中,但是由于自身能力和经验不足,他们的创业实践仍然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由此产生诸多创业诉求。那么,乡村旅游地农户旅游创业诉求到底在哪里?产生这样的诉求其背后的原因何在?政府又该如何对他们进行扶持和引导?本文以大余县周屋村为个案,微观分析乡村旅游地农户旅游创业的诉求愿望并基于此提出扶持政策建议。

一、文献回顾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与土地的联系愈发减弱,农民转型议题的研究变得尤为迫切,而农民创业作为一种有效兼顾农户致富和农村建设的转型思路,受到了政府的推崇和学界的关注。其中,国外研究中已明确了农民创业活动对于活跃农村经济、促进新农村范式建设的作用[1]。其中细化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Ran[2]和Shane[3]探讨了创业者人口特征和性格特征对创业决策的影响,Jenssen[4]和Kellermanns[5]研究了创业者社会关系网络对于创业资源获取的影响,Mitchell[6]和Dimov[7]则是选择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这一视角研究其对创业行为的影响,Forlani[8]和Davidsson[9]从创业者风险感知切入探讨对创业评估工作的影响,Esteban[10]基于微观创业环境的认知去探讨对旅游创业行为产生的影响,而Mancilla[11]则将旅游创业行为置于宏观创业背景之下进行分析。国内研究在借鉴国外研究范畴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做了相关错位研究,比如蒋剑勇[12]对于农民识别出创业机会后,农民创业决策的产生差异,并对此差异进行因素分析。郭红东等[13]选择创业警觉作为中介变量,通过构建中介效用模型验证了创业警觉有助于增加创业机会的识别。许昆鹏[14]提出从创业机会评估维度、创业机会信念的形成和创业者自我形象的构成三方面去全方位解读传统农区农民创业决策行为。

相比较于传统农民创业研究的成化熟与体系化,有关农民旅游创业的研究较为缺乏,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旅游创业对乡村旅游地影响效应研究。比如,Ateljevic[15]实证分析了多利益主体下的旅游创业有助于拓宽受益覆盖面,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张岚等[16]探讨旅游创业企业在地区旅游扶贫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旅游创业增加了当地居民收入,加快地区脱贫进程。杜宗斌等[17]通过大样本数据实证了旅游创业活动有助于增加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二是旅游创业意愿与行为研究。比如Szivas[18]对比分析了英国两个地区的旅游创业活动,发现创业者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对创业内容的满意度会对旅游创业行为产生影响。Mcgehee[19]聚焦农业旅游创业活动中性别差异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女性比男性的创业意愿更高,动机更为明显。丰向红[20]通过对湖南凤凰县苗寨游家庭餐馆经营的田野调查,探索新经济背景下农民旅游创业及其经济行为背后的逻辑。林宗贤等[21]聚焦性别差异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创业动机。三是旅游创业政策建议研究。比如Koh等[22]以土著居民旅游创业作为切入点,围绕着旅游创业类型以及背后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社区参与机制以推动土著居民更好的参与旅游创业。杨学儒等[23]基于乡村旅游创业者调查数据,对社会资本、先前经验与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创业者个体和政府部门两个方面的政策建议。花思宇等[24]分析了乡村旅游创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并从社会资本构建的视角为乡村旅游创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从以上文献梳理情况来看,目前有关农户旅游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响效应和宏观对策,仍然缺少基于主位的视角微观审视农户旅游创业的诉求愿望。基于此,本文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聆听和记录微观创业主体——农户的旅游创业诉求,并分析其背后产生的原因,为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扶持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一)案例地概况

周屋村位于赣州市大余县新城镇中部,整体坐落于章江南岸之东,三面环水,自明朝建文年间启宇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传世二十多代。数百年来,周氏后裔谨遵先祖训诲:以温饱为首任,创业进取为目标,和睦相处,忠厚淳朴,勤奋耕读,致力于开拓和奋斗,最终该地的文武人才辈出、经济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古村落。周屋村内最核心也最具历史价值的是周屋祠堂,该祠堂始建于明朝弘治十三年(1500),后又在康熙、嘉庆年间屡加修缮和扩建,宗祠采用拱顶飞檐样式,雕梁画栋,工艺精湛,布局美观大方。2004年,周氏宗祠被列入赣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随后又作为中共赣州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培训的场所,周屋村以此为抓手,积极响应县委的“旅游活县”发展号召,借助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示范点的有利政策契机,将周氏祠堂、濂溪世第、鼎公故地、古井、古树、莲花广场、观荷栈道、读书亭等景点串联成体系,打造成集理学名村、历史文化古村、生态旅游新村于一体的新兴乡村旅游地。

