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贡献作用分析

2017-12-10 03:38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传统经济文化

王 娟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传统文化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贡献作用分析

王 娟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从时间直线上进行切割,传统与现代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态。传统文化内生于当时特定的社会发展环境中,但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已经脱离于当前的生活场景。传统文化以精神与物质载体为凭借同样对当前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催生其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乘数效应。因此,从其对时代、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作用角度出发,完善其当前的功能作用,认为传统文化的作用已经融入到地方经济发展的脉络中,需要注重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发构建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传统文化;地方经济;贡献作用

文化是自从人类有了文字开始就已经存在的历史现象,文化的产生源于人类的生活实践,同时也对实践产生影响。在漫长的人类文明中形成多种形态的文化,不同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深度也不一样。在生命力方面,一些腐朽的文化早已随历史的演进而丢失在时间的长河之中,而遗传下来的绝大多数优秀文化仍然发挥着其对地方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文化以抽象的形态出现,但是文化却搭载在不同的载体上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文化不同于现代文化,尽管其传承的时间较长,但是传统文化并不代表着其功能作用的弱化与缺失,传统文化同样在各个方面发挥着作用,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影响着社会实践的展开。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家,拥有着历朝历代所传承下来的灿烂的文化,拥有着能够影响着国人心理的民族精神以及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将“文化”与“传统”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既强调时间又注重文化,是从时间坐标上进行文化的定义。文化是有关精神风貌、心理习惯以及价值取向等涉及到精神领域的产品,文化以抽象的形式存在于生活之中。传统文化即是传统上各个时代的人所提炼融合形成的心理习惯、精神理念以及价值取向等精神领域的产品的总和。

传统文化不同于现代文化,是历史传承而来形成的一个系统化的概念。传统文化内涵较为丰富。一般它包括了有关古代中国的各种文化理念以及相关的文化信仰。从中国历史主流的文化内容上看,传统文化主要是以儒家为代表的文化,传统文化形成以儒释道三者为主,同时又融合了法家、农家等各种思想体系。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旨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以及伦理规范。从传统文化的发展主体来看,主要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与传承而来的文化。传统文化包括了由各个民族所共同创造的思想、文学艺术,以及民族精神民族价值观等。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文将主要针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方面,更倾向于对地域性特色的传统文化研究。

(二)传统文化的特征

传统文化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汇聚了不同的文化资源,是各种文化的总和。要理解传统文化需要从宏观上来把握传统文化的特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

1.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征。从定义上看,传统与文化结合,在这里更加强调文化的时间状态,传统文化是被划定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文化,有清晰的时间界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两个不同形态下的文明,在传统文化中主要以农耕生产为主,而在现代文化中机器化大生产更为突出。传统文化在划分上较为概括,以某个节点为依据,由此向前追溯汇聚了所有的文化形态。在传统文化中,不同的文化载体都具有不同的时间刻痕,在我国的历史朝代演变中,每一朝代都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资源,正是这些资源的积淀才形成了我国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

2.传统文化具有丰富性的特征。丰富性是传统文化的最为重要的特征,传统文化无论是从创造主体还是从创造的形式来看,其包含着多个方面的因素,既涉及到文化教育方面又包含了生产实践方面。看待传统文化不能局限在某一个领域上,而是要从各个方面入手。传统文化是以中国古代诸子百家学说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文化体系,融汇了来自不同先贤的智慧,在形式上也表现出多样性。

二、传统文化的载体及价值

(一)传统文化的载体

理解传统文化并不能以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字为唯一的形式。传统文化以抽象的形式融入到各种载体之上,这些载体发挥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性作用。一般而言,传统文化的载体主要有物质与精神这两者,物质上载体更加客观化,现代人可以直观地看出并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而精神载体方面,需要现代人能够发挥其抽象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

就物质载体方面,主要是一种有形的文化遗产,在这种形式下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在一些历史建筑以及历史文物遗址。当然,除了这些规模宏大的历史建筑遗址之外,还存在着一些生活新的物件,如青铜器以及其他文物,这些也被认为是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以客观化物质实体存在,占据一定的空间。

就以精神载体方面形成的传统文化主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类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传统的美术、传统的书法、戏剧以及礼仪等等各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内容较丰富,体现了古代中华民族人民对生活的追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存在于民间,其形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传统文化也正是依借着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进行广泛的传播,使得文化的精髓与要义能够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

(二)传统文化的价值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经过岁月长河洗炼而得来的智慧结晶。传统文化不仅在其产生的时代具有价值,在当代也具有价值。从文化的本质来看,文化其功能作用就是育人,传统文化同样具有这一功能作用。传统文化具有教育人的作用。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活实践的总结,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追求,传统文化能够利用其价值内涵发挥对人的教育性。

