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玲,张虹鸥,3,杨 龙 ,郭永锐 ,胡淑卉 ,温美丽
(1. 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公共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70;2. 江苏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3.广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70)
南岭地方特征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研究
——基于不同经济群体的比较分析
张玉玲1,张虹鸥1,3,杨 龙1,郭永锐2,胡淑卉2,温美丽1
(1. 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公共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70;2. 江苏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3.广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70)
如何有效保护旅游地生态环境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研究以南岭游客为样本,采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对不同经济群体游客地方特征感知和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自然特征感知仅驱动易实施环境责任行,文化景观感知仅激发挑战性环境责任行为;旅游项目感知对两种环境责任行为均有驱动作用,然而以中等收入群体表现较突出;三种经济群体游客设施与服务感知均无法驱动环境责任行为。研究结果对于针对不同经济群体实施环保引导、管理措施,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环境管理;环境责任行为;地方;可持续旅游;南岭
全球大规模旅游人口流动造成的地貌、土壤、植被、水质、野生动物、大气环境等自然要素干扰,已对目的地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而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表现更为突出,严重阻碍旅游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一方面,国内旅游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迅速崛起并呈喷井式增长,已超过全球国际旅游人数;另一方面,我国已是世界第四大旅游入境接待国,入境旅游人数从1978年的180.92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1.33亿人次,增长了72.5倍。面对如此庞大的旅游需求,我国相对短缺的旅游资源在面临旅游流压力的同时,也承受游客随意处置废弃物、过度消费、损坏旅游资源等不文明行为对地方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动员社会各界减少旅游地环境干扰、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作为旅游目的地核心的利益相关者,游客所表现的环境责任行为是促进目的地资源、环境持续利用的重要策略。因此,积极培育、激发和引导游客实施环境责任行为已经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课题,深入研究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就显得尤为关键。
环境责任行为(environmental responsible behavior)是指任何个人或群体为推动解决环境问题所采取的行动[1],与其相似的概念有环境关注行为(environmental concern behavior)[2],亲环境行为(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3],环境显著行 为(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behavior)[4],可持续行为(sustainable behavior)等[5-6]。影响环境责任行为的因素有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一方面,个人因素由社会心理变量和社会结构变量构成,前者主要包括环境态度、价值观、环境知识、社会责任、规范、感知、行为意向、地方认同、地方依恋、体验、动机等[7-13];后者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收入、学历等[14-17]。另一方面,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解说、环境教育、环境质量、环境政策和社会资本等[15,18--21]。一部分学者认为个体环境责任行为的实施是基于其理性选择的结果,因此引入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检验环境态度与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22-23];Stren et al. 认为价值观和规范影响个体环境态度和环境责任行为,因此创建VBN理论(Theory of Values-Belief-Norm)解释环境价值观、态度与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得到学术界广泛验证与支持[24];地方理论是人地环境关系研究的本质[25-26],由地方感、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地方依赖、地方性等理论概念以及相应的指标体系构成[27-28],其中地方感/地方依恋广泛应用于解释环境行为的产生[29-30]。地方特征是引起游客对地方的情感联系关键因素,对游客的态度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地方特征与环境责任行为之间是否存在直接关系并未得到学者关注。因此本研究着重探讨游客地方特征感知是否可以直接驱动环境责任行为。
