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园
摘 要: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也有了新的要求:在第二阶段(4~6年级)所有学生应学会使用计算器处理繁杂的数据,并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更为广泛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数学 计算器 影响
计算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解决问题”的培养。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的使用计算器进行辅助教育教学,学生口算、估算、简算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之所以提出计算器合理使用进入课堂,是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繁冗复杂的运算而耽误计算时间,而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概念所具有的科学道理,才会游刃有余的理解计算器的使用,给学习带来的便捷、省时、高效。
学生做题时,首先就会检查数字与符号之间的关联,结合相关的数学概念,巧妙合理的与计算器使用结合,分析运算顺序、然后计算、最后检验。促使学生养成了随做题随检验的好习惯,培养和提高了学生了计算技能。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教学中计算能力的要求是“探索和理解运算定律,能与用计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合理的使用教育教学辅助工具”。通过教师指导计算器的合理使用方法,学生掌握了相关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经历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就会唤醒学生的计算意识,凸显了计算器在计算方法上的优势,从而加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如何才会被称之为有意义?
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新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准备,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数学教育教学中,必须以基础性为前提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作用,以主动性为指导发挥学生基础性的作用,这样,学生才能既学得主动,又学得扎实。
因此计算器的引入,在教育教学上具有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它既是我们熟知的计算工具,又是新课程标准下学生高效省时的教学工具。学生通过对计算器的合体使用,在学习之中寻到乐趣所在,倾向于自主学习。在学习中会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建立了在通化的机制上有意义的学习,获得了真正的知识,这种学习是有意义的。它融入了学生的学习结构,任学生自由的提取知识,灵活运用。能够使学生科学的、生动活泼的、高质高量的学习。
《基礎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自主学习是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是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它促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科学合理的使用计算器则正是主动学习的集中体现。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巧妙地安排学习活动,高质高效地与数学教育教学辅助工具有机结合,提高自身数学素养。使得学生从从前的教师“一言堂”的权威教学,变成了课堂“主宰者”。在学习过程中,莘莘学子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告别了师生单项交流的旧沉,升华到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学生与社会一切人的合作,通过多项合作交流,使每个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互相帮助,已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良好的学习方法,会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体现出无限的快感。
在九年义务数学教育教学当中,数学基础教育教学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相关的数学基础概念都是从抽象的数学实验中探究总结得到的。而数学实验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自行观察,动手实验,发现新知的教育教学活动[3]。新课标提出后,专门增设了计算器科学使用的相关联探索新知的数学实验,通过应用数学教学辅助工具,正确恰到好处地解决了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上的疑惑,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并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科学使用计算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操作、记录实验数据,统一计算运筹,对数字的客观形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直接体现了数学教学实验质量、功能、效率。
通过计算器进行数学科学实验,让学生经历猜测、观察、实践、推理、交流与反思的过程,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了数学概念,加深了在数学教学课堂中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是追求的不仅仅是证明,更重要的是理解、发现和创造,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精神和乐趣!
在进行数学科学实验时,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结合计算器的多种辅助功能,多途径的分析数量关系,比如在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折扣数等知识是相关联的,这些联系为一题多解位数学思维的宽带网络和运算机制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达到了多元化。
做完题后勤反思,合理运用计算器辅助检验,加以一题多解共同解证。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督促自己进行深入思考,寻求最佳解法。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就可以找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最佳路径,从而不断的累积处理数学问题的经验,数学思维泉思源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揭示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学生敢于尝试,视野开阔,思维多元化就会逐渐形成,创新精神也会得到很大提升,在数学思维,数学能力上尽情驰骋。
参考文献
[1]刘影,程晓亮.数学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7-49.
[2]李文林.数学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63-376.
[3]张奠宙,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8-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