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
摘 要:群文阅读,我们可以理解为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由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一篇或多篇内容相关联的课文。在现代教育中,群文阅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但是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一,我国城乡小学关于群文阅读教育方面的差距也是参差不齐。特别是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育实践课中,因为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而无法达到我国最新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增加阅读资源,拓展阅读方式等方式来提升农村小学的群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6-01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6.082
一、群文阅读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一)课外读物资源匮乏,家校对阅读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条件和水平虽然有所改善和发展,但是不少农村小学的阅读条件依旧较为简陋,有些学校还因为经费不足导致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较少、课外读物种类少、更新速度慢等问题。而且许多学生家中的课外读物也较少,大部分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够理解,甚至觉得课外阅读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另外,许多农村教师对群文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教师与很多家长一样,总是担心学生看了太多的课外书会影响学习,而不是去想办法将课文和课外阅读中一些相同的主题内容进行相结合。因此,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正确的引导,而是打压,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失去兴趣。以上因素是导致群文阅读一直不能很好地应用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因素。
因此,现在大部分农村小学的学生对群文阅读的积极性不高,阅读量严重不足,学生普遍存在词汇量少、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写作能力技巧不足等问题。
(二)阅读方式传统单一,教学方式不灵活
通过总结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在本校所有班级进行的群文阅读课中,大部分老师都普遍存在如下情况:
第一,阅读模式较为单一,由于农村小学学生外在阅读条件不够,他们大多存在阅读能力不高、阅读速度慢、阅读种类少等情况。而我们的一些老师也不会根据阅读的内容和群文阅读的主题去要求学生熟练运用默读、浏览、跳读、略读等方式去有选择性地阅读,所以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只是一味地采用传统的阅读模式认真地阅读。其实,这种情况从时间上来说,对于学生能快速把握群文阅读的主题这一方面极其不好,通常会影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本节课内预定要教的教学内容。
第二,有些教师教学方法不灵活,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较深,总是拘泥于课本内容的教育,总是要求学生们单纯地朗读某一篇课文后按照课本内容要求学生写字、做题。即使想在群文阅读方面有所改善和创新,但是因为缺乏学习观摩和指导,只是在课本内容要求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参加群文阅读,然后简单提出一些问题之后就将所有阅读大权全部交由学生去自己琢磨,而教师只负责看最后的结果。长此以往,学生们进行群文阅读也只是习惯性地为了找结果而去完成任务,丝毫体验不到群文阅读的乐趣。
二、如何提升群文阅读在农村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一)学会整合现有资源,提升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
学校阅读资源有限,而农村学生家里的书籍数量也是极具匮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学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比如说尝试成立一个小型“流动图书馆”,在教室里或图书馆一角设立一个单独的书架,鼓励学生们轮流将家里自己最喜欢的一些课外书籍临时捐献出来供大家观赏阅读,捐献的书籍可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尽量达到“一对一”的交流式阅读模式。一般来说,即便学生自己有课外读物,但是一般看过以后都不会太重视,重复阅读欲望不强,但当其他人借去阅读或者互换阅读时,学生们就会有种新鲜感和责任感。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们的这个心理特点,将有限的资源统一整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增加阅读资源,而且还能提升学生参与群文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逐渐从被动阅读转为主动阅读,真正成为书籍的“主人”、阅读的“主力军”。
(二)采用“以一带多”等多种阅读方式,丰富教学模式
在我們语文课的所有单元中,很多单元的课文都有共性,比如: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中的课文,如《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古诗两首》等,讲述的内容都是围绕春天里植物的变化。根据这一情况,我在最近一次的群文阅读中,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就以“春天”作为本次的阅读主题,让学生们尽量去搜集一些有关“春天”的课外阅读内容,体裁范围稍微放开一些,可以是之前读过的某一篇散文、也可以是一首比较有意义或者意境比较美的诗词、还可以是小说等等,前提必须是自己读过并且了解过内容的。
当然,为了能达到预期效果,我会要求小组成员们都加入进来,而且我会帮助他们进行文章内容的筛选,以及对该篇文章描写方法、亮点分析做指导,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写作技巧的学习。而且在各小组都朗诵完毕之前,我都会安排其他小组聆听并做好记录,把一些好的、让人觉得优美或者能让人产生联想的句子和内容都做标记记录下来,等朗诵结束以后,我会组织同学们进行集体讨论和学习这些写作手法。这样相当于一节课,我们顺着一个共同点学习阅读了好几篇文章,这样也会增加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另外,为了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记忆,我会相对应地给学生们布置一些不是作业的“作业”,比如:寻找自己家中的春天,可以是自己家种的菜,也可以是家门口的柳树,还可以是解冻的河流,只要是春天这个季节的特点,都可以用心去看,去观察和体验,并用200字左右对你选择的内容进行描述,可以用我们阅读期间学习的拟人、比喻、排比等各种写作手法,但前提是必须要认真观察。对于写得好的学生,我会把他们写的个别句子、个别内容作为示范贴出来,让全班的学生学习观摩。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还能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甚至在锻炼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要想提升群文阅读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那就必须要不断尝试开拓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提升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群文阅读的教育意义,为学生们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作文教学研究,2009(5):101-103.
[2] 罗良建.群文阅读:从“在阅读”到“会阅读”[J].教育科学论坛,2015(10):9-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