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创业扩大内需

2017-12-10 04:20
北方经贸 2017年10期
关键词:扩大内需城镇化消费

冯 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89)

以创新创业扩大内需

冯 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89)

扩大内需,是新形势下我国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提出的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扩大内需包括扩大国内的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两个部分。创新创业不仅能通过具体活动增强投资需求,还能通过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等机制扩大消费需求,从而拉动内需增长。创新创业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多方位的外部保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拉动内需。

创新创业;扩大内需;投资;消费;城镇化

一、引言

受国际金融危机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过去对我国经济增长起主要推动作用的出口贸易受到很大制约;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我国务必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并确立新的全球竞争优势。当外需出现疲软,无法再支撑本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之时,适时将战略目光转向国内市场,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内需拉动型方式转变,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扩大内需就是要扩大国内的需求。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来认识,任何国内的需求都必然包括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两个部分。[1]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持续增加政府投资,和改善消费环境、合理引导刺激消费需求,成为扩大内需政策的主要方向。创新创业,能有效带动民间社会投资、增加就业并提升居民消费需求,为实现扩大内需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二、创新创业促进投资需求增长

增加国内投资,政府作用固然不可或缺,凭借强大的集权政府、高效的决策和审核机制能使政府投资在短期内取得较为明显的乘数效应,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2008年11月我国政府推出扩大内需的4万亿投资一揽子计划便是这一机制作用的典型代表。但是,政府投资对于扩大内需的正面作用如何,仍有待探讨。政府公共财政投资对于扩大内需的效用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能在短期内快速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但是从长期发展角度分析,它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增长,阻碍经济健康发展。

首先,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受本身决策体制和执行机制的影响,往往缺乏较为充分的调研和时间论证,短期上马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虽然能直接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但势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无法让资源投入到市场中真正需要的行业和领域。

其次,政府的过度干预,必然影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对民间投资形成挤出效应,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要代表的民间投资,对GDP的贡献超过65%,税收贡献占50%以上,出口超过68%,吸收了75%以上的就业人员。[2]民间投资行为是扩大内需的主要力量,投资效益十分显著,但如果过分注重政府投资,内需不仅不能合理扩大,相反可能会因此下降。

再次,新一轮的政府投资高潮必然带来寻租行为,滋生大量腐败现象。增加政府投资虽然能起到短期扩大内需的作用,但如因此导致腐败盛行,不仅为民间投资带来障碍,更会极大打击市场信心,一定程度上抑制人们的消费意愿,由此所产生的反向效果会远超政府投资对经济刺激的正面作用。

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鼓励更多的民间和社会资本进入市场,极大丰富市场的投资力量,避免出现投资成分单一的局面。观察我国多数行业,低水平过度竞争的现象仍十分明显,难以摆脱低端化、能耗高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其重要原因还是在于对创新创业的要求和投入不够。鼓励创新创业,带动产业、产品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把推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同扶持就业创业协调起来。[3]创新活动能在科技、管理、运营等方面极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激发市场潜力,创造出更多需求。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等事物的出现,就是发挥技术、产品和商业创新成功创造新需求的典范。它说明除了财政、货币、投资等政策工具,创新也是创造需求的重要手段。创新过程也是投资过程,设立新企业或开展创新活动必须要进行投资,从而带动投资需求增长,直接扩大内需。创新创业具有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国家竞争力的综合效应。[4]

三、创新创业推动消费需求增长

投资需求过多,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目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消费规模远未达到市场应有程度,这意味着各行各业仍有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可以挖掘。要激发市场的消费潜力,关键在于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首先,高储蓄率虽然与我国社会诸多因素有关,但它在一定层面上也是信心不足的表现。在收入一定的前提下,要刺激国内消费,就必须减少储蓄。降低储蓄的关键并不取决于个人,而是取决于政府的相应政策调整。要求百姓消费,强迫是不奏效的,必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就需要政府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即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扩大内需,就要下决心加强社会保障,增强国内消费者信心。以此为基础,国内储蓄率会下降,消费上升,出口会减少,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其次,消费能力的高低,从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收入水平的高低,两者是正相关关系。扩大居民消费需要多措并举,但关键是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这就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当前,应更加注重就业和劳动报酬在一次分配中的作用,更加注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以此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重要突破口。[6]