经济水平对个体出游经验具有重要影响,丰富的出游经验往往能够帮助个体更好的感知旅游地地方特征。因此,比较分析不同经济群体地方特征感知对环境责任行为驱动路径,总结规律与差异对于旅游地景观建设、环境管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选取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为案例地。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南岭生态功能区核心圈层,总面积273平方公里。位于广东省北部,乳源县、阳山县、乐昌县和湖南省宜章县两省四县交界处,处于南岭山脉的中心偏南地带,北与湖南莽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相邻,西接连县大东山自然保护区,南为天井山林场和乳源南水湖水库,东有乳源必背瑶寨。南岭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华南“物种基因库”,广东松、云雾景观、第一峰、瀑布群等是其主要的生态旅游资源;同时南岭地区是瑶族同胞聚居区,具有独特的建筑、民俗等地方文化景观。由于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地处生态功区,受生态保育工程和地方经济、管理水平限制,旅游发展速度缓慢,其相应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生态旅游项目远未达到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功能。
研究团队由旅游地理专业2名博士和5名本科生组成,于2016年5月1日至7日采用便利抽样法进行游客数据采集。共发放问卷800分,回收721份,有效问卷662。其中,男性占41.5%,女性占58. 5%;年龄主要集中于19-45之间岁,占到总样本的81. 5%;初中及以下、高中、本科、硕士及以上四种学历层次分别占13. 2%、23. 5%、16. 4%、35. 7%、11. 2%;以6000 元/月以下经济收入群体为主,占到76. 6%;职业以学生、企业职员、专业人士为主,分别占到29.8%、26. 1%、21. 7%。
本研究问卷包括以下内容:地方特征感知量表、环境责任行为量表和人口统计变量。所有量表指标的测量均采用5分制李克特量表法,用1—5表示游客对每一个测量指标的认可程度,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地方特征感知测量指标根据贾演菊[14]、Zhang et al.[27]量表设计,分为自然景观感知、服务与设施感知、旅游项目感知和文化景观感知四个维度;环境责任行为根据Han[10]、张玉玲等[11]量表设计,分为易实施环境责任行为和挑战性环境责任行为;人口统计变量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学历等基本信息。经信度与效度检验整体量表质量佳,Kaiser-Meyer-Olkin=0.926,Cronbach’s Alpha=0.942。
地方是个体对特定环境进行感知和认知的结果[28,30],本研究所说的地方特征,是从游客视角对地方属性的主观认知。地方特征包括地方的社会与物理环境特征,前者强调人与地方社会关系和情感关系的建立;后者主要包括自然风光、地方建筑、基础设施等[14]。由于服务水平、旅游项目能够反映特定旅游地的发展水平及其质量,因此本研究将其纳入地方特征范畴。大量研究证实游客地方特征感知通过地方依恋影响其态度和行为,如万基才等通过分析地方特质与游客环保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发现地方特质的自然和文化维度均对地方依恋产生正向影响,从而间接驱动环保行为倾向[29];罗文斌等以长沙为例研究发现,城市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绿化水平、旅游资源丰富程度、游客是否主动到访等城市特征对游客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0];贾衍菊等以人(旅游者)—地(目的地)互动角度,综合考虑个体因素和地方特征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结果证明地方特征通过地方依恋对环境责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14]。前人研究地方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多聚焦于地方特征、地方依恋、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强调地方依恋的调节作用;然而对地方特征—行为之间的直接关系探讨涉及不多。由于地方特征是旅游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游客一系列感知、体验、态度、行为等产生的源泉,因此探析地方特征不同维度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直接关系具有必要性。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自然景观感知对易实施环境责任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H2:自然景观感知对挑战性环境责任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H3:基础设施与服务感知对易实施环境责任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H4:基础设施与服务感知对挑战性环境责任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H5:旅游项目感知对易实施环境责任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H6:旅游项目感知对挑战性环境责任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H7:人文景观感知对易实施环境责任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H8:人文景观感知对挑战性环境责任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将总体样本按照游客经济水平分为高、中、底 三个子样本 (低收入群体≤3500元/月,中等收入群体3501—8000元/月,高收入群体≥8001元/月),并进行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在不添加任何限制条件下,观察多群组模型是否达到基准模型要求。
