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哩哩美”:千年渔歌,唱不尽的浓情蜜意

2017-12-09 10:02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临高县渔歌渔家

“哥出海,妹在家,看到船桅就想哥,千万条船桅都不是,最高那条才是哥。”咿呀哼唱几句简单的歌词,吟出了海边渔民的日常生活,也唱出日落渔船归来的画面,更唱出了渔家阿妹的思念。一到临高,“哩哩美”渔歌随处可闻。

海南省临高县,位处海南岛北部海岸,这里,澎湃的海浪与沉静的火山岩千年碰撞,将大海和大地的恩赐带到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农耕社会文明和渔乡特色风情,同生共长。绵亘毓秀的文澜江,层岩飞瀑的百仞滩,绚丽欣荣的高山岭,海阔弘毅的临高角,古韵犹存的老坊街,悠久书香的临高文庙,在这里相互交融,处处充溢着山水之灵气。

临高,不仅有美丽的风景,美味的海鲜,还有美妙的歌声传唱。说出来平淡,唱出来却很有气场。临高渔歌“哩哩美”已流传千年。在这里,无论谈情说爱,或是耕田、捕鱼,亦或是婚丧嫁娶,都要唱“哩哩美”。高兴时,以歌代言;苦闷时,以歌解忧;孤独时,以歌为伴;劳作时,以歌除乏……

临高渔歌“哩哩美”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中国民歌中一种最容易让异域人一“听”钟情的优美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色彩和渗透着浓郁的新盈港一带的本地乡土气息,它不仅是海南民间歌谣中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最具艺术魅力的首屈一指的渔歌,甚至连一些外国的渔歌艺术也只能望其项背。

千年渔歌唱渔村

海南省民间文化研究会会长王贵章介绍,“哩哩美”最早起源于临高新盈渔镇后水湾一带渔家妹卖鱼的叫卖声,“卖鱼(咧),大家来买鱼(咧)……”,后来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独特旋律的渔歌。临高“哩哩美”渔歌是渔家男女老少生产生活中所吟唱的歌谣。男人们撒网捕鱼随口来一段,海阔天空;渔姑们补网, 哼唱“哩哩美”解除疲劳。闲暇时,男女青年常用“哩哩美”来调情,进行对歌,看谁编得快,对得妙。渔村节日,更是人如潮,歌如海。

“哩哩美”渔歌历来备受历代文人骚客的青睐,南宋名臣胡铨被贬海南岛路过临高时,曾被当地人所唱的“哩哩美”渔歌吸引而停留歇脚,他见此处土地干裂村民无水喝,便领着大家挖了一口清泉井,村民大喜,将其命为“儋庵井”,当地进士戴定实请郡守方世功撰写了《儋庵泉记》刻碑于井边,以作纪念,村民还将此事编成“哩哩美”传唱:“胡公千里过新盈,掘得清泉为百姓,喝水不忘挖井人呀,代代铭记胡公情”。

1962年,戏剧家田汉来临高采风,听了“哩哩美”渔歌,赋诗赞道:“椰子林边几曲歌,文澜江水袅新波,此间亦有刘三姐,唱得临高生产多。”

据有关专家学者考证,临高渔歌“哩哩美”萌芽于迄今非常遥远的历史年代,起码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临高沿海主要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逐渐增多,渔民们撒网、摇橹时的一唱一和,渔女们甜美地叫卖着,这些劳作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声是“哩哩美”最初的萌芽元素和原始的艺术之生活基础。临高渔歌“哩哩美”是具有超常音乐天赋的临高人从长期的渔业生产劳动和乐观的生活中所创造的独具风格的艺术产品,这其中渔家人的情爱表达是其流传和发展的催化剂。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的需要,“哩哩美”逐渐走进婚嫁、建房、上学、赶考、拜年、迎客、送客等不同场合,但其表达感情和思想的功能却是一脉相传亘古不变的。

