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代史教学中学生全局观的培养

2017-12-09 00:52龚丽钦
考试周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古代史初中

龚丽钦

摘 要:本文主要以初中古代史教学中学生全局观意识培养措施作为出发点,并探讨了教师在培养学生全局观意识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和培养学生全局观意识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初中;古代史;全局观

历史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培养学生全局观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使学生站在整体角度分析和研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规律。随着新课改的实践与运用,对初中古代史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要求提高。在初中古代史教学中适当引入全局观观点,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并掌握历史发展方向和历史发展规律,运用全局观视觉分析历史问题,探讨社会发展进程和历史发展本质。

一、 初中古代史教学中学生全局观意识培养的措施

(一)专题剖析培养学生全局观意识

古代史是一部发展史,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学生无法在课堂有效时间内全面系统掌握相关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也无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有效认知。因此,学生需要在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不断积累学习经验,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扩大视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展开专题研究,并拟定一个专题目标,达到系统性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确定专题主题和专题目标时,教师应该由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教学,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在网络平台、课外读物中收集相关历史资料,进而达到丰富专题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目的。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比如,教师在讲解“小农经济如何发展而来”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应该采取专题形式与学生一起展开探讨。首先,教师提前在网络平台或者课外文献中收集相关资料,并确定专题目标。专题目标包含三方面内容:其一,小农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其二,小农经济特征分析;其三,小农经济发展过程。假设专题目标不明确,学生就无法集中课堂注意力,从而失去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其次,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划分,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而定。比如以学生的性格差异或者兴趣爱好等分组,实现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和互相鼓励。结合专题目标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最后,小组之间展开交流和互动。在明确目标之后,需要加强组内组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收集学生在自主查阅知识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让他们总结自主查阅知识和学习过程中的有趣之处和收获。小农经济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它伴随着私田出现和井田制的瓦解。小农经济逐步走向瓦解的时期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小农经济具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其积极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小农经济的出现使广大农民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古代经济向前发展。其消极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小农经济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封建地主的不断剥削导致广大农民流离失所,甚至破产。由此可以推断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采用专题剖析的方式展开历史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点的内在关联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局观意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发展规律。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历史联想能力

培养学生联想能力需要建立在学生扎实理论基础知识之上,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进而做到熟练运用和举一反三。在初中古代史教学中,不少教师的目光并没有放在培养学生全局观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等方面。且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较为落后,学生无法集中课堂注意力,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并不感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兴奋点和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情境,改变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联想力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借助多媒体展开历史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抽象化的历史知识更加具体和直观。可以通过视频、图片、音频和动漫等方式将历史知识导出。比如教师在讲解“古代封建专制建立和逐步走向强化”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百家讲坛》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提前熟悉历史知识,并达到加深学生知识记忆和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也可以播放《大秦帝国》、《芈月传》、《康熙王朝》等电视剧片段,让学生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形成、发展过程有一个大体认识。并通过所学历史知识找出不同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这样既可以将历史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又可以扩宽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想象思维,站在全局观角度分析古代历史知识。

二、 注意问题

(一)注重普及性、基础性

初中古代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局观意识和联想力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着重注意全局观形成的基础。基础是指教师应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并收集相关资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古代史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与认知,进而打好课堂教学基础。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全局观意识。其次,引导学生站在全局观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历程、抓住历史关键信息,进而实现提高学生古代史学习水平的目的。普及性是指教师应采用科学方式引导每一位学生树立全局观意识,并在日常教学中把握全局观的普及性。学生需要具备顽强的毅力和持久的恒心,才可以在分析历史事件、思考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关联性的同时站在整体角度探讨初中古代史结构。

(二)注重问题的难易程度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把握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并坚持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展开知识拓展延伸教学活动。对于初中古代史教学而言,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分析课程主线内容和重点内容的同时,逐渐增添难度较高的内容,实现拓宽学生视野和思维路线的目的。但是教师应把握内容的难度,避免整堂课程全是繁琐、偏难问题的导入,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分阶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选择繁琐、偏难的问题和古代史内容不仅会浪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而且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提不起任何兴趣,进而逐渐丧失对古代史的学习信心。除此之外,选择较难、繁琐的问题也会导致学生从中掌握的信息和知识少,进而在后期學习中逐渐瓦解学生的全局观意识。endprint

(三)健全和完善点评机制

教师应该在每一章节课程结束之后,采用点评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科学有效的点评机制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作业点评,学生完全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和要求执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权,对于知识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在全局观下的初中古代史点评机制,应实现单向点评向双向点评方向改变。即由教师单向点评学生向师生互相点评方式转变。其优势表现为师生在相互点评的同时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既可以达到凸显学生个体差异的目的,又可以促使学生树立全局观意识的实现。

(四)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

依据实践调查报告得知,初中历史教学要求教师认清學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自身的教学指导作用,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自主思考和探究中实现培养学生全局观意识的目的。但是在当前教学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化,不够创新和灵活性。很多教师教学思想不够先进,没有结合新课改要求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无论是初中古代史教学还是现代史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在学习方面处于被动地位,从而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与交流,从而致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沉闷,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初中古代史知识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实现增强初中古代史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可以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自由充分发展的可能性,对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观念和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全局观意识的培养能够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社会和生活中,站在全局观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结束语

初中古代史教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古代史涉及古今中外相关历史知识和经济关系。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才可以站在历史角度和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参考文献:

[1]徐菁.谈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60.

[2]张晶煜.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5,23:23.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代史初中
世界古代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思考
跳出“唐宋变革论”——兼论当前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高校历史专业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 ——以《世界古代史》课程为例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区域史视阈下的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