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助推浙江开放型经济发展

2017-12-09 08:42殷兴山编辑靖立坤
中国外汇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外汇跨境管理

文/殷兴山 编辑/靖立坤

外汇管理助推浙江开放型经济发展

文/殷兴山 编辑/靖立坤

为配合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外汇管理需要统筹兼顾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和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关系。

浙江作为外贸大省,开放型经济发达,出口在全国的比重超过1/10,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占比接近80%。外贸出口对境内产业带动能力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2016年,浙江贸易顺差占全国比重接近1/3,跨境收支顺差与结售汇顺差位居全国第一。这既是浙江开放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体现,也为国家构建全球经济贸易新格局提供了“钱袋子”。其中,外汇管理改革作为浙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外汇管理支持浙江开放型经济的举措与成效

近年来,面对跨境资金流动格局的演变和全球贸易投资的变化,浙江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抢抓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着力推进对外贸易加快发展与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2016年,浙江省占全国出口的比重提升至12.8%,出口规模超过印度,与西班牙基本持平。其中,民营企业贡献了75%的出口,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外贸新业态引领全国,形成了“千军万马”拓市场的局面。

积极建言献策,配合国家重大改革与战略实施

一是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接改革项目尽快落地。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加快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举措。在申报过程中,外汇局浙江省分局(下称“浙江省分局”)在第一时间对上海等自贸区涉及外汇管理政策的相关内容与改革举措进行了梳理,重点研究了自贸区政策在浙江的可行性,为自贸区的申报提供政策支持。在具体申报对接过程中,浙江省分局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口司局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通过对具有重大改革意义措施条款的反复分析、论证和不断完善,为自贸区总体方案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是助力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改革,为电商创造便利的出口收结汇环境。跨境电子商务借助互联网全球覆盖的特征,实现了商家与全球消费者的直接对接。正是凭借进入全球市场门槛低、直面境外消费者、利润空间大的优势,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当前浙江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为发挥跨境电商业务发展潜力,浙江省分局研究制定了支持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的“八项举措”,其中的主要举措包括:通过与综试区“单一窗口”平台企业名录与分类监管信息对接,实现专线互联、数据互通,夯实跨境电商主体出口收结汇便利化的物理基础;推动支付机构跨境支付试点业务,便利跨境电商出口收结汇;指导银行、跨境支付机构与综试区“单一窗口”的互联互通,实现银行端与“单一窗口”专线直连基础上的线上自动收汇(截至2017年3月末,已有52家支付机构与“单一窗口”对接)。上述措施在推进跨境电商出口收结汇便利化、推动综试区金融体系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杭州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81亿美元,其中的出口达60.6亿美元。

三是深化义乌国际贸易金融专项改革,推动个人贸易跨越式发展。市场采购是一种新型贸易方式。由于其突破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谁出口、谁收汇”的原则,具有资金流与货物流分离的特征,个体工商户通过代理企业报关出口后可直接自行收汇,符合浙江义乌小商品专业化市场发展跨境贸易的特殊需要。当前,市场采购贸易已经成为稳定浙江外贸出口的重要因素:2016年和2017年一季度,浙江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达347.2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0.4%。下一步,浙江省分局将积极联合商务部门,加快推进义乌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建设。该平台中的个人贸易外汇管理子系统已于2016年8月开发完成,部分银行已实现系统对接,开展线上收结汇业务。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推动外汇管理改革与创新

一是推动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发挥跨国总部经济优势。跨国公司外汇资金池业务是近年来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一项重大举措。从实施效果看,试点企业集团通过试点业务实现资金通过集团总部归集和管理,在流出入头寸限额内实现自由调度,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财务成本,从而提升企业集团在行业领域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发挥企业集团的总部经济优势。截至2017年3月末,浙江共有82家跨国集团获得试点资格,参与试点的内部成员企业约710家。试点业务跨境收支总规模114.2亿美元,累计借入外债12.7亿美元。

二是落实外债管理新政,拓宽企业融资渠道。2016年4月末,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取消企业借用外债的事前审批,允许企业在其资本或净资产挂钩的跨境融资上限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业务。该项改革新政有助于扩大企业融资渠道,给予企业了根据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不同币种进行自主融资决策的权利。浙江省分局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一部署,抓住流入端改革的重要时间窗口,在全省范围举办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宣传面广、富有特色的宣传活动,通过多渠道、大范围的宣传,提升银行与企业对全口径宏观审慎外债管理政策的认知度。截至2017年3月末,浙江中外资企业利用政策实现外债累计提款36.1亿美元。

把握形势,提高对跨境收支重点问题的认识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打造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样板。这就要求外汇管理部门深刻认识当前跨境收支形势,在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整体框架下,把握好外汇管理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的关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与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浙江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局,服务于国家开放战略的发展大局。

