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培智教学中实施家长助教

2017-12-09 08:20吕开新
考试周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生命成长

吕开新

摘 要:特殊教育的课堂和普通学校的课堂大有不同,因为在“融合教育”的理念下,轻度学生都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享有正常的教育环境,所以培智学校的教学对象都是中重度的残疾少年儿童,每个人身患一种或几种疾病。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求、家庭实际情况,由一位家长定期或不定期走进班级助教。学校对这些助教家长实施《家长助教制度》,签订《助教家长责任书》,使家长们的助教纳入在学校的整体工作中,成为一只可以合作的队伍,一支有素质的队伍,一支效能感强的队伍。

关键词:特殊教育课堂;家长助教;生命成长

【课堂实录】

青岛三江学校八班级的一节劳技课:班中共有十二名学生,其中主症为自闭症的8名、脑瘫2名、智力低下2名,其中中度、重度学生各占一半,而且每个学生除主症外都伴有语言障碍、交流障碍、情绪障碍等多重病症,1名劳技教师在开展班级授课,教授的内容为“路牌”,即教给学生学会在路上看路牌,南北走向道路的路牌是绿色的,东西走向道路的路牌是蓝色的,箭头之间标注的数字则代表这一区域的门牌号。在重度学生的身边,各有一名或者是父母、或者是老人、或者是阿姨的助教家长,老师在集中教授之后,要求

学生回到课本上、练习纸上进行学习,助教家长帮助学生集中涣散的眼神、引导学生回顾教师刚刚教过的知识、帮助他们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教师则在进行全面巡视,特别关注没有家长助教的几名中度学生,整个课堂秩序井然。这就是青岛三江学校日常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普通场景,在各年级的教室中都有着相同的情景,只是助教家长多少不同。

【课堂创新】

特殊教育的课堂和普通学校的课堂大有不同,因为在“融合教育”的理念下,轻度学生都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享有正常的教育环境,所以培智学校的教学对象都是中重度的残疾少年儿童,每个人身患一种或几种疾病。在目前不能做到既按照病种、又兼顾年龄分班的情况下,学生的自控力、自理性、独立性、学习力较以往下降很大,再以班级授课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预料,而且混合的班级课堂教学给老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据此,通过对学生的全面调研,青岛三江学校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实施“家长助教”的学习制度,即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求、家庭实际情况等,由一位家长定期或不定期走进班级助教。学校对这些助教家长实施《家长助教制度》,签订《助教家长责任书》,使家长们的助教纳入在学校的整体工作中,成为一支可以合作的队伍,一支有素质的队伍,一支效能感强的队伍。目前青岛三江学校在校的助教家长占比超过半数,如此大规模的请家长助教走进课堂、全方位协助课堂教学,在全国的特殊教育中也是一種创新,保证特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得到适切的发展。

【助教解析】

在课堂教学中,家长助教的“助”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 面向学生的“助”

1 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特殊学生,特别是自闭症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上课眼睛到处看,就是不往黑板和教师身上看,这时家长助教就会轻轻地提醒、或用动作帮助学生将注意力回转到课堂上。这些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是随时随刻都有的,一堂课中可能是5次、6次,也可能是10次,在这样的班级授课中,家长助教的协助有着很好的提醒作用。

2 帮助协调学生的情绪。自闭症学生有着强烈的、即发式的情绪,像四年级的雪儿、昕昕、双双,五年级的缨淇、皓然、春翔,六年级的凯凯……都是典型的例子。他们会忽然的尖叫,扑打着身边的人或物,轻微的情绪问题,老师会停下教学来到他们的身边握住他们的双手、拥住他们的肩头,用语言轻轻安抚,如果短暂的失控过去,那他们就继续在班级中上课。但如果是持续性的失控,老师就会建议助教家长带领孩子到隔壁的办公室进行“隔离式的情绪控制”,而老师则继续在课堂中进行教学,避免失控学生持续的情绪发酵影响到其他学生,避免其他学生情绪波动。这时的家长助教就是失控学生最好的陪伴。