目前,周屋乡村旅游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且示范点建设工程两期推进下来,周屋的乡村旅游已初具形态,旅游服务功能不断完善,2016年周屋村共接待游客1.88万人次。另外,农户借助政策的春风纷纷开展旅游创业,现已有42户参与了旅游经营,包括农家乐、家庭旅馆、农产品销售、农产品加工、小摊贩等,因旅游创业项目受益的贫困户有75户,未参与旅游创业的农户通过出售农产品也实现了间接受益。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周屋村农户旅游创业的状况进行深入调查。2016年的五一假期和十一假期笔者深入该地进行田野调查,先后对旅游创业农户进行30人次的深度访谈,访谈对象选取了该村旅游创业的典型个案,创业形式有餐饮经营、住宿经营、旅游农产品加工、旅游产品摊贩、旅游电商、特色农产品种植等多方面,涉及人群包括村组干部、个体经营户、加工厂老板、摊贩人员、自由创业者等,其中对部分访谈对象进行了电话访谈跟踪。另外,问卷调查采取与农户面对面的方式填写以获取数据信息,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25份,有效率达到89.3%。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排除没有意愿从事旅游创业的受访对象,受访者都是正在旅游创业或者有意愿从事旅游创业。

(三)数据处理

借助SPSS19.0软件对125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受访者男性居主导,占63.2%;(2)受访者主要是31-40岁、41-50岁的中青年群体,共占82.4%;(3)受访者的学历水平在中专或高中以上的占54.4%,超半数,但初中及初中以下群体所占比重依旧较大,这与旅游创业对学历的要求不相适应;(4)受访者的职业主要以旅游经营和外出打工为主,分别占33.6%和32.0%,他们相对具有创业所需要的阅历和能力,是旅游创业的主力军。

表1 受访者人口特征

三、结果分析

(一)旅游创业感知分析

与传统农区创业无异,乡村旅游地的旅游创业主体在创业决策前同样会对自身拥有资源进行评估和心理运筹,这一过程是对要素资源风险博弈的过程。在充分了解农户旅游创业内心活动轨迹的基础上,发现农户对旅游创业主要集中关注三个关键问题:“旅游创业能给我带来哪些好处?”、“进行旅游创业需要哪些东西,我自己具备哪些,又缺乏哪些?”、“旅游创业能否进行下去,我需要承担怎样的风险?”笔者寻此思路,拟定上述三个问题作为访谈的大纲,先后两次到案例地选取代表性旅游创业主体开展深度访谈,下面列出部分访谈的节录:

(1)“您觉得进行旅游创业能给您和您的家庭带来什么好处?”

周DR(个案03:男,35岁,高中文化,餐馆老板):“在家开餐馆可以不用像以前打工在外漂泊,可以照顾家里老人,小孩读书也能照看,生意好的话,比打工赚的更多。”

周JG(个案13:男,48岁,初中文化,农产品加工厂老板):“本地的旅游发展势头起来了,带来客流,农产品加工成旅游产品,有销路,有市场,可以自己当老板,自己搞创收,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更多点,还能能兼顾到家里。”

周F(个案07:女,26岁,大专文化,农产品电商销售):“现在周屋旅游慢慢被周边城镇所知道,特色农产品的名气也增大了,搞电商卖这些农产品可以增加额外收入,也不耽误上班。”

李YL(个案21:女,54岁,小学文化,小摊贩):“周屋搞旅游,很多游客过来玩,可以买些农产品、手工加工食品、休闲副食品,挣点生活费,关键是可以在家照顾孙女,以前出去打零工照顾小孩不方便。”

(2)“您觉得进行旅游创业需要哪些要素,如果您决定开展旅游创业,您具备哪些,又缺乏哪些?”

