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要:高效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的生命线,而课前有效的备课是成就高效英语课堂教育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根据英语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在实施课堂教学前进行有效的备课,使得学生高效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从而高效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已成为每个英语教学者应当思考并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及重难点、深入了解学生、合理设置教学流程及加强课后总结反思等四方面对高效课程的有效备课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效英语;备课;策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今社会上,国际交流不断增多,英语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在当前新形势下,高中学生作为学习英语的主流人群,使得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根据英语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在实施课堂教学前进行有效的备课,,使得学生高效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从而高效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
然而,有些教师虽然在课前也有备课的习惯,但是其仅限于机械地照搬或借鉴教案,而忽视了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及适用性,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使得备课成为低效甚至无效的个人机械劳动,不能在课堂中转化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助推剂。因此,只有转变思维,更新观念,选择适当的策略进行有效的备课,成就高效英语教学课堂,才能使得学生高效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从而高效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
一、 准确把握教材,实现高效英语课堂有效备课的可行性
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施教的主要工具。教师对内容的理解和重难点的把握程度,是决定一节英语课程好壞的关键因素。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了准确的理解及把握,并有自己感悟,才能在施教过程中对各个知识点进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解,提高教学效果。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教材进行整体的准确把握,实现高效英语课堂备课的可行性:一是纵观整本教材,理顺本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例如,本节知识点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延续,还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的的开始,抑或跟某些知识存在着什么关系等等。二是客观分析总结出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学习知识点及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并在施教过程中做到重点知识突出讲解,引起学生对重点内容的重视程度;对于难点内容,注意进行分散讲解,避免学生在吸收知识点时出现理解性疲劳,削弱教学效果,同时在难点内容的讲解时,注重与旧知识的联系施教,引导学生用旧知识化解新知识的理解难度,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的难点知识。三是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和个性需求进行有效的灵活地调整、舍取及拓展,将教学内容整合成学生感兴趣、可行性高,又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 深入了解学生,立足于学生实际,实现高效英语课堂有效备课的针对性
学生是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师在备课前,要立足于学生,主动走到学生中去,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学习需求等。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并明确进行重点难点的讲解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三、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高效英语课堂有效备课的指导性
英语教学过程是整个备课内容的核心,需要进行精心严谨的预设和创造性的思考,包括教学情境的设置、重难点的设计及问题的引导等。这就需要教师思考怎样的情境设置才能呈现新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怎样设计重难点才能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如何提问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能学以致用.....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教师对课堂流程进行严谨的准备,明确自己作为教师要说什么,具体要怎么说;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学生可能会做什么,怎么做,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障碍等等,进而制定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性,提高课堂效果。
四、 加强课后反思总结,实现高效英语课堂有效备课的实效性
美国的波斯纳曾提出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从此可见反思总结是教师施教生涯发展的助推剂,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在自己某个课堂教学完结后,应该根据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式方法,重难点把握情况及课堂学生反应和施教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反思、总结,分析哪些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亮点环节,哪些是成功环节,哪些方面是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及如何改进等等。如此,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反思中得到成长提高,备课实效性得到加强,从而促进教学效果实效性。
综上所述,“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者,应该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明确职责,转变思维,更新观念,选择适当的策略进行有效的备课,为吸引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就有效精彩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耀.“英语教师备课中的问题和建议”,《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8期.
[3]https://wenku.baidu.com/view/8a4ff03c3169a4517723a32d.html?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