创新创业有利于充分解决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问题。刺激消费政策的出台,其效果不仅要看政策是否切合于大的市场环境、合理地刺激和引导消费需求,更要取决于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信心及消费意愿。鼓励创新创业,带动就业,能在以下三个方面促进扩大国内消费实现。

第一,全社会范围内的创新创业,能充分释放市场活力,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和个人广泛投入市场创业经营活动,市场“看不见的手”有助于资源充分发挥和利用,不仅极大满足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而且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充分提高居民收入,增强个人消费能力;第二,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下的创新创业,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创业大潮,推动经济向上向好发展,客观上让居民增加对未来经济走向的判断,同时,创新创业成果如成为未来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居民对未来和消费的信心;第三,通过创新创业,各行业各领域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极大丰富供给市场,全方位满足不同年龄层次、收入水平、偏好喜爱的消费者,带动新产品、新服务以及相关产业链环节的供给改革,促进国内消费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挖掘潜在消费需求,推动国内消费市场持续扩大。

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不仅能解决就业、合理疏导社会劳动力,为企业经营缓解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还有利于拓展城乡居民自我发展道路,返乡青年创业在找到发展方向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居民收入增加也客观上增强了其自我应对经济风险的能力,提升投资和消费信心。企业创新增强竞争活力,并创造新的需求,如移动支付、分享经济就是互联网与传统服务结合创新的代表,它证明除了单方面投资注入,创新也是创造需求的重要手段。创业活动创造更多的企业数量和就业岗位,使更多的人有了新的就业选择和收入途径,客观上能提升全社会的家庭收入和购买力,扩大社会有效需求,有助于尽快解决我国人均消费力低这个经济增长瓶颈问题。

因此,创新创业具有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国家竞争力的综合效应。既能通过投资和消费两方面扩大内需,又能调整完善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新形势下消费和需求的更好结合,激发市场潜力;既能在短期内作用于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还能在长远上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后劲;不仅拉动经济增长,还能通过创新完善经济结构调整;既拉动投资,又促进消费,既扩大内需,也客观上增强对外贸易竞争力,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7]

四、创新创业助力新型城镇化实现

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内需的一大源泉。目前,我国进入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不仅可以扩大投资,而且能够促进消费,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8]首先,新型城镇化极大拓展了内需的增长空间。城镇人口规模增加带来消费需求的扩大,配套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求要求相应投资建设及时跟上,这也为民间资本进入提供了机会和空间;同时,居民消费需求层次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而相应提升,第三产业的投资和消费必将逐步扩大,拉动内需增长。其次,新型城镇化为扩大内需提供支持。新型城镇化有效促进产业集聚,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通过打造更强有力的平台和环境,吸引就业,促进地区发挥生产要素优势、加速产业集聚,形成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区域化经济体,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新型城镇化,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可持续的支撑体系。

创新创业是新型城镇化实现的重要条件。首先,创新活动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条件。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创新推进模式,包括新的发展理念、制度、方式以及支持体系的革新,这其中需要我们结合新形势要求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从制度、技术、产品和服务多方面引入创新力量,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支持。以融资模式为例,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融资模式与经济转型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这就要求新型城镇化融资需打破商业银行、地方政府与监管层三者的复杂博弈怪圈,适时创新,保证融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模式多样化。[9]

其次,创业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就业稳定性,为新型城镇化实现提供保障。农业人口市民化不光是身份和地域的一个简单转换,更意味着农业向非农业的职业过渡、公共服务体系趋于完善以及生活观念上的改变。农业转移人口是否实现市民化,是度量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避免“半城镇化”“城中村”现象,必须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稳定就业、保障转移人口享有城市公共服务,实现市民化。

再次,创业带动就业,增加转移人口就业机会和稳定性,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和可持续性。缺乏稳定就业的城镇化将会在城镇中延续农村地区的贫困,使得城镇化成为空谈。新型城镇化强调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使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发展步伐一致,并进一步发挥新城镇居民劳动力资源优势,使之真正投入到全国新型城镇化的大浪潮中。创业有助于促进产业发展与产城融合,提高城镇吸引就业能力和运行管理水平,丰富城镇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建设,发挥周边产业对城市经济的支撑作用。[10]

