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洪丽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程度逐渐加深,使得各个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而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也让各个企业充分认识经营风险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力度。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如何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各个企业公司的不断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近几年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增长以及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使得国内的经济形势逐渐发生着变化,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同时还可以起到预测不确定因素的作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如何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作进一步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一)企业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
我国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由于国际与国内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且变化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国家也会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受到内部环境影响的同时还受到来自外在环境的影响。然而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变革,使得企业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受到来自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制约,而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后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致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占据优势地位,同时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由于法人治理结构缺乏合理性,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缺乏主动性。虽然近几年我国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是在实际运营中,这种结构的管理模式仍然没有达到内部权力相互制约、平衡的效果,而很多企业中还存在一人身兼数职,使得董事长担任总经理、监事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严格遵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的相关规定来完成。大部分企业中董事会的成员主要是由企业经理来担任,使得董事会丧失的原有的监督职能,而监事会中大部分工作人员需要依靠董事长或经理来决定职位的升迁情况以及薪水的发放,因此无法切实执行监事会应有的职能。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得力
内部控制主要需要领导阶层将所有的业务活动的授权、批准、执行、记录及监督进行分离,并将这些工作交由不同的部门,从而达到企业内部相互制约、平衡的目的。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一些管理阶层的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及规定落实内部控制制度中的具体要求。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大部分管理人员及员工只满足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而没有意识到这种管理方式已经不再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中的部分工作人员虽然意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只重视改革组织机构,而忽视了对内部控制方式的强化。此外企业还缺乏监督机制,虽然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完善,但是由于缺乏监督使得各个部门及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未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去执行,致使企业内部经常会出现内部管理混乱的情况。
(三)员工素质较低,不能很好地执行内控制度
我国部分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而企业在招聘时也未对这些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导致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的相关知识,无法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企业同样也没有重视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加了企业内部财会人员违规操作、原则性错误的出现,导致财务工作及账目经常呈现出混乱的状态,而随意改动账户对应关系的现象也逐渐增加。由于部分企业中还存在将企业利益与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联系在一起的情况,致使部分管理人员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虚列成本、虚计收入、虚报盈余,最终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下降。
企业在规范内部控制时应注意分步进行,不可以急功近利,针对各个部门在经济活动中体现出的薄弱环节制定一些合理的计划控制规定,例如对外投资、销售业务、货币资金等,是得企业的内部建设符合我国相关法律的要求并适应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首先,企业应在内部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并逐渐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为内部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应加强企业审计监督、会计监督的力度,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效性。最后,应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在工作过程中可以严格按照企业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完成相应工作,使得各级员工可以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中并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从而加强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有效解决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不断加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企业应从产权制度方面着手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政企分开,从而形成现代企业制度。首先企业应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以及议事规则,同时对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等工序的职责与责任进行详细的划分,保证各个工序部门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同时还可以相互制约、平衡,从而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奠定有利基础。其次,合理在企业内部设置各个职能机构,同时明确各个部门机构需要承担的责任及工作权限,从而为建立健全现代化企业制度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第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评价,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效性[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市场经济的形式及发展趋势均产生的一些变化,而企业所面对的经营风险以及其他的不确定因素也随之增加。因此企业应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做好定期评价,从而防患于未然,将企业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企业在调整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注意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的需求,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核心,并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同时落实好相互制约、牵制的内控制度。管理人员应明确相关业务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处理权限,并对职员的日常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通过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等方式来对会计部门进行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将企业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第三,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员工的素质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而在知识经济环境的背景下,人才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而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财会人员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不断增加,使得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方面的管理。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并打破传统“资历排辈”的观念解放思想,同时引入竞争机制、激励人才流动,从而实现各个岗位的合理分配。此外,管理人员应不断加强对现有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这些员工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
综上所述,完善企业内控制度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工作人员以及企业领导共同努力。因此,企业应不断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及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时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加大对审计部门、会计室的监督力度,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真实有效,从而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厦门环东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1] 张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财经界,2014(5):7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