如表1所示,从模型与数据拟合情况来看虽然模型达到显著水平,但是卡方与自由度比值较小,而且PGFI、PNFI、PCFI、CN指标均达到标准,因此认为模型与数据拟合情况尚可接受,此概念模型对低、中、高收入游客数据均适用。
表1 基准模型整体适配度检验(N游客=662)
低、中、高收入群体各测量模型中的因素负荷量均达到显著(P < 0.001),各样本各指标变量多元相关系数的平方(R2)均达到显著水平(见表2)。在低、中、高收入样本中虽然部分测量模型AVE值小于0.500 的标准,但是绝大部分测量模型CR值大于0.600的标准,因此量表质量较好(见表2)。在表2中,各样本估计参数,除设置为固定参数的外(为参照指标,无法估计标准误),其余非标准化参数估计值中没有出现负的误差方差(1-R2),且每个估计参数的标准误(S.E.)都很小,而且各测量模型标准化回归系数>0.500(除CB4之外),表示模型内在质量佳。
本研究采用最大似然法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判断结构模型中各条研究假设在3个样本中是否成立。在低收入群体游客模型中,除研究假设H1(a)成立外,其余研究假设均不成立(见图1a)。在中等收入游客模型中,研究假设H1(a)、H2(b)、H3(a)和H3(b)成立,其余研究假设均不成立(见图1b)。在高收入游客模型中,研究假设H1(a)、H3(a)和H4(b)成立,其余研究假设均不成立(见图1c)
由于不同经济群体模型中研究假设成立情况不同,再此需要对各模型中共同成立路径进行定量分析,检验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由于在三组模型中各路径成立情况不同,因此仅对路径“自然景观感知→易实施环境责任行为”、“旅游项目感知→易实施环境责任行为”差异进行定量分析。总体分析思路如下:先限定路径“自然景观感知→易实施环境责任行为”相等,检验限定模型与基准模型Δχ2值是否达到显著水平,如果Δχ2值在统计上显著增加,则表明三组样本在限定的回归路径上存在显著差异;然后,根据上述方法限制路径“旅游项目感知→易实施环境责任行为”进行分析。经检验,三组样本在限定的回归路径上存在显著差异,即自然景观感知对易实施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强度表现为:高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旅游项目感知对易实施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强度表现为:中等收入群体>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结合图1,可知中等收入群体旅游项目感知对挑战性环境责任行为影响强度显著高于低和高收入群体,高收入群体人文景观感知对挑战性影响强度显著高于中和高收入群体。
表2 游客地方感知驱动环境责任行为模型内在性质检验(N游客=662)†
图1 不同经济群体游客地方特征感知驱动环境责任行为模型( N低收入=250,N中等收入=190,N高收入=122)
表3 共同成立路径回归系数差异检验†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对不同经济群体游客地方特征感知驱动环境责任行为机制及其路径强度进行总结(见表4)。
表4 不同经济群体环境责任行为驱动机制总结†
第一,自然景观感知对易实施环境责任行为的驱动作用在三个经济群体中均成立,具有普遍性,同时又以高收入群体表现最强。由于自然景观可以凭单一类型的体验调动游客视觉感官,形成以美学体验占据主导地位的表层旅游体验。因此体验与鉴赏自然景观对游客个体特征挑剔性不大,所以不同经济群体均可通过体验地方自然景观从而产生简单易行保护景区生态环境的行为响应。然而经济水平不同,人们出游经验亦不同,因此高收入群体会动用更多的感知器官(听觉、嗅觉等)进行体验,故而个体经济水平越高其自然景观感知对易实施环境责任行为驱动作越强。故而,管理部门需加大力度保护和提高旅游地空气、水、生境质量以及合理开发当地自然景观是基础,对于引导游客自觉实施不乱丢垃圾、不喂食野生动物、不跨越游览栈道等较易实现的环境责任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第二,旅游项目感知对两种环境责任行为均有驱动作用,然而以中等收入群体表现较突出。由于低收入群体出游动机以自然观光为主(调研数据统计显示80%以上的低收入群体旅游动机选择自然观光),因此对景区旅游项目关注不够同时要求也不高,所以低收入群体游客旅游项目感知无法驱动环境责任行为。然而,由于中等收入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其旅游行为已不停留在自然观光层面,他们会更加积极的寻求参与式体验,丰富旅游活动内容,从而提升自己旅游满意度,故中等收入群体游客旅游项目感知能够驱动两种环境责任行为。由于高收入经济群体出游经验丰富、见多识广,同时具有较高的参与式体验要求,因此在他们对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项目感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仅能激发易实施环境责任行为(调研数据分析显示旅游项目感知均值:中等收入群体>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管理部门应当提升生态旅游项目的质量,发挥其环境教育、丰富游客生态环境科学知识的功能,同时依托自然资源开展可参与性体验项目,提供融于自然体验的机会,最大限度调动中、高经济群体游客实施环境责任行为的主动性。
第三,文化景观感知仅能激发高收入群体游客实施挑战性环境责任行为。由于文化景观不像自然景观仅通过视觉刺激可使游客产生深刻体验,其需要现场解说、游客事先资料查询及其较高的景观鉴赏能力和自身文化修养,方能体验到文化景观的真谛并将其文化景观的形成与地方生态环境相联系,从而产生阻止他人不良行为等具挑战性的环境责任行为。由于研究样本高收入群体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口比重远高于中、低收入群体,而且初中及以下学历仅占1.6%,远低于中(4.9%)、低经济(19.2%)群体。因此,高收入群体文化景观感知能够有效驱动挑战性环境责任行为。基于此结果,管理部门应当通过媒体、网站、APP、宣传册等形式加大地方文化景观宣传力度,着重解说地方文化景观形成的环境背景,让游客体验到文化景观背后的生态文化知识,从而起到促进游客保护旅游地环境的作用。