3 营造学习氛围。自闭症太多的班级,在上课时会特别的安静,因为他们的语言表达、言语沟通交流是极为缺乏的,有的甚至没有语言,在这种情势下,助教家长们会轻轻回答老师的问题,从而带动学生们参与到课堂学习,使课堂氛围增加互动。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只靠一位任课教师的一己之力,很难兼顾到人数多、情况各异的一众学生,这时的助教家长的稍稍协助就是雪中送炭。

4 记录课堂学习的要点和任务。重度学生,单靠他们自己很难把学习的知识、需要强化的能力带回家,这就需要助教家长协助把作业记下来、将课堂所学带回到家庭中去,使家庭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续,巩固所学技能,提升学生成长的速度。

二、 面向课堂的“助”

1 协助课堂应急。助教家长中不乏医药专家,在学生突发急症时,能协助教师很好应对。自闭症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有好多出现了继发性癫痫的症状,九年级的海滢就是在课堂上猝不及防地发病了。幸好她班上有一位助教的奶奶,原先是青医附院的教授,对处理癫痫有着很好的临床救护经验,老人家协助老师进行穴位按压控制,并叮嘱平躺、通风,使孩子很快从抽搐中缓解过来,再送到卫生室休息。这次课堂急救之后,学校组织助教奶奶为教师们教授癫痫和其他急症发病的现场急救,促进了教师“康教结合”的能力,保障了特殊学生的身体康健。

2 协助处理突发事件。课堂中有许多的突发事件,比如说学生要上厕所、要喝水、需要休息、平复情绪等等,教师不能离开课堂,助教家长就会挺身而出,承担护送学生上厕所、喝水、平复情绪等任务,使学生健康和课堂教学两不误。帮助自己,惠及他人,共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3 走进课堂教学。职教二年级越越的爸爸是青岛市书法家协会的成员,他先是训练自己的孩子写毛笔字、在自己的班级开设书法小组,又被学校聘请为“兼职教师”,每周四为一二年级开设软笔书法课,并在课余辅导学生进行书法练习,开设学校书法展览,挖掘了助教家长的资源,开阔学生的学习途径、成就家长的个人爱好,取得双赢的效果。

4 协助开展实践活动。在学到“生活自理”时,助教家长协助老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菜市场学习购买蔬菜、摘菜、做菜,做到能自理基本的生活。学到“认识站牌”时,助教家长又协助教师带领学生到车站实地观察站牌,学会看好哪是去的车、哪是回的车,坐几站车,怎样打卡乘车、等候下车等。

三、 面向家长的“助”

1 家长之间互相学习。家长们在多年的求医求教的路上,好多都成了半个专家,大家之间的互通有无,学会观察学生的身体变化、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高年级带低年级,形成很好的带动作用,成为最有说服力的榜样,彼此相长,避免家长走弯路。

2. 助教家长的团队效应。家长们因为都有着相似的境遇,彼此之间特别能够共情,理解彼此的不易和艰辛,在别人面前不能说、不想说的苦楚,在助教家长前尽可敞开心扉,因为大家都能理解和帮助彼此,使单个的个体找到了组织,在学校助教给了彼此很好的依靠。

【助教反思】

1 家长助教在现阶段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是一种创新模式,但也可能是一种过渡模式,随着能够按照学生的程度分班、降低班额数量、增加辅助教师数量等措施实施之后,家长助教的人数就会相应减少。

2 家长助教在课堂教学中“助”的程度有时难以把控,有的助教家长会有包办的嫌疑,削弱了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这与助教的初衷是相悖的,教师就需要随时、即时性地对助教家长进行调控,在需要的学科课堂、特定的时间段参与助教,随着学生的成长减少对助教家长的依靠,毕竟“助”是为了最终的“不助”。

3 超过半数的家长在学校助教,要总是保持一派祥和是不现实的,如果有冲突,学校就会及时介入,在平等的前提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通过思考“我们为什么来助教?”来调解助教家长的心态,运用《家长助教制度》和《助教家长责任书》平复他们的情绪,使这支助教家长的队伍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信在学校和家长助教的携手合作中, 特殊教育的课堂学习实效性会越来越强,特殊学生的成长会越来越好!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命成长
基于生命成长理念的高校文化建设探究
基于生命成长的德育活动实践研究
返璞归真,追寻“生态体育”教学
关注生命成长 打造动态课堂
用班级文化打造有灵魂的班级团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为师当有大胸襟
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运用
深入开展生涯教育 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