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物理常用的思维方法

2017-12-09 07:58高雪莲
考试周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转换法隔离法思维方法

高雪莲

摘 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教师要把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高中物理常用的思维方法有:整体法和隔离法、假设法、转换法、数学解析法、图象法等。本文主要探讨了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常用的思维方法,并作一归纳总结,以期给同仁一些启示。

关键词:思维方法;整体法;隔离法;假设法;转换法;数学解析法;图象法

中国有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对教师而言,就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伟大的哲学家培根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教师教会学生一道题,学生也只理解了这道题;而教会学生一种方法,他们能用来解一堆的题目。

高中物理思维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整体法和隔离法、假设法、转换法、数学解析法、圖象法等。本文通过实例来说明各种思维方法的应用。

一、 整体法和隔离法

在物理问题中,有时涉及的往往不是一个单独的物体或一个孤立的物理过程,而是由几个相互作用的单独物体构成的系统,或由几个相对独立的物理过程组成的一个大过程。我们把所涉及的多个物体、多个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的思维方法叫整体法。把所研究的对象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只对单独的一个物体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叫隔离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是相对统一、相辅相成的,不是相互对立的。解题中往往两种方法交叉运用。

例: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B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F=5 N,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问:A、B间的摩擦力和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分别是多大?

分析:求B与地面的摩擦力时,把A和B看作一个整体即一个系统,不必研究A、B之间的相互作用。AB系统水平方向受到一个水平方向作用力F做匀速直线运动,系统受力平衡,系统必然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Ff=F=5 N。这里采用了整体法。求A、B之间的摩擦力,则单独把A隔离出来,只对A进行研究,A水平方向不受其他力作匀速直线运动,A受力平衡,所以A不受摩擦力的作用,FA=0。这里用了隔离法。我们看到整体法和隔离法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对立的。具体应用中,看问题研究的需要选择使用或配合使用。

二、 假设法

研究物理问题时,依据经历的物理过程或所处的物理状态,得到物理条件,根据物理规律,求得某些物理量或做出判断。但是有的问题中无法直接判定是否存在着某个条件。影响了对问题的判断,导致结果错误。这时,提出某种假设,分析物体是否与所处的状态相符合,如果相符合,假设成立;如果不相符合,则假设不成立。

例:小球与光滑斜面接触,细线处于竖直位置。问:小球受到多少个力的作用?

分析:小球受到重力和细线的拉力作用。斜面是否发生微小形变,肉眼无法直接做出判断。这时,假设小球不受弹力的作用,既小球只受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与细线处于竖直位置相符合。假设成立,小球不受斜面的弹力,只受2个力的作用。

假设法常用在判断物体是否存在发生微小形变产生的弹力,和物体是否存在相对滑动的趋势而产生的静摩擦力。

三、 转换法

在研究一个问题时,如果对不能直接处理或解决某一问题时感到困难,可以将问题等价地变换为我们熟悉的另一个问题去解决,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在高中物理中,常用的转换法有:转换研究对象、转换物理过程、转换参考系、转换物理图象等。

1. 转换研究对象

例:一物体的质量5 kg,静置于水平地面,求地面受到的压力?

分析:若直接以地面为研究对象,将无法求解。若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一个重力和一个支持力的作用而平衡。根据力平衡条件,支持力与重力等值反向;再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地面受到的压力与支持力等值反向。压力F=49 N,方向竖直向下。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2. 转换参考系

例:如图,相同的木棒A、B,长都是h,竖直放置,相距高度差为H,但不在同一直线上。A由静止释放,同时B竖直上抛,且初速度为v;B上升过程与A相遇后又相离。不计空气阻力。求:两棒从相遇到相离经过了多长时间?

分析:我们通常习惯以大地为参考系,A做自由落体运动,B做上抛运动,两者都做匀变速运动。要求出A、B相遇时的速度,位移总和为2h的运动时间。过程有:sA=gt21/2,sB=vt-gt21/2,sA+sB=H,vA=gt1,vB=v-gt1,vAt2+12gt22+vBt2-12gt22=2h等。这种解法过程复杂,计算繁锁。若以A、B中的一个为参考系,则另一个的速度为v,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间t=2h/v。简直是太简单了。这就是转换参考系之妙。

四、 数学解析法

研究物理问题中,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运用数学工具建立方程,求出应变物理量与自变物理量的一般函数关系,根据自变量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区间确定应变物理量的变化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数学解析法。

例:重为G的木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一人欲用最小的力F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力的最小值是多大?沿什么方向?

分析:木块在运动中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要减小摩擦力应使作用力F斜向上,设F与水平方向成α角时有最小值。物体受力如图。据平衡条件,

Fcosα-μFN=0

Fsinα+FN-G=0

联立上式解得:F=μG/(cosα+μsinα)

设:sinθ=μ/1+μ2cosθ=1/1+μ2tanθ=μ可得F=μG1+μ2cos(α-θ),可见当α=θ时,F有最小值,即Fmin=μG1+μ2,方向是与水平方向成α角斜向上且tanα=μ

这里巧妙地运用了三角函数关系求解。常用的数学关系有:三角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及根的判别式。

五、 图象法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也可以用物理图象来表示。物理图象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它直观、形象。应用物理图象研究问题可避免复杂的计算,往往更简捷。这种应用物理图象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图象法。常用的图象有:速度-时间图象、振动图象、波形图等。

例: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相同。则( )。

A. 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B. 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C. 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D. 三辆车同时通过下一路标

分析:作三辆车的图,从第一个路标到第二个路标,三辆车的位移相同,即三辆车的图与轴所围的面积相同。由图可得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很明显,如果应用列式定量讨论的方法,涉及众多未知量,要列数个方程,计算复杂。而应用图象法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孙冰梅,马丽珠.思维点拨[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3.

[3]滕可,廖弘毅,陈汉铮.高中物理知识手册[M].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

[4]杨蓉青.创设教学情景促进思维发展[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5]王永.探析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J].考试周刊,2012年38期.

[6]陶开超.让物理教学充溢着生活的芬芳[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2年10期.

[7]杜爱慧.合理运用情境优化课堂设计[J].物理通报,2012年08期.

[8]薛彩菊.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2年07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换法隔离法思维方法
物理方法之转换法
物理方法之转换法
应力隔离法在蓝宝石压力传感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论标志设计创意的思维方法
趣谈生活中的整体法与隔离法
浅探转换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
隔离法在解题中的妙用
应用逆向转换法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