第四,游客设施与服务感知对环境责任行为无直接影响。此研究结果并不意味着旅游地基础设施与服务质量对景区环境管理不重要。由于旅游设施与服务质量是影响游客体验、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体验和满意度是驱动游客行为的重要因素[31-32];因此,管理部门应当在不破坏自然旅游地生态景观完整性的基础上建设游览栈道、赏景亭榭、服务中心,合理运营游览巴士,积极培训从业人员等对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SINEK D J, HUNGERFORD H.Predictors of responsible behavior in members of three Wisconsin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s [J].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990, 21( 2) ; 35-40.
[2]AXELROD L J, LEHMAN D R. Responding to environmental concerns: What factors guide individual action?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993, 13(2); 149-159.
[3]KOLLMUSS A, AGYEMAN J. Mind the gap: Why do people act environmentally and what are the barriers to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J].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2002, 8(3); 239-260.
[4]STERNt P C. New environmental theories: Toward a coherent theory of environmentally significant behavior [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99, 56(3); 407-424.
[5]MEIJERS M H C, STAPELD A, MEIJERS M H C, et al.Retraction notice to: Me tomorrow, the others later: How perspective fit increases sustainable behavior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11, 33(1); 14-20.
[6]徐菲菲,何云梦.环境伦理观与可持续旅游行为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6,35(6); 724-736.
[7]彭远春. 国外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8);140-145.
[8]RIPER C V, SHARP R L, BAGSTAD K J, et al. Recreation,Values, and Stewardship: Rethinking Why People Engage in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in Parks and Protected Areas[C]//George Wright Society. 2016.
[9]罗文斌,张小花,钟 诚,等.城市自然景区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5);161-169.
[10]HAN H. Travelers’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in a green lodging context: Converging value-belief-norm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Tourism Management, 2015,47;164–177.
[11]张玉玲,张 捷,张宏磊,等. 文化与自然灾害对四川居民保护旅游地生态环境行为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34(17);5103-5113.
[12]范 钧,邱宏亮,吴雪飞.旅游地意象、地方依恋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以浙江省旅游度假区为例[J]. 旅游学刊,2014, 29(1): 55-66.
[13]CHIU Y T H, LEE W I, CHEN T H.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in ecotourism: Antecedents and implications [J]. Tourism Management, 2014, 40(1); 321-329.
[14]贾衍菊,林德荣.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驱动因素与影响机理——基于地方理论的视角[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 25(7); 161-169.
[15]袁亚运. 我国居民环境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GSS2013 数据[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 30(4); 40-45.
[16]罗艳菊,黄 宇,毕 华, 等. 基于环境态度的城市居民环境友好行为意向及认知差异——以海口市为例[J].人文地理,2012, 27(5): 69-75.
[17]王 凤. 公众参与环保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18(6); 30-35.
[18]CHENG T M, WU H C. How do environmental knowledge,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nd place attachment affect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An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sustainable island tourism [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5, 23(4); 557-576.