深刻认识全球和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格局的演变

21世纪以来,全球资金流动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至2013年,国际资本高强度流入新兴经济体。根据国际金融协会的数据,2000年至2013年,新兴经济体跨境资本净流入达2.32万亿美元。其中:在2008年以前,主要是由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比较强劲、资本回报率较高;2009年以后,则主要是发达经济体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充裕甚至泛滥所致。第二个阶段是2014年以来,国际资本开始从新兴经济体流出。随着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美联储逐步退出QE并启动加息,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动开始转向。根据国际金融协会的数据,2014年至2015年,新兴经济体资本净流出达1.02万亿美元。预计2016年和2017年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净流出分别为3730亿和2060亿美元。

受全球资本流动格局变化的影响,我国跨境资本流动也可相应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年至2014年上半年。该阶段我国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呈现较长时期的“双顺差”,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累计1.59万亿美元。第二阶段自 2014年下半年始,经常账户持续顺差,但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规模超过经常账户顺差,外汇储备开始由升转降。2014年下半年至2016年末,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累计0.99万亿美元。2017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相对平稳,我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势头,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明显缓解,外汇供求趋向基本平衡。

展望未来,我国国际收支总体依然稳健。虽然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但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经济结构的日益优化、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动力不断涌现,经常账户顺差和直接投资持续流入的基础将依然稳固,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将在有进有出、双向波动中趋向平衡。

深刻认识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对外汇管理的要求

2016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货币政策总基调仍是稳健,但强调要保持“稳健中性”。这是在深入分析当前内外部经济形势和主要矛盾基础上做出的重要部署。一方面,受跨境资本流动格局演变的影响,我国外汇占款逐渐下降并转为负增长。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主动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空间较大,能够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短期流动性调节、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以及抵押补充贷款等政策工具来保持流动性的合理适度。另一方面,考虑到当前经济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如果过度扩张总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固化结构扭曲和失衡,加之通胀预期有所抬头,部分领域资产泡沫较为严重,稳健的货币政策需要更加中性、更加审慎,以更好地平衡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正是出于这一考虑,中国人民银行于2016年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将更多金融活动和资产扩张行为纳入宏观审慎管理。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已高度融入全球化。在开放的宏观经济格局下,外部宏观政策的溢出影响和系统性风险都可能向内部传导。尤其是在美元加息的背景下,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跨境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频率不断扩大。对此,为配合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外汇管理需要统筹兼顾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和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关系。一方面,应坚持在现有政策框架下,依法依规对跨境资金流动与交易进行管理,加强对交易真实性、合规性的审核,打击外汇领域违法违规活动,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维护健康、稳定、良性的外汇市场秩序,为货币政策操作和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提供空间;另一方面,也要坚持简政放权,巩固前期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的成效,从战略高度推动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抓住当前流入端改革的时机,不断提升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跨境收支环境。

深刻认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涉汇主体的影响

2017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这一方面彰显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态度,不会通过竞争性贬值来谋求贸易优势;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有信心保持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

过去十年,人民币汇率波动率总体较低,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走强:国际清算银行(BIS)测算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在2007年至2016年分别升值33.3%和41.9%,人民币总体上是稳定的。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进一步增多,跨境资金流动趋向平衡,人民币汇率有条件继续保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

近两年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影响。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具有内在要求。国际上的经验和教训证实,汇率波动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采取策略化解相关风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浙江以民营为主的企业,能通过灵活的市场定位和策略选择应对市场竞争;而由“块状经济”形成的产业集群效应,则促进了资源与要素的集聚,降低了生产成本。许多企业积极调整出口产品定价策略,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拓展国内销售市场,扩大进口替代规模,延伸产业链、推进产业梯度转移,运用衍生工具锁定汇率风险,显示了较强的适应能力。

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是不断提升汇率政策的规则性、透明性,引导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下的基本稳定,并根据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增强汇率弹性,保持汇率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中的功能。因此,需要引导企业在“外向型”“内需型”和“引进来”“走出去”中做好战略定位,实现均衡发展,完成良性过渡。

深刻认识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两大因素制约:首先,以往支撑我国开放型经济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均在弱化。数据显示,我国劳动人口总量已在2012年首次出现下降,与之相伴的是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制造业工资已持续10年快速上涨,平均时薪涨至2005年的3倍,超过巴西和墨西哥的水平,接近希腊和葡萄牙。而据联合国估计,到2030年,东南亚地区新增劳动力将达到6500万人。比较来看,我国劳动力成本已不具优势。其次,我国出口商品目前占到世界贸易市场份额的11%。历史经验表明,日本和德国出口份额均在增长到这一水平后出现停滞或下降。与此同时,全球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民粹主义倾向抬头,相关国家贸易政策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未来,我国出口份额大幅攀升的潜在空间已经不大。

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出于转型升级与拓展市场的目的,纷纷加快了境外投资与并购步伐。近年来,在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且当年投资规模首次超过外商来华直接投资;201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1701亿美元,同比增长44%。未来,我国开放型经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必要性非常迫切,境内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和海外并购进行转型升级的需求也很强烈,外汇管理在引导和支持有能力和有条件的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国际产能合作方面,需要发挥更大的助力。