据说“哩哩美”从横空出世到完成第一次质的飞跃要追溯到南宋绍兴年间。时任临高县令的福建晋江人谢渥体恤民众、关心教育和农事,更重视渔事,据史料记载当时临高全县只有几千户人家,一二万人口,而且几乎都集中在新盈、调楼等沿海地区。谢渥对发展当时临高的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鼓励、扶持和推动了“哩哩美”的大发展并让其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台阶,其时临高渔业生产好景连年,渔民安居乐业,渔村处处回荡着勤劳豪爽的渔家人快乐、悠美的“哩哩美”歌声。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临高渔歌“哩哩美”从开始的产生就凝聚着全体临高先民的文化智慧和音乐天赋,因为几乎全部的临高人本来就是渔家的传人,而“哩哩美”的最初起源就在于远古的临高沿海渔村。

千年渔歌唱渔村,驹光过隙上千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存范围的扩张,很多临高人从沿海地区原始的耕海牧渔状况逐渐从渔民中分离出来,走向全农耕或半农半渔的生产方式,但“哩哩美”做为一种早已深入人心的民间艺术被一些临高人特别是坚守在临高沿海地区的“喊人”所传唱并代代相传以至生生不灭地传承和发扬广大于临高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临高的地方文化特征是海洋文化和港湾文化的综合体,临高渔歌“哩哩美”是诠注这种文化的最佳符号。

真情实感的流露

时至今日,无论是赶海的渔家汉子们在背向蓝天面朝大海撒网捕鱼时,还是织网的妹子和补网的老妪在古港旧巷的劳作间,哼上一段“哩哩美”算是最轻松和快乐的事情了。在新盈、调楼一带的渔村,夜晚总是浪漫和抒情的时候,总有三三两两年轻的男女背影相约在“哩哩美”的美妙曲调中,他们常以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事物为参照,通过自己独出心裁的感受即興互相对唱,以编得快、对得妙和多喝采声者为胜。

临高渔歌“哩哩美”是文化之音,赋予一定的物象代表。有关国内权威专家在考察“哩哩美”之后,认为其文化格调蕴含着人们的生命依存方式,为民间性情之响,天地间自然之歌,其演唱内容有爱亦有恨,有苦亦有乐,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在临高新盈地区,流行一句话:世有伪诗文,但无假渔歌。渔歌“哩哩美”多是渔翁渔妇偶感于大海景色、世风民俗,情有所感,欲有所述,心中有了感受,便发而为歌,故“哩哩美”不屑于假。没有假,便是情真意挚的流露。

“哩哩美”之所以让人们喜闻乐见,除了它的优美旋律吸引人,更为重要的是它丰富多彩的内涵,既有生态式的自然性,又有包罗万象的社会性,让人雅俗共赏。endprint

爱情产生“哩哩美”。人们在爱情婚恋中,或在古代反抗封建婚姻,或是海边少女追求的美好爱情,所演唱的“哩哩美”,都有向往幸福、佳期如梦的追求。跟别的文艺作品一样,爱情是“哩哩美”永恒的主题。在临高的新盈、调楼等传统渔乡,它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重要载体。旧时,渔村里大都设有“娘子馆”。娘子馆是临高的一种风俗,村里怀春的年轻女子常结伴住在其中,等待夜幕降临时钟情的男青年来“逛馆”,叩响爱的门板,甚至一歌一唱定终生。当今“娘子馆”已不复存在,但浪漫和悠扬的“哩哩美”依旧回荡在这片风行以歌为箭甚至连丘比特神箭都自叹不如的海边渔乡。

劳动产生“哩哩美”。劳动喊出的号子,尤其是表现渔民在大海中与大风大浪搏斗而呼喊吆喝出来的号子,此时的“哩哩美”,具有一种如鼓如奏的雄风与力量;而岸上的渔妇们,在织网或贩运鱼货之余对唱的“哩哩美”,就具有一种柔情似水的旋律。