[19]HSU S-J. The Effects of 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Associated Environmental Literacy Variables in Taiwanese College Students[J].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003,35(2); 37-48.
[20]LIU Jingyan, QU Hailin, HUANG Danyu, et al. 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in encouraging residents’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s in community-based ecotourism[J]. Tourism Management, 2014, 41; 190–201.
[21]王梦茵, 薛宝琪. 地质公园环境解说对游客游览质量的影响研究——以南阳宝天曼国家地质公园为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1(2):67-71.
[22]AJA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1, 50(2):179-211.
[23]葛米娜. 游客参与、预期收益与旅游亲环境行为:一个扩展的TPB理论模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0(4):65-70.
[24]TUAN Y F. Topophilia: 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Attitudes, and Values[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74: 1-89.
[25]朱 竑,钱俊希,陈晓亮.地方与认同:欧美人文地理学对地方的再认识[J].人文地理, 2010,25(6):1-6.
[26]唐文跃,张 捷,罗 浩,等. 九寨沟自然观光地旅游者地方感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 2007, 62(6); 599-608.
[27]ZHANG Yuling, ZHANG Jie, ZHANG Honglei, et al. The impact of the cognition of landscape experience on tourist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behaviors[J].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5, 12(2); 501-517.
[28]汪 芳,黄晓辉,俞 曦. 旅游地地方感的游客认知研究[J].地理学报,2009,64(10): 1267-1277.
[29]万基财, 张 捷, 卢韶婧,等. 九寨沟地方特质与旅游者地方依恋和环保行为倾向的关系[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33(3); 411-421.
[30]罗文斌,徐飞雄,Dallen J Timothy, 等.城市特征对城市游客满意度的影响[J].旅游学刊,2013, 28( 11); 50-58.
[31]程道品,程瑾鹤,肖婷婷.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的结构关系研究——以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例[J].人文地理, 2011,26(5):111-116.
[32]杨 旸,张 捷,赵宁曦.旅游地游客游憩体验与重游意愿作用机制研究——以宜兴为例[J]. 旅游学刊, 2008, 23(5);42-48.
[本文编校:徐保风]
The Impact of Nanling’s Place Attributes on Environmental Responsible Conservation Behavior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among Distinct Tourist’s Income Clusters
ZHANG Yuling1, ZHANG Hongou1,3, YANG Long1, GUO Yongrui2, WEN Meili1
(1.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graphy/Guangdong Public Laboratory of Geo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Guangzhou 510070, Guangdong, China; 2. School of History Culture and Tourism,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Jiangsu, China; 3. Guangdong Academy of Innovation Development, Guangzhou 510070, Guangdong,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the travel demand of Chines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vigorous. While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faces unprecedented ecological pressures. Therefore, how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eco-environment of tourist destination becomes a realistic problem. We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ce attributes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ible behaviors (ERB) among distinct tourist’s economic groups vi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erception of nature implement affect easy implementing ERB, and perception of culture influenced difficult implementing ERB, perception of activities had effects on both kinds of ERB and the medium income group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any other economic groups , and perception of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 hadn’t influences on ERB among three income groups. Our study results can serve the tourist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t tourist sites.
environment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responsible behaviors; place; sustainable tourism; Nanling National Park
F205;F592
A
1673-9272(2017)05-0063-07
10.14067/j.cnki.1673-9272.2017.05.011
2017-09-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目的地社区恢复力测度模型及其驱动机制研究”(41501147);广东省科学院2017年度创新驱动项目“珠三角城际交通网络构建背景下旅游经效应空间响应及产业发展关键技术”(2017GDASCX-0809);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2014年中央林业补助资金项目“数字化监测与管护平台(二期)”子题课题“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GDHS15SGHG0909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旅游流时空分异的游客保护旅游地环境行为驱动机制研究”(2017A030310475)。
张玉玲,博士;E-mail:zhylde@163.com。
杨 龙,副研究员,博士。
张玉玲,张虹鸥,杨 龙,等.南岭地方特征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不同经济群体的比较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11(5): 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