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线描教育与意象造型分析

2017-12-08 03:08高慧娟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线描物象国画

高慧娟

【摘要】本文以意象造型观的美学意境及其在国画教学中的缺失为切入,结合线描的造型功能、线描的“线”与国画的“意”之间的关系以及“以形写神”的造型观念把握国画教学中意象造型观构造的必要性,线描中所表现的国画造型与意象造型,进而对国画中意象线描的教学工作进行思考。

【关键词】国画线描意象造型意象线描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榆林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关于中国画线描造型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4KG15)。

造型观是国画教学中的核心观念问题,国画的线描教学应对意象造型观加以重视并进行丰富研究。在造型的训练过程中,造型观能够培养学生塑造自然物象形象的原则、方式与方法。国画的意象造型观是一种特有的造型理念,学生对意象造型观的认识关系到其学习国画能否入门。因此,不管是对于初学国画的学生来说,还是对于国画教师而言,意象造型观的树立都需要遵循一个自觉且有意识的认识与提高过程。

国画教学应对意象造型观进行构造

1.意象造型观的美学意境

在中国古典美学形象范畴内,“意象”属于一种审美概念,其理论处于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核心地位。两字拆开,“意”代表心意,而“象”表示物象,两字合并则表示意中之象,是对人心进行营构的物象。作为审美主客体能动的反应产物,“意象”将主观心意(情思)与课题物象(景、物)融合于一体,实现了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同审美客体的审美特征的有机统一。国画中的“意象”指的是创作主客体在相互融合与交织过程中形成的艺术形象。在视觉艺术主客体关系的处理中,国画所强调的是对客观物象进行提炼、概括与归纳,然后通过主观塑造再现,使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感及审美趣味相统一,进而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相互契合的境界。在国画的造型规律中,对物体进行表现时,既不将杜撰任意性的“抽象物”作为宗旨,又不以极目所知的“具象物”为能事,它真正所实现的是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以离得合。

2.国画教学中意象造型观的缺失

学生在学习国画之时,多注重“传移模写”。现阶段,很多专业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国画造型训练时多以临摹为主,力图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毛笔勾线的技巧方法,这种训练是传统教学中一直沿用的内容,已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教学模式。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用在了描线的练习之上,虽然其线描功夫得到扎实的培养,但也造成了他们对画稿的依赖。一旦脱离画稿,学生在面对自然物象时便会茫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笔,这就是所谓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亦是对意象造型观的缺失。追究其原因所在,一是国画教学对我国的传统绘画独特造型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国画教师认为造型的基础课程就是对造型准确性的练习,而线描课程就是对线描技法的练习,他们对造型观的认识不够充分;二是国画专业课程之间存在欠缺,造型基础与线描技法缺少统一的造型理念。

线描中所表现的国画造型与意象造型

1.线描的造型功能

造型功能是线描艺术用线特点的首要体现。线是唯一一种能够在线描表现过程中对物象予以落实的造型手段。实际上,国画的造型能力属于一种通过线来表现物象的能力。借助于线,线描可以直接在物象结构中寻找客观原形,对物象形体状态中的本质精华予以体现。人们对于线会存在视觉上的不同,这有利于物象质感的体现,而线的线型与浓淡干湿又会体现物象的层次与深度。此外,线的穿插、虚实等艺术手段还能够体现物象的节奏与韵律等。基于此,线描艺术的丰富表现性得以凸显。

西方绘画中也有借助于线来对物象进行表现的方法,但其造型的主要因素是通过明暗、色彩的语言来对物象的结构形态予以体现。在语言的表现过程中,线只是位于一种从属地位,它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对物象的轮廓进行界定。国画线描中的线同样具有界定边缘的作用,但是不同于西方绘画,线描的线同物象的内部结构形态直接相关,它在界定物象结构边缘的同时成为物象结构的内部骨架组成部分,如果将界定边缘的线抽掉,物象的结构就会遭到一定的破坏,此种情况下的造型是无法成立的。

2.線描的“线”与国画的“意”