全面提升外汇管理,支持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外汇管理改革持续深入,简政放权不断落实到位,外汇管理维护经济金融稳定、促进涉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不断变革的背景下,外汇管理部门应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投资的便利化水平,服务实体经济,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止跨境资本无序流动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冲击,维护外汇市场稳定,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结合浙江实际,需要从以下方面深入推进:

强化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涉外金融服务环境

为涉汇主体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是外汇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贸易投资项下外汇业务日益复杂,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要求外汇管理部门要深化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涉外金融服务环境。

一是不断增强外汇管理的服务意识。服务好实体经济是外汇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认真细致地做好基层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外汇管理在服务涉外经济中应追求一定的广度,做到情况明、眼界宽、措施实。情况明,就需要带着问题去思考,坚持深入基层调研,争取把情况摸准、问题吃透,在解决各类涉汇主体困难时做到有的放矢、雪中送炭;眼界宽,就需要在服务中不断拓宽眼界、拓宽思路、拓宽胸襟,将浙江涉外经济发展与我国对外开放大局联系起来,与国际经济金融大势联系起来;措施实,就需要在工作中全面思考市场主体的政策诉求,落实浙江“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举措,大力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提高政府机关办事效率,方便企业与群众办事。

二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涉外金融服务环境。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县域经济较为发达、块状经济特点鲜明、新业态蓬勃发展。浙江省分局在坚持简政放权、推行改革创新过程中,将会紧密结合本省经济特点,积极培育服务于不同经济群体、多层次、广覆盖的外汇服务环境。一方面,在推进银行即期结售汇业务开办过程中,注重向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产业园区以及县域经济发达地区的配置与倾斜,鼓励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支持农商行与村镇银行开办对公结售汇业务,为支持实体企业开展涉外业务提供有力的外汇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以成功举办G20杭州峰会、优化涉外金融服务保障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外币兑换服务环境,引导银行机构选择重点地区符合条件的营业网点开通即期对私结售汇业务,推动银行在机场、涉外宾馆等场所设立外币代兑机构。

强化改革意识,积极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外汇管理部门将以全面提升对外开放质量和加强内外联动为目标,通过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改革,为浙江打造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样板而释放制度活力与市场潜力。

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方面,要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相关内容,推进外汇管理改革与创新:一是参照前两批自贸区优惠政策,将跨国公司外汇资金池业务准入门槛下调至5000万美元;二是进一步简化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手续,便利自贸区内货物贸易A类企业跨境资金收付;三是允许自贸区内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业务收取外币租金,支持海工装备、大型船舶与大飞机产业的发展;四是支持从事油品等大宗商品为主的平台或交易所设立贸易专用账户,支持浙江舟山建设国际油品交易中心。

在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方面,支持和引导B2B出口业务跨境电商发展,按照审慎原则,辅导更多有实际需求、经营合规、条件成熟的支付机构参与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指导银行不断优化跨境电商外汇结算环境。

在市场采购规范发展方面,加快推进义乌市场采购联网信息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探索实现交易全流程监管、数据可追溯的立体式联合监管机制,实现市场采购贸易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方面,积极利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运行相对平稳、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更多优质企业通过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进行融资布局。

强化监管意识,研究推进跨境资金本外币一体化管理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显著进展。2016年10月,人民币历史性地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截至2017年3月末,全球官方储备管理机构所持有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官方外汇资产共计845亿美元、占比为1.1%,5年间上升0.4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推进跨境资金流动本外币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开始凸显。

根据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暨外汇管理工作会议的精神,浙江省分局积极配合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研究推进跨境资金流动本外币一体化管理工作,力求在更高层次统筹好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与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工作目标层面,以服务实体经济和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出发点,加强本外币之间的政策协同,深化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促进跨境资金流动的双向平衡,防范金融风险。在工作机制层面,成立了由货币信贷、外汇管理、反洗钱、支付结算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小组,建立了定期例会机制,为工作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在工作举措层面,主要是在信息共享与口径统一方面着力。信息共享,就是加强政策信息、业务信息以及监测信息的共享,这是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管理的基础;口径统一,就是在对银行与企业进行政策宣传、业务辅导过程中,保持政策口径协调一致,在坚持交易背景真实性的原则下,尊重市场主体对交易币种的自主选择。在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方面,加强真实性与合规性审核,严厉打击“逃骗汇、非法套汇”等外汇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地下钱庄等非法买卖外汇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外汇市场秩序,切实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作者系外汇局浙江省分局局长

5月8日,我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的基础性制度——《中国外汇市场准则》正式出台。作为我国外汇市场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我国外汇市场规则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准则》的制定和发布,标志着我国外汇市场规则与国际正式接轨。

《准则》旨在建立公开透明的外汇市场,树立公众对市场的信心。此举将有利于促进、规范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推进中国外汇市场迈上更高台阶。

在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成立一周年之际,我们组织了本期专题,邀请业内人士畅谈这一年来的实践与成果,深入分析《准则》的影响及意义。下一期,本刊拟就具体展业案例组织专题。敬请关注。

——编者

猜你喜欢
外汇跨境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中国外汇》广告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推进外汇窗口服务电子化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外汇管理蓝图2019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