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维充,王艾青
(西安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西安 710061)
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
盛维充,王艾青
(西安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西安 710061)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应用是确立我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重要基础,而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探索,则能够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特定阶段的发展转型提供重要指导。通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指导中国经济更好更科学发展,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首先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念进行简述,进而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阈下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的理论创新,最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视阈下中国经济发展可获得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发展理论;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下的重要经济发展理论,对于我国这样以社会主义为发展道路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不断对该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才能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不至于走入弯路。基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所需,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并在理论总结后进一步指导经济发展实践,能够帮助中国经济在转型和未来发展道路上越走越顺畅。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其充分结合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于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了相应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解释并阐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经济规律作为研究的任务,将物质资料生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重点[1]。劳动价值论是其理论基础,也是经过实践检验以及历史证明的重要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于我国现阶段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尤其是对我国现行的基本经济制度仍然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类型。明确公有制经济和私有经济间的关系,大力发展私有经济,才能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动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源于对商品的分析,剩余价值理论受到其认同,并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2]。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当中。
(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经历了理论的应用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便是在这一理论之下进行的中国特色创新。具体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首的党领导集体认识到当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需求,通过审时度势和综合分析,认识到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很难直接应用在经济发展当中,而应当通过合理改革创新加以使用。邓小平提出应当实现经济发展中质量、速度和效益同步进行的新路子思想。在其创新理论之下,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作为经济创新发展中重要一步,并注重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通过竞争机制以及价值规律的有效利用,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3]。邓小平的新路子思想具备相当大的战略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继承基础上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理论
江泽民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首先充分认同并肯定了以邓小平为首的老一代领导集体进行的理论创新,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本土化应用,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并在这一创新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以所有制经济创新进行了经济制度的有效补充。同时,还对新路子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确立和创新,认同经济发展效益的重要性,注重科技和经济发展建设的关联性。转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理论,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党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上的又一次成功创新与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领导集体在21世纪后结合中国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在认同其理论基础的同时,将其中关于人的发展学说提炼,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发展观念,使得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又一次理论实践创新。这一发展理念具体体现在将发展立足点放在提高质量与效益之上,强化创新驱动力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4]。在原有经济发展理念之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使得经济发展理念和途径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次成功提升。
(四)新常态下提出的新发展理念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提炼出了新的内涵。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态势的大背景下,充分认同并继承了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绿色、开放和共享等发展理念,注重通过系列创新实现经济发展各方面和各领域的协调发展,并能在实现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为人民群众创造并共享美好生活。同时,还通过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供给调节功能优化,实现经济获得进一步的增长。此外,还同时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和化解金融风险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基础上的更高层次开放战略。相关的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理论的进一步创新与丰富。
(一)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理论创新,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其不仅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还具体指导了不同经济发挥阶段的实践应用。为使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继续发挥其指导作用,就应当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理论创新,重视其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内在统一性,强调两者的互动性,进而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理念,为中国经济发展继续挖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源泉[5]。
(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创新并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理论
经济发展方式理论是我国在进行经济发展并获得相应实现路径中所拥有的重要理论指导,对于中国经济的改革发展意义重大。为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当充分认同经济发展方式理论的重要作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指导,实现该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应当在新常态下国内外经济格局为基础依据,结合其未来发展趋势,将改革内容有机结合,尤其是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者的结合,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由短期向着长期和速度、质量、效益并行方向发展,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6]。创新经济发展方式理论,才能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实际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南。
(三)推动两种理论同步发展创新,并根植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上进行的创新与发展,对于中国社会经济不同发展阶段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随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实践需求的不断变化,应当同步推动两种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应当认识到理论向实践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相应错误,这就要求在实践之前进行有益实验和试错,对相应理论进行反复研究和实验,再实际应用于经济发展中[7]。将两种理论根植在新常态下的具体实践当中,才能拥有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理论,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基本原理指导和实践操作指导,确保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更具创新性和有效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虽然经济发展面临问题不断增多且愈加复杂,但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相应的理论创新和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理论的同步创新,就能够切实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为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和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
[1]顾海良.新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探讨[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1):1-7.
[2]蔡万焕,张 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方向[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6,(1):121-125.
[3]汪海波.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指导思想[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2):27-33.
[4]王伟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J].经济研究,2016,(3):4-14.
[5]连慧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探讨[J].焦作大学学报,2013,(2):87-88.
[6]李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经济发展方式理论的演进与创新[J].当代经济研究,2016,(12):38-46.
[7]李陈.经济发展方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照[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2):83-87.
[责任编辑 兴 华]
F0
A
1673-291X(2017)20-0003-02
2017-05-15
盛维充(1991-),男,陕西户县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王艾青(1967-),女,陕西三原人,副院长、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