总之,目前我国科技贡献率整体不高、科技转换能力不强,仍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新型城镇化的广阔前景,城乡基础设施亟需改造改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应需求持续扩大,都意味着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是创新创业发展的土壤。新形势下,应致力于发挥创新驱动的原动力作用,依靠创新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加快培育新业态和新产业,同时更多支持创新型企业、具有前景的中小微企业,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11]

五、政策建议

(一)创新创业联动

创新与创业关系密切,两者联结互动机制能使各自发挥出更大效用。创新创业扩大内需,需要建立创新与创业的联动机制,形成技术创新支持技术应用于创业活动、技术推广反哺技术创新的良性发展机制。实现创新创业联动,需要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建立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打通技术创新与技术推广应用通道,以设立专项基金、搭建平台、组织对接等方式,鼓励政府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资源共享、项目合作、技术合作、人才流动,促进创新创业两端互动。实现创业创新联动,要进一步放松市场管制,鼓励商业模式和运营机制创新试验,支持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并推广应用,带动更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二)完善政策扶持

充分认识并合理定位政府在鼓励创新创业中的地位和功能,及时转换角色、调整政府职能,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为创新创业提供合理的外部环境,使其不仅有利于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提高,更有助于我国经济向自主创新型增长模式转变。政府应在政策制定上充分考虑对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和鼓励,通过减免税收、缩减收费、降低创业门槛、提升相关服务部门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直接或间接投资等一系列措施,切实为创新创业提供支撑。进一步放松行政审批、产业管制与准入政策,打破垄断,鼓励发展私营经济,完善劳动力市场,为民营资本争取更大空间。

(三)扩大金融支持

完善金融扶持机制,适当降低门槛,创新金融产品,为农村青年创业者提供多方式、多渠道的创业资金支持和贷款服务。对创新创业企业给予信贷的更多支持,确保利率不上浮;创新项目融资机制,构建支持创新创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业创新,发展支持创新创业的金融市场,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投融资环境。推进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的市场化和法制化改革,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创造更多便利;探索股权众筹、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金融支持方式,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搭建互动平台,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创业资金问题;地方政府设立创业基金,对具有前景的创业项目进行前期资金支持或贷款扶持,确保创业企业成长。

(四)构建教育培训体系

进一步发展创业技能教育,解决创业过程中的人才瓶颈问题。加强教育和培训,注重创业教育研发投入,以切实帮助创业者掌握必要知识、资讯和技能为目的,帮助创业者减低创业风险,规范营商行为,提升新创企业软实力。注重开发各行业、领域内的专业创业培训课程,为更多创业者提供专门性指导,帮助其获得专业知识,提升创业成功率。利用“互联网+”改革创业培训方式,促进政产学研跨界合作,拓展创新创业课堂,进一步打破封闭、单一的理论教学方式,促进教学与实践、技术创新与应用的结合,使培训与创新创业无缝结合,培养兼具专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人才。

[1] 钱 津.关于扩大内需的经济学思考.经济学动态[J],2011(1):33.

[2] 吕新华.中小微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5%[DB/OL].财经网,2015-3-2.

[3] 姜长云.把鼓励创新创业放在扩大内需的突出地位[J].中国发展观察,2009(3):10.

[4] 孔庆平.鼓励全民创业创新扩大内需途径[N].中国证券报,2013-03-10.

[5]赵坚毅.把扩内需摆在更突出位置 [N].经济日报,2012-02-24.

[6] 李克强.在太原主持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DB/OL].中国政府网,2016-01-10.

[7] 梁 达.用全民创业化解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N].上海证券报,2015-04-24.

[8] 李克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J].求是,2012(4):4.

[9] 史晨昱.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创新推进模式[N].新京报,2013-01-08.

[10]辜胜阻.新一轮创业潮是城镇化新引擎[N].华夏时报,2015-06-04.

[11]人民日报评论员.动力强劲更有增长底气[N].人民日报,2015-04-19.

F710

A

1005-913X(2017)10-0001-03

2017-07-03

冯 明(1984-),男,湖南祁阳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流通经济。

[责任编辑:金永红]

猜你喜欢
扩大内需城镇化消费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论我国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新消费ABC
浅谈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