“写意”是国画特有的艺术观,线描艺术的存在以“写意”的艺术观念为前提。就线描来说,国画大师并不会仅仅满足于对客观物象的模拟,他们会借助客观物象本身所不存在的线来对物象形体之间所具有的结构关系进行表现与把握,以期达到用线来表达画家自身情感的目的。国画大师们既能够通过不同线之间的组合关系来对客观物象进行营造与显现,又可以利用这些组合超越物象,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审美意趣以及内在气质,成功地做到以线为媒介,直接抒发人的精神本质。由此可知,自然界的线描艺术并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表达形式,而通过“写意性”,它能够联结人、社会与自然,使三者在绘画过程中成为一个难以分割的艺术整体。

3.“以形写神”的造型观念

在写意观的影响下,国画家很早就知道了艺术造型与现实之间的不同,绘画中所表现的物象并非对客观物象的一种真实还原,它只是表达情感并概括艺术的符号载体。绘画中所描绘的物象与对形的表现密切相关。在线描刚开始出现之时,是“以意表形”的,当时的形比较简单且稚拙。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使得国画家们以绘画经验的积累为基础经过“以形写形”而进入了“以形写神”的阶段。

“以形写神”的线描艺术造型观念使线描摆脱了自然形象真实再现的束缚,人们转而对艺术上的自由进行追逐,自此,线描创造出来的形象不仅跳出了在特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客观物象再现的圈子,还实现了对随意性、任意发挥的有形限制与避免,使得线描这一原本来自于主观的艺术手段逐渐步入一种极其完美的境界之中。

国画中融意象造型于内的线描教学思考

在传统的线描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描绘的准确性,对科学的再现予以高度重视,这带来的结果是准确性提高了,但生动性却缺失了;客观的表现性提高了,但学生主观感受的个性却缺失了;对象的局部刻画性提高了,但意味性、选择性的概括取舍以及创意性的形象组合却缺失了。现代艺术观念强调对陈陈相因的“规范”与“标准”束缚以及一切传统的模式化予以打破,以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新观念替换旧有观念,提高对“原创力”表现的重视,对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强化,追求其主观的情感表现。endprint

在进行意象线描教学之时,不能单纯地局限于对学生线描再现技能的培养,教师应强调学生的意象造型训练。教学目的的实现并不是引导学生再现自然的形象,而是让其将自然对象视作观念的替代物对其进行线描时的表现,应在夸张、变形、概括以及取舍自然物象的基础上以设计原理为指导对其进行重新组合,以将自己的独特创意真正地传达出来。作为意象线描的基本造型意识,意象造型有着记忆性、概括性以及情感性三大特征,融意象造型于内的线描教学能够让学生从模仿对象细枝末节的桎梏中得到解脱。在意象线描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引导其通过线描的多种艺术手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临摹一些著名国画家的线描佳作,使他们探索线条构成组合的奥秘,体现线描表现的魅力所在。此外,教师还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自然线描的写生,提高学生对自然对象线描元素的提取能力。在写生的过程中,教师应将重点放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之上,使其真正地掌握线条的各种表现技巧。意象线描的教学还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从对“自然”的表现转换为对“自我”的表现,使其在联想与创意组合中完成画面。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写生与意象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寻找其独特的感受,通过个性化审美眼光的培养,使学生在平凡对象中尋找并提炼具有表现意味的视觉元素,然后用自己所特有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耐心与细心,让其在仔细观察自然物体的过程中把握多种视觉元素组合的特殊关系,以此来明确他们的结合点与切入点,通过形的联想实现对形的重构,进而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多种视觉元素组合构成的技巧。

传统线描创作的“清规戒律”在国画意象线描教学中应该抛弃,学生在学习之时要突破惯常的时空体验,根据自己的创意并置、叠压、重构不同时间与空间的人物、动物、植物或景物,以求在二维画面上全方位、多角度地表达事物。值得注意的是,要使学生真正地进入状态,授课教师应首先进入状态。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作品与教学示范引导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之中,在调动其创作激情的同时引导他们以一种平和与认真的心态完成线描创作。

参考文献:

[1]刘世华:《意象线描训练中创意思维的培养》,《包装&设计》2006年第4期,第99-101页。

[2]石瑜:《中国画的线描教学与意象造型观》,《陕西教育》,2012年第1期,第51页。

[3]黄锦霞:《线描:中国画的造型基础》,《运城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09-110页。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陕西榆林endprint

猜你喜欢
线描物象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直觉为舵 意象为帆——儿童直觉线描的“意象”表现教学实践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增设美术课堂线描小练习的实践与思考
国画欣赏
李婷婷油画及国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