周YC(个案01:男,50岁,初中文化,家庭旅馆老板):“需要钱、场地、一些关系、餐饮技术、管理方面的经验,我有较大的场地、关系网还可以、餐饮技术还行,但是资金还是比较缺,旅馆的管理经验不足,不是很正规。”

周FS(个案17:男,52岁,初中文化,农产品加工厂员工):“首先是钱,其次是关系,当然技术很重要,还要懂得跑市场、搞营销,我做这一行时间比较久,技术硬,主要缺乏启动资金,关系网也比较欠缺、市场和销售勉强可以。”

周JX(个案28:男,36岁,高中文化,蔬菜种植专业户):“要创业第一要有足够的本金,专业知识和技能很重要,要有灵活的市场头脑(旅游农产品销售),行业里面的信息要有渠道获知,还有就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也必不可少,我本身的农产品种植技术是到位的,本金足够小规模创业,但是跨行业里面的销售信息没有渠道获知,很陌生。”

(3)“您觉得旅游创业前景如何,承担的风险怎么样?”

周MC(个案21:男,40岁,高中文化,餐馆老板):“我对于旅游创业还是充满信心的,虽然目前经营压力很大,也承担了一定的风险,但随着周屋的乡村旅游走向正轨,会好起来的。”

周CH(个案08:男,45岁,初中文化,家庭旅馆老板):“我觉得前景堪忧,投下去那么钱,回本感觉好难。”

周FC(个案15:男,52岁,初中文化,农产品加工厂老板):“我个人认为市场潜力很大,前景看好,但是我现阶段投入的成本很大,压力很大。”

从上述访谈节录的信息中可以发现,乡村旅游地农户对创业要素资源的认知和盘点,其实质是要素资源的风险博弈,是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访谈节录信息显示农户在旅游创业的动机认知上取向明显趋同,主要集中在照顾家庭、提高收入、职业自由和时间自由三方面,而这作为旅游创业的动力因素在数据中得到体现,根据复选频数的排序,排名靠前的三个为“就近照顾家庭”、“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自己当老板,获得职业自由和时间自由”,个案百分比分别占63.2%、60.0%和32.8%。而阻力因素作为农户旅游创业决策前的心理博弈短板,很多有意愿从事旅游创业的农户持观望态度是由于他们缺少了相应的要素资源(如表2所示),主要集中在资金、社会关系网络、知识技能与经验3个方面,这些要素的缺乏对于旅游创业的实践产生了很大阻碍,也萌发了农户对旅游创业扶持政策的需求,访谈记录中的词频和受访者提及于此的表达情绪,直观的反映了农户旅游创业诉求与旅游创业要素之间缺失关联性。

表2 农户旅游创业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

(二)资金诉求分析

创业启动资金是创业活动前提条件。在农村传统领域的创业活动中,资金往往被视为创业成功的关键点,这一观念深刻影响着农村居民对于创业的看法。旅游创业虽是新兴的农区创业形式,但依旧难逃思维定势,而且受旅游创业成本投入和农村金融环境的影响,资金要素的地位在旅游创业过程中被进一步抬升。其中,受访者对于“最迫切的旅游创业诉求是什么?”的回答,30人次的访谈中有23人次回答是“资金”,占76.7%,更有甚者对资金诉求的表述是:“给我足够的本金,没什么创业不成功的”、“有了钱,没有什么事做不成的”,这类诉求表达还不在少数,虽然欠缺理性,但可以反映案例地的农户旅游创业所需的启动资金存在很大缺口。

在旅游创业启动资金缺乏的同时,传统的创业资金筹措渠道也增加了农户对资金的诉求。如表3显示,农户创业资金来源渠道主要靠自有本金(70.4%)和亲友借贷(57.6%)这两种传统方式,而银行贷款和政府政策性贷款所占比例小,分别为20.0%和8.8%。该比例结构背后的原因在访谈记录中可见端倪,受访者李MY(个案30:女,47岁,小学文化,小摊贩)提供了一种说法:“银行贷款和政策贷款只有少数人获得,我们普通人家搭不上边。”该说法比较符合案例地旅游创业金融信贷的现状,即银行针对农户旅游创业贷款的审核要求高,农户返本付息的压力大,且政策性贷款覆盖面有限,名额少,门槛高,且借贷金额小,大部分创业者没有条件借助银行贷款和政策性贷款的形式弥补旅游创业资金不足。因此,银行融资一般不纳入农户的考虑范围,农户更愿意依托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来筹措资金,但是一般家庭的亲友关系网络所提供的资金支持又难以满足旅游创业所需的资金缺口,故而农户旅游创业的资金诉求进一步凸显。

