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之心做人 入世之心做事

2017-12-09 22:53韩林飞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淡定贬谪入世

韩林飞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我欣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奋然进取,也向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洒脱。我想人生应该有出世的精神和入世的事业,如此,才不会枉过一生。

以入世之心做事,方可成就自我价值。

若没有积极进取的入世之心,怎会有十年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即吞吴的勾践,又怎会有“头悬梁、锥刺股”而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如果没有这颗积极进取的入世之心,马云又怎能會捱过波折坎坷,构建今日辉煌的阿里巴巴商业帝国?所谓“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而积极进取之心正是成就自我不可或缺的坚忍不拔之志。也正因为有了这积极的入世之心,才有了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物质和精神高度发展的时代。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颗普通的入世之心,才汇成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正能量,才推动了人类历史不断走向更高层次的文明阶段。

以出世之心做人,方可保持灵魂的自由。

若没有超然物外的出世之心,就不会有“文革”期间住在牛棚依然淡定不改初心的季羡林,不会有在荒凉的撒哈拉中描绘梦中落花的三毛,也不会有在经受牢狱之灾后,内心依然质朴生动,富有生命力的木心。他们的生命正如一棵树的姿态,虽历经风吹雨打,依然保持从容的优雅,没有悲喜,只有笃定。没有谁的人生是一马平川,唯有一颗出世之心,才能让灵魂在时光深处,仍然保持随风起舞的自由。

入世有为,出世有度,才能尽享人生美景,提升人生格局。

我喜爱苏轼。既爱他“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豪情,也爱他“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任性洒脱;既爱他“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狂放不羁,也爱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随遇而安。无论被贬谪到哪里,他都坚守着造福一方的为官本职,无论遭受外人怎样的诬陷和误会,他总有调适自我内心的利器。纵然因贬谪而失意的步伐从黄州走向了儋州,但从不改变的是那份超然物外的放达。

杨绛曾说:“人生好比香料,捣得越碎,磨得越细,香得越浓烈。”而苏轼,就是这样的人,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用超脱放达做杵,将生命捣磨得芳香四溢。

入世,入的是投身事业的专注,入的是不浪费生命的追求。不做为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角色,只愿有“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无愧于心;不做临渊羡鱼的人生看客,只做退而织网的行动巨人。

如果以出世为由,便两耳不闻窗外事,青灯黄卷,无欲寡求。那么出世便失去了意义。出世,出的是喧嚷世界里那份急功近利,而留下的是对生命最质朴的热爱;出世,是为了修炼一种心境,不悲不喜,不骄不躁,于平和中感受竹拽竹影入碗,琴奏琴音入心的淡定与诗意。

入世进取,成就辉煌人生;出世淡泊,提升人生格局。

入世心做事,为人生添彩;出世心为人,让灵魂自由。

猜你喜欢
淡定贬谪入世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持守——《诗词五首》整合教学设计
苏轼的贬谪生活
试论贬谪文学中的旅游因素
中国入世“日落条款”法律效果的“善意”解释
追梦路上竞淡定
宋代贬谪文学研究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