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雪茹
渝万高铁对梁平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
□邱雪茹
渝万高铁于2016年11月开通运营,途经渝北区、长寿区、垫江县、梁平区和万州区,全长248公里,是国家“八纵八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庆市构建“米”字形高铁网中郑州—重庆—昆明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渝万高铁开通缩短了时空距离,激活了沿线的人流、物流、产业流和信息流,将给沿线城市旅游产业带来巨大蝶变,原三峡库区旅游将逐渐形成沿江游和沿高铁线路游双线并行格局。
渝万高铁开通运营,对于梁平来说,既是发展机遇,更是巨大挑战。在“十三五”规划中区委区政府提出“打造重庆市重要生态休闲养生度假旅游区、西部禅宗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长江三峡国内黄金旅游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高铁时代,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的开发,促进梁平旅游产业井喷式发展,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
重庆—梁平两地180余公里的空间距离因为高铁的开通变得微不足道,游客可以一天内从容地往返两地,观美景、品美食,同城效应日益明显,高铁已成为拉动梁平旅游产业及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同城效应”凸显
渝万高铁开通后,梁平距主城只需一个小时,距万州、垫江不过一刻钟即可通达。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缩短,地理距离将更大程度为时间距离所替代,梁平与重庆、万州呈现近城化格局,有利于沿线城市旅游产品链接成线,联动开发和营销,有利于区域间的城市旅游市场融为一体,统筹规划和开发,统筹发展,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二)周末短线游增加
渝万高铁沿线停靠站之间的时空距短,最长不到30分钟,最短仅有14分钟,站点之间能够快速抵达,也就是能够实现旅游目的地快速通达要求。近程景点可以做到早出晚归,远程一点的景点也可在1~2天内往返,方便短时游和周末游,增加旅客周末休闲方式、获得异地旅游的乐趣和旅游的便捷,可能成为人们周末短时休闲旅游主要的选择方式。旅游辐射的半径缩短,短线游、周末游客增多,将加快“散客时代”的到来。渝万高铁开通,不但重庆主城、万州等沿线游客涌入梁平,成渝高铁沿线的部分游客也会涌入梁平,增强梁平的旅游客流量,将促进梁平旅游发展从过境地转为旅游目的地。
(三)区域纽带形成
渝万高铁沿线旅游有长寿的长寿湖和长寿古镇、垫江牡丹园和乐天花谷、梁平双桂堂和百里竹海,万州大瀑布以及延伸出去的云阳龙岗、奉节白帝城等众多本可互补的旅游资源,以往因交通通行困难,导致市场分割、景点孤单、各自为阵而失去整体竞争力。渝万高铁的开通,可将全线旅游资源链接起来,让游客一天内游一到二个区县的景点,三五天游完全沿线全程景点,所以有利于沿线景区和景点的整合形成旅游产业带,便于联动营销,统筹开发,实现优势互补差异旅游互利共赢,提升渝东北片区旅游竞争力和市场吸引力。
(一)景区开发滞后高铁发展
渝万高铁开通后,沿线区县都在抢抓机遇,布局规划开发旅游景区和景点,抢抓机遇“虹吸”市场游客。比如长寿湖景区依托重医建医养康疗中心,垫江提档升级景区等。梁平旅游开发虽然早已行动,但现有景点零、散、小,没有优势景区,双桂堂、百里竹海两个核心景区还在开发中,没有拳头旅游产品占旅游市场先机,如果我们不尽快谋动,高铁沿线综合优势突出的其他区县,势必对梁平形成“虹吸效应”而丢失市场,梁平虽有双桂堂老景点但因为禅修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单一,旅游产业链短,留不住游客,极易成为高铁旅游的“中间站”,游客蜻蜓点水停留片刻即离去,产生“过道效应”。
(二)产品开发滞后游客需求
高铁将时空缩短,同城化效应更加明显,加速了游客的深度体验游,促进更多人从以观光为主向休闲观光转变。梁平有着丰富的民宿文化、古寨文化、“非遗”文化等,但在资源挖掘与文旅融合等方面做的努力还不够,能够让游客停下来、慢下来的参与性、体验性旅游产品不多,旅游休闲食品开发、旅游日用品纪念品开发都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一日游占主导,游客滞留时间短,旅游游购消费少,不能满足游客诸如康体健身、休闲娱乐、特色食品品尝等高档次、高品位的旅游需要。
(三)配套服务滞后旅游要求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城市之间来往更加频繁,商务人士和高端自助休闲游人数将会急剧增加,这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都是一种考验。近年来,梁平城市基础设施、市容市貌都有很大改善,接待能力也有所提高,但两大核心景区旅游服务还没有跟上,短途旅游交通、停车场所、住宿设施等配套还没有跟上,接待能力依然较弱,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短期休闲度假特别是深度体验旅游的需要,乡村旅游中的食、住、游、购、娱以及卫生环境等配套离旅游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四)产业统筹滞后景点开发
梁平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虽然丰富,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不足。一是重点景区缺乏深度开发,双桂堂禅文化挖掘不够,旅游内容单一,百里竹海停留原始竹林区,竹海禅城仅停留在概念上;二是滑石寨、蟠龙洞、双桂湖、文峰塔、大白水等景点以及众多花卉园和寨子虽得到不同程度开发,但都是孤立的点,且各自为阵、单打独斗、同质化严重,没有整合连线,缺乏特色,统筹经营、错位开发不够。三是双桂堂和百里竹海两大重点景区与滑石寨、蟠龙洞、双桂湖、文峰塔、大白水等众多景点和乡村民宿旅游没有统筹开发,成线成片统筹不够好。四是营销没有统筹起来,存在各自为阵问题,投入大效果差。
(五)营销力度滞后高铁发展
信息时代的大众媒介百花齐放,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酒香也怕巷子深”。到目前为止,渝万高铁沿线区县利用高铁展开的旅游宣传营销不多,高铁站少有旅游广告宣传,即使有也是形象宣传为主,实用性的指南较少。梁平南站配套服务设施尚未健全,甚至连游客接待中心、旅行社服务等都未完善,自助游散客下站后,连问询都成问题,利用高铁线路开展旅游营销宣传还没有起步。