另外,农户受限于农村传统创业思维,对创业项目的选择往往参照成功案例以求复制成功,尽可能的规避陌生领域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创新所带来的风险[25]。旅游创业是基于服务性质的第三产业创业,该领域与农户过去创业的贯常做法和经验受用完全脱轨,这就迫使农户去借鉴旅游创业的成功个案,而在乡村旅游地的成功创业案例中常见于农家乐和家庭旅馆两种形式,这也就成为了有意愿从事旅游创业的农户的主要模仿对象,但这两种创业形式前期投入成本高,运营成本也高,这增加了农户的资金压力,也加剧了农户对创业资金的诉求。

(三)社会关系网络诉求分析

在农村创业大环境中,创业主体的社会关系网强与弱、规模的大与小以及先前社会经历都影响着旅游创业,该论断已经在传统农区的农民创业的实证研究中得到验证[26]。而农户旅游创业行为作为传统农村创业的调整与尝试,社会关系网络的强度与规模依旧在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强社会关系网(家庭成员中有村组干部、党员等)和广社会网络(社会交际面广,人脉资源面广)的农户会比一般农户更容易获取旅游创业决策所需的政策和项目信息、市场信息、创业经验等。部分访谈节录信息证实了上述社会关系网络对旅游创业成功的影响,比如周XG(个案25,男,38岁,高中文化,餐馆老板):“旅游创业说简单点就是开店做生意嘛,做生意有关系是非常关键的,关系硬点,认识的人多,好办事,而且淡季游客不多的情况下,人脉广还能照顾生意,不至于亏。”;周FC“中国乡村社会是人情纽带关联的社会,乡村创业对关系还是有一定的要求,这不可否认,通过各方面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快速掌握信息和商机,另一方面对我的产品推广、市场销路都有好处的。”

表3 农户旅游创业资金筹措渠道

而社会关系网络与旅游创业成功二者关联逻辑的背后对于有意愿从事旅游创业的农户来说,他们更愿意用眼见的事实来佐证旅游创业成功的必备要素,以此坚定前进的方向。其中,农户在审视旅游创业成功与社会关系网络的关联时,通常用家庭的村组干部、党员情况和外出打工经历、创业经历情况与旅游创业的重合率来证实关联,如表4,家庭中有村组干部和党员的比例虽然只有18.3%和38.4%,但其与旅游创业家庭的重合率却高达85%和62.5%;家庭成员有外出打工和有创业经历分别占80.8%和56.8,与旅游创业家庭的重合率分别为78.8%和56.3%。较高的重合机率反复给予有意愿从事旅游创业的农户心理暗示,农户的内心不断强化旅游创业成功和社会关系网络的关联,最终演变成为强烈的旅游创业诉求。

表4 农户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经历与正在创业家庭的重合率

(四)创业培训诉求分析

创业培训作为政府应对乡村业态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种智力支持、信息纽带和政府导向的表征,是政府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农户的旅游创业朝向规范化、质量化、品牌化的方向行进,其涉及到了创业主体和政府之间在智力诉求上的来往[27-28]。其中旅游创业对智力的诉求更为急迫,具体表现为缺少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创业经验借鉴,尤其知识与技能方面,部分受访者的访谈节录可以体现:

周DR:“游客来就餐时经常提出一些改进意见,有些建议我们根本不了解,不知道如何下手。”

周JG:“经常有游客提出说产品质量好应该做成品牌,提高知名度,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很难,找不到门路。”

周YC:“游客有时会抱怨客房管理不规范,服务不到位,我们想去借鉴其他成功案例,别人也不会轻易给啊。”

这些发声对于有意愿从事创业的农户而言,经常在拉家常中被提及或是当作话题进行讨论,无疑增加了对知识技能与创业经验的获知渴望,但是受限于获取渠道和时间、精力成本,多数创业者希望接受创业培训,其中在30人次的访谈中被问及“您最希望用什么方式来获取旅游创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与创业经验?”,有26人次回答是“培训”,占86.7%,旅游创业培训诉求成为了主要诉求之一。

但是旅游创业培训的诉求回应却不理想。一方面,由于农户的年龄层段和学历水平对应的知识储备和知识体系与旅游创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农户渴望通过参加旅游创业培训来短板补齐,但由于培训信息下达不畅通,且不乏有基层干部或政府人员掌握培训信息和机会私相授予亲朋好友,一般农户不能及时、全面的接收相关的培训信息,致使参与旅游创业培训的次数少。表5数据显示:超半数(57.6%)的农户从未参加旅游创业培训,有培训的经历的多数只参加了1-2次,3次以上的情况都只有少部分人。另一方面,已开展的旅游创业培训在内容、形式上和农户接纳能力、诉求都有很大的出入,实际的培训效果与农户的期望值相差很大,旅游创业培训所承载的初衷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农户因此对培训成效的感知评价低,其中认为“帮助很大”的只占5.6%,认为“有些帮助”占28.8%,而有65.6%的农户感觉培训对创业的帮助“一般”或“帮助不大,甚至完全没有帮助”。旅游创业培训数量和质量的缺失增加了农户对旅游创业培训的诉求。

