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

2017-12-09 11:09本刊编辑部
重庆行政 2017年4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攻坚重庆

□本刊编辑部

☆编辑部文章☆

全面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

□本刊编辑部

2017年7月26日至27日,党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检验标准。他指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全面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必须兑现的庄严承诺,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

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只有让人民群众满意了,让人民群众认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算真正实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都不能掉队”;全面深化改革,强调“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关键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等。五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下各项民生指标逆势上扬,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印证着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的执政理念,兑现了“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的坚定承诺,彰显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只有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这些突出问题,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

另一方面,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这个目标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则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进入”到“建设”、“全面建设”,再到“全面建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我们即将建成的小康社会,是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全面小康,不是“政绩工程”,更不是“面子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艰巨使命,也是我们应有的历史担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且居于引领位置,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全面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切实转变党的作风。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必须加快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更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优良的政务环境。

确保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殷切期望。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重庆把脉定向,明确提出“一个目标”“两点定位”“四个扎实”的要求。这是我们做好重庆工作的基本遵循和根本指针。脱贫攻坚仍是重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总体上看,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脱贫攻坚仍是重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我市脱贫攻坚任务不轻,深刻认识脱贫摘帽必须实事求是,深刻认识脱贫攻坚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加坚定精准有效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从重庆实际出发把握目标要求,要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完善脱贫计划,紧密结合实际科学合理确定脱贫进度,贯彻精准方略,对照“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要求,下足“绣花”功夫,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群众高一格脱贫、快一步致富,建立完善扶贫长效机制,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确保如期完成全市脱贫攻坚任务,必须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精准发力。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贫困地区路、水、电、讯、房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破解交通“瓶颈”制约,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聚焦产业培育发展,引导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深入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要聚焦政策落地见效,抓好社会保障兜底、教育资助扶贫、医疗救助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推动脱贫政策到村到户到人,注重公共政策的惠及面和公平性,将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

总之,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重庆当前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集中精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以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中央部署要求上来。

这尤其需要我们深入具体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扎实”的要求,谋划推进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要符合“四个扎实”要求,奋发有为地推动重庆各项事业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把“四个扎实”搞得更扎实、更有效,做到“整巴实,不吹壳子”,切实推进重庆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创造新业绩。(执笔:张新华)

责任编辑:张波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攻坚重庆
重庆客APP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在这里看重庆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