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华
摘 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小学语文不再是刻板地教小学生识字认读并背诵课文,而是更注重读写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阅读能力,也通过读写结合,让孩子在把握课文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中也习得其表达特点,从而在写作方面也有启发。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策略
引言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经常采用的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阅读课文和课外资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理解阅读资料的内容,从而习得作者的写作方法,写出有质量有自己的独立看法的文章。然而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探索方法解决,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在增进学生对母语语言文字的理解,通过逐步积累辞藻文章,以求能够达到运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阅读的速度要求相对较低,更多要求的是熟悉文章的内容,体验作者的感情色彩,领悟作者的表达效果,从而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 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存在问题
(一) 填鸭式教学,缺乏自主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通过死板的分析手法让学生通读全文并根据老师的教学参考资料回答老师关于课文的标准问题。例如,作品发生的时代背景、作者基本概况,接着分段分层,理解作品某些句子的具体含义、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等等。
(二) 推崇标准化答案,缺乏独立思考
很多应试教育推崇的都是标准化的答案。这在语文阅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但是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不同,标准化答案的存在,只是出卷老师的角度理解的内容,是他们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不是所有人的。
(三) 课外资料拓展少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课外阅读资料比较少,因为小孩子识字有限,理解能力也未到能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的程度上,故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局限在童话和儿童杂志小说中。这还是依赖课外孩子自己拓展的文學阅读资料,课内的相对就更少了。
(四) 作文课和阅读课分离
在教学设置上,小学语文课堂推崇多读多写,读写同步,然而大部分教师没有将阅读与写作联合一起教授的意识,而是把阅读和写作割裂开来,导致作文课与阅读课分离,教师对写作方法的指导落后,从而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也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 读写结合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教师备课、教学问题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课程教学标准的解读存在问题。在教学建议中,注重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以提高学生语文的整体素养是重点,然而在现实教学中,一些语文课堂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写作时间。
(二) 阅读内容存在问题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像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马致远的《秋思》这些古诗词,小学生很少能够真正体验到离家很久思念家乡的感情。他们没有这样的体验,也不能能表达好自己的思乡情感,因为他们没有思乡的条件。
四、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一) 老师注重教学方式的指导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指导,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利用课堂阅读学习到的内容指引学生的写作。这是读写结合模式的重要方面。另外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把阅读能够掌握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二) 利用学生特点教学
学生有模仿性,由于年龄、经验的缺乏、知识的不全面,模仿是学生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最初要依靠模仿知道应该写些什么,又应该怎么写。例如,学生对课文《爬山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些文章都很熟悉,他们虽然写不出这样水平的文章,但是老师可以引导他们迁移关于爬山虎的故事、关于对自己读书上学的经历来简单表达他们专属的感受,这里只是一个例子,老师其实可以通过更多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发散思维,把注意力转移到更多生活具体体验的表达上。
(三) 因材施教
此外,在教学中,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学习知识体系。在读写结合的模式下,部分老师忽略了一些阅读不到位的学生,他们无法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 总结
读写结合被证明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阅读的吸收,写作的外部倾诉结合,让读写联系加深,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教学的加强训练中学习到写作技巧,会读书,会写作,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和阅读写作能力这一终身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娟.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9):203-204.
[2]欧雯.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3]杨敏.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的问题分析与教学策略[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4]高会然.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5]潘玉锋,周红芝.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