传统文化还具有经济价值,传统文化资源可以被经济开发从而转换其经济价值。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存在着迥异,一些文化内涵被商业运用,从而焕然一新,实现其经济价值的转换。传统文化还具有美学价值,以物质形态形成的文化以各种文化遗址或者文物呈现出来,如美术作品以及戏曲等文艺作品都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够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对个体教育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传统文化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贡献作用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具体表现在精神以及物质方面,其能够发挥出对人的教育作用,也能够发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融入了地方的自然地理环境,传统文化为地方的历史背书,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色,能够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与智慧,传统文化资源迁移运用到地方经济建设中为地方提供了新的活力,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其一,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助于为地方经济提供人才资源以及智力支持。当前各个城市出现了以弘扬国学培训国学知识的教育机构,这些机构的存在衍生出一种以有偿教育的行业,传统文化教育培训中又有具体的细分,如一些机构以专业培训学生的琴棋书画,有的机构也培训学生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国学知识,有的机构则以培训传统的礼仪为主。不同的培训机构侧重点不同,但是这些机构都是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进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些教育机构的存在极大地扩大了传播的范围,有助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更为重要的是,以传统文化为依据的教育培训有助于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培训机构带动了更多的教育人才就业,同时国学教育将提高受教育者的知识内涵,为后期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一定的人才基础,丰富人才的知识体系,有助于人才在工作中迁移运用传统文化知识的智慧。

其二,传统文化能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型。前文中提到的主要是以教育服务业为主要类型的培训机构,而事实上传统文化并不只有非物质文化这一种载体。地方传统文化还具有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逐渐注重环保,强调对经济粗放型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强调第三产业的重视与发展,一些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地方开始塑造历史品牌,优化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地区的文化旅游体系。地方政府在利用传统文化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也逐渐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地方旅游业正在各个地方兴起,极大地带动了地方普通劳动力的就业,带动了地区资源的开发,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三,传统文化的发展有助于延长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传统文化具有物质与精神两个载体,利用传统文化做文章只能凭借其资源形式。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市场上出现也一些复古的产品。这些复古型的产品具有高度的模仿性,它是创意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融入了更多现代人所不具备的文化因子,这种创意经济的出现极大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以还原传统文化的器物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商,直接嫁接古代文物的模型进行批量化生产小型器物也收到良好的市场效果。传统文化的发展带动了不同类型的创意文化产品的生产,更是丰富了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类型。

传统文化对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内容、形式、理念以及人才储备等各个方面。这些不同方面的改变将有助于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但在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播,传统文化在培训教育过程中其受众将会更多,在不断的教育中将会有更多的人员参与到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度。

四、发挥传统文化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贡献作用的策略

第一,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加大政府对传统文化的投入力度。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更加向往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得我国的经济社会开始向文化社会转变。而传统文化作为精神文化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已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重要动力。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贡献作用,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的必然要求。为了有效地实现传统文化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投入力度。充足的传统文化投入是实现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必备资源。然而,在实际的传统文化宣传和保护中,存在资金不足、立法不完善、保护力度薄弱等现象,导致传统文化无法得到有效地继承、保护和发展,削弱了传统文化对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贡献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贯彻和落实传统文化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

第二,树立传统文化创新理念,为地方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协调发展才能促进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因此,必须树立传统文化创新理念,大力推动文化创新,提高传统文化发展的活力。传统文化得以发展的重要手段就是继承和创新,在继承中批判性地看待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寻求传统文化的发展模式和手段,努力打造文化软实力,为地方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完善。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一味地保留和继承。同时,也应该借鉴外来的优秀文化,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创新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因此,创新传统文化要贴近实际生活,面向社会,注重实践文化理念,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约束力,不仅能够让人们在实践中领悟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美丽,还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第三,加强传统文化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相互依托作用。首先,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依托作用。现阶段,地方经济的发展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依托,没有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资源。因此,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传统文化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借助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强地方经济对传统文化的依托,并且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调动传统文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积极性。其次,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依托于地方经济发展。传统文化与地方经济有着紧密联系,无论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是传统文化继承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地方的支持和鼓励。尤其是在开展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时,若没有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资金支持,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会受到阻碍。因此,传统文化要加强与地方经济的联系,增强自身对地方经济的依托,得到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支持。

第四,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现阶段,我国的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保护工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落实,导致出现传统文化继承人减少、传承艰难等问题,甚至有些地方的文化遗产遭到了毁坏和灭绝的危机。因此,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应着力开展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工作。如加大对传统文化博物馆的建设,研究传统文化保护的相关。目前,建立和完善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的法律法规是主要的保护措施。由于在实际的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中,人们缺乏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意识,只有建立相关的法律规范,才能杜绝损害传统文化的行为,规范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行为举止。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继承和保护,地方经济才能借助传统文化丰富的资源得以快速发展。

五、结语

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具有美学、经济以及文学价值,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将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加快区域经济的各种资源整合。传统文化资源是一个较为系统的概念,在地方政府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对本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了解,既注重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开发,同时还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加强传统文化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开发与运用。各个地方经济建设中是存在着不同的传统文化资源的,由此尽管传统文化资源对地方经济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还是需要从资源的可汲取性出发,从宏观上对传统文化资源的运用进行设计。

[1]徐嵩龄,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英]阿姆斯特朗(Armstrong,H.),[英]泰勒(Taylor,J.).区域经济学与区域政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田瑞媛.论文化遗产保护与遗产价值的发掘和宣传[J].文物世界,2017,(1).

[4]邓颖颖,蓝仕皇.南海文化遗产保护及其旅游开发利用研究——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7,(1).

[5]韩庆华,卢希悦,王传荣.论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把握文化经济发展的历史新机遇[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6]程琳,王彬雪.文化经济思维视角下的谷物产业创意发展策略[J].艺术科技,2016,(8).

[7]罗先奎.论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

G122

A

1673-291X(2017)34-0037-03

2017-04-10

王娟(1979-),女,陕西咸阳人,讲师,硕士,从事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 吴高君]

猜你喜欢
传统经济文化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