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月华��
摘 要:知于读,行于写。阅读教学,既要重视读对写的引领,又要重视写对读的促进,读写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读写双赢。在教学中以文本为媒介,把握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创造机会,有效进行随文小练笔训练,将“读写结合”落到实处。
关键词:读写结合点;小练笔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但教学时教师往往更倾向于解读文本内容,更注重内容写什么,却忽视了作者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即使有读写结合的训练也常常因为时间仓促而没能落到实处。“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读写结合中“写”的训练与篇章习作训练不同,它应该植根于阅读的土壤里,是阅读的延伸与拓展,是阅读材料中典型范例的模仿与借鉴,是阅读感悟的观点和情感的表达。解决读写结合的首要问题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到读写的连接点和结合处,拓展练笔的空间。
一、 寻找仿写点,模仿精彩之处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课文中有很多值得借鉴模仿的地方,一些独具匠心的好词,几句描写精美的句式,一个结构精巧的语段,一篇表现手法独特的文章……充分挖掘文本中的仿写资源,引导学生揣摩学习,让学生拥有仿写的“拐杖”,扎实写作基础。
1. 仿精美句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有些文章的段落以极富变化的句式来描述作者所见所闻所感,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山中访友》第五自然段,作者采用第二人称叙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构成排比的句式,生动地表达自己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情感。学生细细品读,领会该段语言表达特点,模仿作者的表达方法,以“这公园里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为开头写一段话,注意用好“你好, 的 !你 , 。”的句式。学生通过小练笔,学会举一反三,还尝到了习作的乐趣。
2. 仿文本善用细节描写
很多学生的作文只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泛泛而谈,内容空洞无物,主要是因为没能抓住文中的细节部分进行必要的描写。课文中有很多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片段,这就是训练学生细节描写的最好时机。《穷人》第九自然段,运用省略号表明桑娜时断时续的心理活动,形象地写出桑娜不安的心理。读文体会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创设情境:(1)一天放学后,到同学家玩,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急忙往家赶。一路上,心里很不安。(2)拿到考了100分的数学试卷,正高兴,却突然发现有道题做错了,老师没改出来。让学生根据情境,模仿文中的描写方法练写心理活动。
3. 仿文本精彩构段
在文本中,有些语段的构段方式很有特点。阅读教学时,把段落仿写融入语段教学,阅读与写作会更精彩。《手指》一文,作者的表达方法很有特点,是引导学生模仿学习最好的范例。例如学生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后,要求学生以“姿态特点+具体描写+性格特点+具体表现”的構段方式,写一写文具盒里的文具之一或者是五官之一。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揣摩经典,总结表达方法,掌握写作技巧。
4. 仿文本布局谋篇
有些文章的布局谋篇是学生仿写的模子。例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文章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道理,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写法后,再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围绕“失败乃成功之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等,运用具体事例进一步阐述写一篇短文。又如,模仿《草虫的村落》展开丰富的联想,融入自身感受的表达方法,写一写喜欢的小动物或小昆虫。模仿《十六年前的回忆》倒叙的写法,模仿《北京的春节》怎样把材料安排详略得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仿”掌握习作的方法,降低习作的难度,克服害怕习作的心理,激发习作热情,促进学生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二、 发现扩写点,丰富文本内涵
课文的有些地方描写比较简练,有些在描述时留有余地,还有不少地方使用省略号,使文章内容意味深长,这些给学生留下了很多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学时,教师依托教材,适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课文中的“留白”之处具体叙述。这样的小练笔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丰富了课文的内容。
如《最后一头战象》,嘎羧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的描写细致入微。教学时,学生画出表现嘎羧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为,入情入境地朗读、想象,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情节中去。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打开思路,发挥想象,流露真情。通过随文小练笔,既深入理解了课文,又丰富了语言。
三、 触动心动点,流露真情
在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感人至深的文章,有的表现了对亲情的无限眷恋,有的歌颂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有的讴歌人间真情的感人故事,还有打动人心的童话故事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置身文本情境,感悟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触动学生心里感动点,与文本对话,写下内心的真情实感。
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学生学习了课文,内心充满了愤怒与惋惜,迫不及待地想把内心的感受一吐为快,教师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生活实际,以《我想说……》为题写一篇短文。
这一类练笔,经常在总结全文,升华情感阶段,学生在练笔的同时,进一步领会了课文的思想内涵。
四、 抓住延伸点,续编故事
有些文章结尾人物的命运,未知情节的发展变化意犹未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开拓思维,大胆想象故事的继续发展,适时训练学生续写故事。
例如《穷人》一文,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教学到此处,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孩子的命运会怎样呢?桑娜和丈夫带着七个孩子在今后的日子怎样“熬”呢?联系文本内容,把想象的故事续写下来。学生沿着故事的发展续编故事,激发了学生习作兴趣。但也常常出现想象不着边际,因此,要给学生特别提示,无论故事怎样发展,不能改变主人公的品质及故事情节的主线。
文本中可供学生小练笔的潜在资源很丰富,为学生学习语言积累与运用提供了最好的材料,教师智慧地挖掘利用教材中的读写点,拓展课堂小练笔空间,扎实写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