四、旅游创业扶持政策建议

农户作为乡村旅游地不可或缺的旅游创业主体,在自身参与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要获得更多的旅游收益,成为当地旅游业态经济的供能动力和运转细胞,就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但是政府在扶持新业态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阻力,比如,由于创业农户各自的诉求差异较大,在有限的资源配备下,扶持政策难以做到面面兼顾,这就迫使政府在制定扶持政策时需要对内容有所侧重,对方式方法有所讲究。因此,笔者根据案例地旅游创业者的诉求现状和旅游创业诉求产生的原因,立足政府视角提出了三个“支持”的扶持政策建议,以此回应农户的旅游创业诉求,如图1。

表5 农户旅游创业培训情况

图1 农户旅游创业诉求与政府政策回应

(一)融资支持

针对农户旅游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基层政府可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旅游扶持资金的投入;同时做好旅游创业项目评估工作,加大小额信贷政府贴息力度,强化信贷政策宣传,简化信贷手续,做好后续跟进服务。另外,在细化、规范申请审查的基础上,降低政策性贷款申请条件,扩大受益覆盖面;同时积极引入可信的社会资本、企业资本,引导和促成权责明晰、互惠共赢的合作,以求最广泛的解决乡村旅游地农户旅游创业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信息支持

社会关系网络的差异造成信息获取、机会识别、经验借鉴的不对称,政府可通过建立健全信息传达和公开机制去弥补这一错位。信息传达可借助智能科技手段,比如利用手机短信、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进行信息推送,绕过中间环节直接送抵农户手中;同时职能部门下到基层进行宣讲解惑,避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变味,亦可减少基层干部拿政策信息私下受益。其次,有关旅游创业扶持的政策文件信息、职能部门信息、旅游创业项目信息等及时公开,保障农户平等的获取权;再者,鼓励并引导合伙、合资创业,辅助农户解决合伙、合资创业面临的权责、债务与收益、职能分配等法律知识盲区,促使其向正规化、品牌化的道路上前行。

(三)智力支持

旅游创业培训作为政府扶持的重要表现形式,首先需要增加旅游创业培训的场次,同时及时公开培训信息,让农户知晓并参与进来。其次在内容上,需要切合培训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接纳能力,因群体而异分班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分阶段层次递进内容深度;同时强化经验传授和案例分析,理论知识做好通俗语义转换工作,多多树立模范标杆,传播成功案例的创业精神,引导并带动区域内的旅游创业氛围。再者,拿捏好旅游创业培训的地点和时间段,选择旅游淡季和农闲时节深入基层开展培训为宜,最大程度上消除农户对时间成本和替代成本的顾虑。

[1]OECD Rural Policy Reviews The New Rural Paradigm Policies and Governance: The State of Rural Regions[J].Sourceoecd Urban, 2006 (46) :36-81.

[2]Ran L. Toward Measurement of Entrepreneurial Tendencies[J].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1980, 20(2):108-116.

[3]Shane S, Venkataraman S. 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 25(1):217-226.

[4]Jenssen J I. Social networks, resources and entrepreneurship[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2001, 2(2):103-109.

[5]Kellermanns F, Walter J, Crook T R, et al. The Resource‐Based View in Entrepreneurship: A Content‐Analytical Comparison of Researchers’ and Entrepreneurs’ View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16, 54(1):26–48.

[6]Mitchell J R, Shepherd D A. To thine own self be true: Images of self, images of opportunity,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on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0, 25(1):138-154.

[7]Dimov D. Nascent Entrepreneurs and Venture Emergence:Opportunity Confidence, Human Capital, and Early Planning[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10,47(6):1123–1153.

[8]Forlani D, Mullins J W. Perceived risks and choices in entrepreneurs’ new venture decision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0, 15(4):305-322.

[9]Davidsson P, Honig B. The role of social and human capital among nascent entrepreneur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 18(3):301-331.

[10]Esteban Lafuente, Yancy Vaillant, Josep Rialp.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Influence of Role Models: Comparing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of Rural Catalonia[J]. Regional Studies, 2007, 41(6):779-796.

