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2017-12-09 15:49刘少阳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价值观创新能力核心

刘少阳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 710300)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刘少阳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 710300)

高校人才培养,以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建设和发展为目标。创新人才代表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势,代表着高校教育的实际竞争力。以创新为驱动力,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是大学生通过高等教育的学习,完成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的终极动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下,大学生的个人价值体现与社会价值体现高度融合,形成具有优秀人格、高尚品格、稳健个性的创新精神,对社会整体风气优化、正能量建设以及社会整体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人才;高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才储备是国家实力的体现,也是决定着战略规划的重要因素,在国际范围内,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竞争力。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大方向,是以实现特色中国为目标,以构筑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社会秩序为背景。因此,创新是对人才的首要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高等院校作为人才教育基地,主导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塑造以及思想价值观改造的重要使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是创新动能培养的重要场所。

一、创新人才的素养特征

1.具有辩证唯物世界观,心理素质较好。首先,创新人才必须三观端正,以马列思想为指导思想,全面领会毛泽江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具备较高的思想素养,具有辩证、唯物的世界观。创新人才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明显的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且能够坚持长期学习,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新鲜事物、科技发展新动向、新生领域以及一切具有创新理念的事物,抱有热情和兴趣,表现出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创新人才在心理品质上,具有明显的奉献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有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视角,有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大爱,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在沟通、表达以及学术钻研方面,具有较强的个人能力和群体意识。

2.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创新人才注重学习,在学术积淀上,形成了跨学科、跨领域、跨语种的结构特点,知识范围较广,能够胜任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系统性工作,也能担当起综合程度较高的学术研究工作。创新人才在知识结构上,既包含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常识,又包含个人兴趣发展的学科知识,兼具出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广博的周边知识、深入的社会知识,以及对世界前沿研究和学科的必备知识。总体而言,创新人才并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而是掌握了先进学习方法和技术能力的优秀知识分子,能够娴熟地运用、融会已知知识体系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的杰出人才。创新人才还具有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在知识体系与能力生发、转换之间,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技巧和经验。

3.具有突出的创造能力。创新人才的创造能力,表现在应对挑战时的应急反应机制上,以积极、主动的创造性思维解决瓶颈难题,思维特征具有发散性和开放性,并不局限于陈规和现有经验,而是跳出已知框架,寻求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解决途径。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含在知识建构、猎取以及选择过程中,表现为一种主动摄取、主动求索的精神;在知识转化过程中,对现有知识体系有效判断和提取,并且生发为一种新技能的思维能力,表现为多向与定向、发散与凝聚的多重思维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对社会实体关系与机构以及人事间,进行关系梳理,有效管理、调节事物、事件间的逻辑关系,体现为提纲挈领的洞悉力和直击重点的敏锐性,以及超越常规处理流程、化繁为简的创新能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1.有利于实现社会价值。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三观形成、品格定型,并逐渐规划个人事业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除了传承知识外,更重要的功能是规范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价值观,实现个人能力的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国家发展的长远目标,提出社会道德体系和个人价值观体系的建设目标,对大学生而言,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尤其在个人价值实现上,以立足全局、立足整个社会秩序的高度,对构建个人思想体系,升华道德观念,均产生规范性作用。同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下,树立起高教人才对未来规划的全面响应,以创新驱动为发展方向,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主体目标为动力,内化创新能力,促进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

2.塑造优秀人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精神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爱国是每个创新人才必备的精神品格。作为高校培育的创新人才,首先应有纯粹的爱国情怀,树立以才华和能力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高校创新人才是国家重点培养对象,个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机遇,来自国家的培养和爱护,作为一个中国人,只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才能体现出创新人才的人格力量。敬业是建立在爱国的基础上,是对他人、社会责任的一种主动担当和尊重,表现在事业上是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是对国家、社会和相关人员负责、尽责的一种态度。诚信,体现对创新人才的基本道德要求,为人处事、创业立业,均应履行诚信义务,言出必行才能树立起个人信誉,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友善是一种品格,也是待人接物的态度。这四点内化为创新人才的品格特征,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

3.形成创新氛围。高校对创新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并不是一个定量的过程,而是从点到面,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长期培养过程。因此,创新人才并不独指少数人,而是要指向整个大学生群体,指向高素质人才的整体创新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层面价值取向,做出了概括:自由,高校以自由的教育氛围,师生之间平等的主体地位,以及公正的竞争机制,为大学生创新教育机制构建了完善而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成功引导大学生挑战权威,树立自主学习和广泛质疑、求证的学术态度,发挥个体创新潜能,在轻松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形成创新氛围。创新是一种能力,外在可表现为知识产权,法治为个人创新能力提供了法律保障,保障个人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1.以思政教育为主渠道强化社会价值目标。高校思政教育课是传播、普及、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大学生领会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世界观,掌握辩证唯物的思想方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国际形势中,做出科学判断,坚定个人信仰;在财富论和金钱观以及西方消极价值观的影响下,能够把持个人价值观的正确走向。对于创新型人才,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价值观体系,可以明确指引个人发展方向,解决个人思想问题,明确社会共同理想,坚定以创新驱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高校思政课立足于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进行统筹的教学安排,在思政教育上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创新人才练就过硬的政治素养。

2.以教学为主体引导个人人格塑造。高校人才培养以教学活动为主要载体,教师是教学的主要施动者,在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养成以及人格形成,都与教师引导分不开。在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高校人才的创新能力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内化高度,决定教学过程中的模范效应。其次,要注重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爱国内化为创新人才的自觉行为;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教学状态,对培养创新人才的敬业精神起到示范作用;从细节入手,通过言传身教,展示诚信风范,使创新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体悟出诚信的人格力量,树立诚信做人价值观;以平和、友善的形象和态度,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形成融洽美好的氛围,使创新型人才在耳濡目染中养成友善待人的习惯。

3.以实践为载体实现创新能力转化。大学生的知识转化、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以及对个人价值观的固化,都离不开实践活动。高校加大校园环境建设,开辟实践通道,提供多元化的活动平台,使大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有效参与创新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操作体系,实现理论知识向专业能力的迁移,使个人创新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实践活动增强了创新人才的信心,形成正面的群体效应,带动集体化的创新观念转变,形成创新能力发展趋势,形成好的创新氛围。此外,经常的社会实践,使创新人才直面社会,巩固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以坚定的价值观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不仅实现了能力提升,而且在个人信仰、价值目标和精神体系上表现更为成熟和坚定,实现知识体系向个人能力的跨越、外部教育向内在品质的飞跃,凸显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独特优势。

四、结论

创新型人才是国家人才库中的优质资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砥柱力量,作为国家发展的长远目标,创新性优质人才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创新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西方腐朽势力的渗透,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可以减少优质人才的流失率,确保本土创新人才的本土生发力,从而实现以创新为驱动力,以高科技、高知识含量为推动力的特色社会主义战略目标。高校需要全面改革,多方推进,积极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创新人才的有机教育体系,推动创新人才的品质建设,使创新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1]宁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7):25-26.

[2]杨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45-146.

[3]肖国芳,彭术连.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学术论坛,2015,(5):169-172.

[4]刘小勇,谭元发,匡翠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策略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9):125-126.

[5]孟繁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研究[J].知音励志,2016,(21):63.

[责任编辑 吴 迪]

G641

A

1673-291X(2017)21-0134-02

2017-02-07

刘少阳(1969-),男,陕西周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价值观创新能力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