生活产生“哩哩美”。“哩哩美”的歌词来自似水似火的生活,其演唱内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传达着对喜怒哀乐的追述,暗示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至于什么可以入歌,什么不应该入歌,“哩哩美”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比较注重体现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倾向的表达,很少有空话、套话的唱词,也较少出现低俗的内容。

大海拥抱着新盈港,其歌词内容也跟大海有紧密关系。张网打鱼,修船补网,长者寿宴,弄瓦弄玉,鲤跳龙门,入住新居,开张大吉,洞房花烛,金榜题名,久旱甘雨,他乡故知,彩线珍珠,都能引起“哩哩美”渔歌手的技痒,使之成为演唱的内容。甚至于,坐贾经商,出海祭神,唱渔歌以讨吉利;讽刺劝喻,对骂丑恶,唱渔歌以解心头怨气,等等,也可成为“哩哩美”的演唱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讲究过休闲的生活,追求新的生活方式,于是,休渔期间,他们也懂得结伴郊游,寄情山水树木,田野风光,民俗风情,琴棋书画,时尚文化,均可采锦摄翠入歌来。

爱恨情仇的灵性与张力

可以说,几乎每一首“哩哩美”渔歌都显示一种灵性,都有一个故事,都在诉说对美好生活的感悟与追求。

“哩哩美”的音乐结构比较简单,多为缓慢、拖腔。它没有华贵典雅般,但也绝非低下、庸俗,它能给人一种酣畅淋漓、健康向上之感。哩哩美的歌词善用“比”、“兴”、“叠”等直述形式,歌男唱女见景生情地自由抒发,尤其是双关比喻更成为这一民歌中最突出的艺术韵味。“哩哩美”的音乐基本结构独具一格,它以三个乐段组成,第一、二乐段为主歌,第三乐段为副歌。独唱多用主歌,对唱以主歌为领唱,副歌为齐唱衬托对唱气氛 。民歌虽有“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调”之说,但“哩哩美”并非独腔独调,任何腔调中的细小变化和区别始终都遵循着一个基本旋律,这个最基本的曲调固定以后,旋律变化和调整一般都跳不出这个“窠臼”。在这个基础上,利用“哩呵么哩哩美,哩哩美雷爱”这个衬词来贯穿整个基调的全过程,使基本律、变律、衬词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样整个曲调就变得更丰富、更具多样性和立体感。这就是“哩哩美”灵性与张力的要义所在。

渔民从嗓门里喊出的“哩哩美”“拉纤歌”看似简单,只有几个句式,但能从中看到渔民搏击风浪的勇气和对生活充满的坚定信心——

男的唱:

“我拉纤呀!纤拉船呀!船打鱼呀!

哥哥我海上拉纤,妹妹你岸上悬壶。

哥哥我臂膀硬来拉纤呀,妹妹胸脯厚是温馨港湾!

鱼满舱来歌满港,哥妹对唱眼对眼!”

女的唱:

“呼风唤雨哥有劲,捕鱼丰收船帆归。

哥若有心来唱歌,眼望着眼妹领会。

香水香皂齐全备,新衣有穿我更美。

哥若有心娶妹妹,兄妹相好成双对。”

从歌词中依稀可以看到一个女子渴望、等待的双眼。男人出海打鱼许久,家中女子盼望恋人能够早日归来,那种离愁别绪,十分浓郁地反映在渔歌里。

当地文化人说,“哩哩美”虽大多表达爱恨情仇,但也要看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吟唱。它注重浓郁的心境,强调境由心造的情景。它歌唱大自然,特别强调天人合一的环境,强调超越。它演唱社会生活,就显得柔和。别看渔民是蜜糖做的,从他们嘴里发出来的吆喝声、呼喊声伴唱的“哩哩美”,就有一种彪悍的雄风。别看新盈女是用咸水泡的,唱出的“哩哩美”却显得柔情似水。