[11]Mancilla C, Vaillant Y, Lafuente E. How Entrepreneurially Influential Social Traits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Immigrants Affect Business Creation Among Rural Immigrants[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010(9):313-337.

[12]蒋剑勇. 基于社会嵌入视角的农村地区农民创业机理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

[13]郭红东,周惠珺. 先前经验、创业警觉与农民创业机会识别——一个中介效应模型及其启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3(4):17-27.

[14]许昆鹏, 杨 蕊. 农民创业决策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创业者资源禀赋视角[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3):40-44.

[15]Ateljevic J. Tourism entrepreneurship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example from New Zealan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 Research, 2009,15(3):282-308.

[16]张 岚,田雅翔. 连片特困地区旅游创业企业扶贫绩效评价——以FH县为例[J]. 商,2016(6):265-266.

[17]杜宗斌,苏 勤. 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社区归属感的关系研究——以浙江安吉乡村旅游地为例[J]. 旅游学刊,2011 (11):65-70.

[18]Szivas E. Entrance into tourism entrepreneurship: A UK case study[J]. Tourism & Hospitality Research, 2001,3(2):163-172.

[19]Mcgehee N G, Kim K, Jennings G R. Gender and motivation for agri-tourism entrepreneurship[J]. Tourism Management,2007, 28(1):280-289.

[20]丰向红. 竞争与(不)平等:湖南凤凰苗寨游家庭餐馆的个案研究[J]. 旅游学刊, 2016, 31(3):26-34.

[21]林宗贤,吕文博,吴荣华,莫晓杜. 乡村旅游创业动机的性别差异研究——以台湾为例[J]. 旅游学刊,2013 (5):89-98.

[22]Koh K Y, Hatten T S. The Tourism Entrepreneu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Administration,2002, 3(1):21-48.

[23]杨学儒,杨 萍.乡村旅游创业机会识别实证研究[J]. 旅游学刊,2017,32(2):89-103.

[24]花思宇,林 婕,许文雅,等. 乡村旅游创业发展中的风险分析及应对体系——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J]. 人力资源管理, 2014 (12):172-173.

[25]罗 琦, 罗明忠, 刘 恺. 模仿还是原生?——农民创业选择中的羊群效应[J]. 农村经济, 2016(10):99-105.

[26]郭红东, 丁高洁. 社会资本、先验知识与农民创业机会识别[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3):78-85.

[27]周立华, 肖望兵.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失地农民培训问题探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6(5):61-64.

[28]李 冬. 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乡村旅游创客影响因素及模式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1(2): 72-78.

[本文编校:徐保风]

Demands and Supporting Policies of Rural Tourism Enterprises in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Zhouwu Village in Dayu County

DONG Liangliang1, HUANG Pingfang2, LUO Jingqiu2

(1. School of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Jiangxi, China; 2. School of History-culture and Tourism,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 Guangdong, China)

The peasant household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rural tourism in china. In this paper, Zhou Village Rural Tourism week Dayu County as an example, through depth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studies show that the thematic perspective examines the micro farmers tourism entrepreneurial desire, based on rural tourism farmers essence of tourism entrepreneurship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is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 factors hold psychological game lead and extrapolation the resistance factor, farmers after the existence of their own cognitive assessment to start-up funding shortage, social network strength and the limited scope and lack of knowledge and a system of hard problems, also trapped in a harsh and financing policy of social network information leads to blind, weak government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he lack of poor tourism entrepreneurship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farmers produce strong demand for venture capital, social networks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in three aspects.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ould give sufficient financial support, information support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he demands of farmers’ Tourism entrepreneurship.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make some innovatio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nd methods of support policies.

farmers; tourism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demands; support policies; Zhouwu village

F205;F592.0

A

1673-9272(2017)05-0076-08

10.14067/j.cnki.1673-9272.2017.05.013

2017-08-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旅游地农户农业生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41361034);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特困地区农户旅游创业培训意愿及培训机制研究”(16YB123);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特困地区农户旅游创业意愿及激励机制研究”(YC2017-S385)。

董亮亮,硕士研究生。

黄平芳,副教授,博士;E-mail:18779185070@163.com。

董亮亮,黄平芳,罗镜秋.乡村旅游地农户旅游创业诉求与扶持政策——基于大余县周屋村的调查[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11(5): 76-82.

猜你喜欢
农户旅游培训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20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5:46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