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设
(西北大学财务处,西安 710069)
改革创新不断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陈建设
(西北大学财务处,西安 710069)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需要随着时代的步伐和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基于对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的背景和现实意义的分析,阐述高校在财务管理创新中的探索,并对加强新常态下的财务管理创新提出建议。
高校;财务管理;创新
(一)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近十年间,我国各类高等院校数量增加了25.5%,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实现了58.6%的快速增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1%提高到了40%。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面临从规模化发展向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转变。
1.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院校之间联合培养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中外合作办学不断深入;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出现和办学层次的增加也体现了高校规模的急剧扩大。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使得高校组织结构产生变革,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财务管理的难度,使高校财务业务趋于复杂。
2.高校财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随着高校法人体制的确立,自主办学体现得更为明晰,管办评分离开始进行试点,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科研成果与实体经济结合日益密切,环境的变化深刻地冲击着高校的管理理念,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发生深刻变化。
3.高校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传统认知中,高校被视为政府的公共部门,肩负着知识传递的主要使命。如今,高校已成为承载公共受托责任和经济责任的混合体。一方面,高校,特别是公办高等教育机构占据着大量的社会公共资源,其运行成效必须要契合社会预期,忠实于受托责任,接受社会监督。另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现代大学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高校已经逐步摆脱安身象牙塔的学究形象,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些角色的转变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政府对高校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财政拨款在高校整体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财政资源,让校内沉淀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成为高校财务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政府作为高校财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如何为其提供准确、有效的财务信息也需要通过更加精细、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来实现。
5.“互联网+”催生发展新形态。“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预示着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开放、共享”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引。未来,电子流、信息流的传递在高校财务工作中将会越来越多,逐渐打破传统纸质媒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这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的现实意义
1.创新的内涵。国际上关于“创新”的定义,认可度较高的有两种,一种是联合国经合组织在《学习型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报告中提出的:“创新的含义比发明创造更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才成为创新。”另外一种是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向美国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提出的,“创新是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场价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产品、新过程、新方法和新服务。”这两种定义有一定的共同点,即都强调创新的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
2.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的现实意义。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进行考察,我们可以发现,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与科技的重大创新突破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革新和知识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党的十八大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了全面部署,在报告中指出:“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内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办学特区管理新模式,深化以校院两级综合预算为核心的改革,在财务管理模式、内容、职能、体制、流程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以破解发展瓶颈,谋求跨越式发展,提高学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第一,强化财务管理创新意识,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理念是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复杂程度不断提高,新业务不断出现,服务和管理的对象越来越广泛,会计相关法规和制度日益完善。高校战略发展目标的转变和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适时而变,对管理机构、工作方法及管理体制等进行调整,才能真正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撑。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财务管理创新意识,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提高敏锐性,及时、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理财环境。
第二,创新财务管理模式,转变财务管理职能。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以资源集中、行政命令、流程复杂为主要特点,产生了资金碎片化、使用效益不高、院系活力缺乏、创新意识不强、难以形成学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等一系列后果。为打破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部分高校确立了“融于业务、创造价值”的财务管理改革目标,建立起以充分授权、加大投入、建立业务与财务的融合为主要特征的财务管理新模式。将事后核算监督与事前预测规划、事中管理控制结合起来,引入绩效预算管理和价值链管理,并把重要的信息整理反馈给具体执行业务人员,为其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为其行动提供正确指引。财务管理职能将从原来的“报账型”财务转变到“管理型”财务,从财务管理“大管家”转变到业务关系伙伴,以更加积极的角色主动地参与到学校重大决策中去。
第三,创新财务业务处理流程,进行流程再造。传统的财务业务处理流程十分复杂,往往一项简单的报销业务需要多个部门签字盖章,教职工很多的时间都耗费在找各个部门签字盖章上,疲于应付,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业务处室的工作量,造成行政效率不高。为改变这种局面,很多高校提出“流程再造”,对财务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协同有关处室,对财务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以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资金安全。
第四,创新财务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素质。高校一直将人才工作放在事关高校发展全局的高度,大力推行“全面提高、立足培养、积极引进、协调发展”的人才强校战略。财务人才队伍是学校管理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是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目标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部分高校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的财务人才管理模式,在充分挖掘现有人员潜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优化人才结构,通过业务学习与交流、课题研究、岗位流动、财务论坛、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人员结构合理、服务热情周到、态度积极向上、作风优良正派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队伍。
第一,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注重价值管理与创造。管理会计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会计人员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做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是管理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管理会计人员也是一个组织的管理梯队中重要的战略参与者。管理会计在高校投资决策、人力资源优化管理、价值创造引领、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责任会计、教育成本核算等等方面都能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当前,管理会计在高校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但从某些高校的具体实践看,效果已逐渐凸显。随着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在高校中逐步推进,其必将成为高校加强价值管理创造、提高财务人员重大决策参与度的重要力量。
第二,倡导开放共赢理念,推动财务协同创新。各高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在财务管理方面各有所长,均有自己的特色。各高校应秉持“开放、合作、共荣、共赢”的理念,加强校际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向前发展。在信息共享、成果共享的基础上组建财务协同创新中心,有效解决资源分散、重复配置、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建立起资源共享、富有活力、善于创新的财务管理协作新机制。
第三,搭建互联网平台,实现信息对接。互联网平台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串联起来,从而再创造一种新状态。互联网平台具有资源共享、结构重塑、以人为本和创新发展的特征。互联网的运用是手段而非目的,其本质是要通过连接,分析整合资源,最终实现反馈,促进创新和融合。
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需要随着时代的步伐和高校的发展而创新,不同的高校、不同的时期应采用与之相应的财务管理模式,从而达到有利于促进高校事业发展的目的。高校的财务管理创新是一个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必将面临许多新问题,只有不断完善我国现行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不断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才能确保高校财务的良好管理和健康发展,从而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章雯华.高校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2014,(12).
[2]陈玲玲.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J].时代金融,2014,(8).
[3]张炳金.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与制度创新[J].企业文化,2014,(9).
[责任编辑 刘兆峰]
G647.5
A
1673-291X(2017)21-0097-02
2017-02-07
陈建设(1981-),男,山东菏泽人,中级会计师,硕士研究生,从事高校财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