“哩哩美”是从内心流泻而出,为自己情感抒发而作,和自己及大自然对话。“哩哩美”演唱引向社会,也是别具一格,对外显现一种勇气与包容,对不良的社会问题,特别强调谴责、抨击;对亲人劝和教谕时,就显得情意绵绵;恋人的对唱,歌声显得多么亲切,温婉抒情;朋友的对唱,传达出和谐的不隔膜美。听母亲与打鱼的儿子对唱,感到了一种牵挂。听稚嫩的童声对唱,就像放飞着童心的期盼。听海边的少女对唱,就像开启了一坛醇香的地瓜酒。最有趣的是听闹洞房时的对唱,一边是矜持少女,一边是粗犷男子,不管是对歌输了还是赢了,男子都会自罚三杯,手舞足蹈乐悠悠。少女又接着大声喊:“还没有对上,再来一首。”

不管是吟咏也好,讥讽也好,都是你有情,我有景,你有感,我有悟,十分貼切,有磁性,现场感很强,给人以一种超尘脱俗的感觉。

“哩哩美”之所以耐人寻味,妙趣无穷,就在于它发端于“情”,绵延于“爱”,穿插于“德”,终结于“恨”,通篇都是一个“情”字在贯穿,采用时间、理念、俗语、赞美、祈祷、求财、讥讽等来演唱。对“饿”与“情”、“义”与“情”,“勇”与“情”,“财”与“情”、“忍”与“情”、“诚”与“情”,“文”与“情”、“智”与“情”,等等,都很看重。

新中国成立前,“哩哩美”内容最多的是两个字:“饿”与“情”。男人摇着小舢板出海捕鱼,这是为解决全家人饥饿问题,不顾在海上劳累和生命危险,是一个“情”字牵着。女人盼望男人能打更多鱼,又能安全归来,整日牵肠挂肚,唱渔歌以祈祷,也是一个“情”字牵着。

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渔业生产迅猛发展,“哩哩美”唱词又更多的体现“勇”与“情”内容。“勇”字有与天斗、与陋俗斗,与传统习惯斗等。发展到渔业股份年代,渔民与风浪斗,与风险斗,这时候的“哩哩美”就充分体现现代信息内容,由“勇”与“情”又转换为“合”与“情”等内涵。

这里又有了渔歌荡漾

按常理, “哩哩美”作为一种民歌,受当下多元文化冲击,可能喜欢演唱的人不太多了,但结果却令人感到意外:“哩哩美”依然十分流行,渔民、渔妇、老人、小孩、学生等对演唱“哩哩美”都怀着一种热烈的情感。

这里又有了渔歌荡漾,是最近十年的事。2000年以来,临高县连续举办了几次文化节,为“哩哩美”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原临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邓天庆退居二线后,在新盈地区组织一个“哩哩美”研究协会,到目前为止共创作了四本有关“哩哩美”的书,还收集、整理、编写了几百首“哩哩美”渔歌,准备结集出版。

临高县先后涌现出30多名“哩哩美”渔歌手,歌手的文化层次大都比以前较高。其中,戴志勇以其浑厚、洪亮、抒情的格调,先后几次获得临高县及海南省民歌赛一、二等奖,并荣获临高县擂台赛“歌王”称号;戴慧仙则以其甜美、圆润的歌声获得临高地区擂台赛“歌后”称号。

更令人欣喜的是,渔歌手的不断涌现,也提高了渔歌的品味,演唱内容较好地融入现代音乐元素与新的生活品质,摒弃低俗、不健康的内容,韵律上也克服了过去比较低沉、缓慢的格调,显得欢快、活泼、抒情,给人耳目一新之感。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高县渔歌渔家
臼湖“望”渔歌(2)
渔家网事
渔家妹子打鱼回
渔家灯火
汨罗江渔歌
海南临高:17亩被毁林地种上了沉香木
秋浦渔歌
惠东渔家
汕尾渔歌的考察与研究
临高县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感染情况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