(一)开发特色精品产品
1.丰富旅游品种。一是深度挖掘各类旅游资源,强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将核心景区和乡村旅游“串点成线”,推出方式更加多样、行程更加便捷、景点更加富有特色的旅游组合线路,开发富有个性特点的半自助、全自助旅游产品。二是积极适应自助游、周末游、短程游蓬勃兴起的新形势,针对不同旅游群体、不同季节、不同节假日,筹划一批旅游线路和旅游主题内容,如以观花摘果为主题的农家旅游,以休禅为主题的禅宗游,以避暑为主题的休闲居住游等,时间以2至3天为宜,让主城及渝东北等地游客周末就可以乘坐高铁来感受梁平魅力,实现从旅游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的转变。
2.丰富体验性旅游产品。针对高铁“快旅慢游”的特点,利用梁平的柚子园、竹林资源、禅文化资源设计开发以休闲体验为特色的“梁山人家”等主题的系列民宿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放慢游客的观光体验速度,实现快旅慢游,提升旅游的附加值。
(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1.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旅游集散中心既是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必备载体,更是展示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窗口。建设、完善并依托公共服务平台统筹接待服务,统筹宣传旅游线路引导旅客游、住、食,为游客提供在梁平食住行游购娱全导向服务,实现旅游的无缝选择和对接。
2.尽快完善梁平南站通往各镇乡及双桂堂、百里竹海两大核心景区的公共旅游交通建设,实现高铁与旅游景区景点和各大旅游线路的无缝对接;尽快完成百里竹海快速通道建设,增强其景区可进入性,解决高铁站至旅游景区“最后一公里”问题。按标准规范设置道路标识标牌、交通指示牌、旅游景区线路指示牌、安全警示牌、高铁站和公交车站指示标牌等基础设施设备。科学布局建设厕所、餐饮、酒店、商店、停车场、加油站和修车场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
(三)优化旅游服务环境
一是强化旅游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主体行为。首先要重点整治客运交通营运市场,加强出租车、三轮车、电瓶车管理,严查黑车及欺客、宰客等客运违法违规经营;二是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教育监管,加强导游及景区内外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转变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技能。三是制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小分队,配齐设施设备,确保游客人身和财产安全。
(四)推动旅游集聚发展
以旅游集聚延长旅游产业链,推动产业延伸和发展。旅游产业涉及多个行业和机构,也涉及地方政府、旅游企业、旅游区的居民以及旅游消费者等多个利益主体。梁平应抓住渝万高铁运营这一契机,以市场为导向,推进旅游资源与产业管理一体化、景区保护与建设规范化、经营与服务市场化,加快发展旅游产业集聚,延长和完善旅游产业链。
(五)注重高铁宣传营销
利用高铁开展旅游宣传营销,就是要将旅游产品进行更富有吸引力的包装和规划,树立颇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一是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统筹旅游营销宣传,实行宣传主题统一、广告设计统一、广告费用统筹,充分利用高铁列车、站台和通道平台广泛开展梁平旅游形象广告宣传;二是制定价格优惠和奖励政策,鼓励高铁沿线客源地旅行社参与营销,引导旅客进入梁平;三是加强与高铁沿线城市大旅行社的对接合作,充分利用大旅行社的品牌优势和客源优势推销梁平旅游产品,引导游客来梁平旅游,拓宽客源市场。四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新媒体加强营销宣传,围绕“走进梁平,静享生活”,编辑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梁平系列宣传品,推荐旅游景点、线路、酒店、购物商城、美食特产等信息,提高大众对梁平旅游产品的知晓度,将潜在客源转化为实地游客。
(六)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一是研究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建立渝东北片区旅游产业营销联盟,加强梁平与长寿、垫江以及万州等高铁沿线旅游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高铁沿线无障碍旅游区综合功能的开发。二是以渝万高铁路线为纽带,整合沿线城市的重点旅游景区,形成业态多元、线路互通、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精品带,通过片区旅游产品整合,统筹布局开发差异化个性产品布局,整体打造休闲观光旅游线路。三是探索沿线城市宣传促销统筹,建立资源共享和旅游景区客源互换机制。与主城、长寿、垫江、万州等地旅行社建立紧密的客源互换机制,通过发行“渝万高铁旅游一卡通”,策划一批跨区域旅游线路和产品统筹收费,统筹线路安排,统筹营销宣传,以“抱团取暖”协同发展。本着“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打造“交通旅游”合作模式。四是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旅游企业招引高层次人才,如旅游设计人才、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引进一批好的导游,好的旅游创意设计、旅游管理服务人才,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梁平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马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