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爽
甘孜州生态旅游资源富集,随着雅康高速即将建成通车,势必会加快甘孜州旅游业的发展。然而,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和合”思想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强大的包容性及可再生能力,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在处理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和合”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生存哲学。
“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经历长久的发展,古老的“和合文化”并未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反而展现了巨大的魅力,历久弥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思想,这对于我们继承和弘扬“和合文化”意义重大。
目前,作为四川省三大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资源禀赋富集,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整体发展水平滞后。本文从“和合文化”概述,甘孜州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及表现,以及协调矛盾的途径和方法三方面,基于“和合”思想,探讨甘孜州生态旅游如何健康、可持续发展。
“和合”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据已有的文献看,甲骨文中已见“合”字的使用,而“和”字最早见于金文,且其通假字“龢”也已见于甲骨文。“和”的最初意义为:声音的相应和谐。而“合”的最初意义为:上下嘴唇的合拢,在这个时期,“和”思想影响更为广泛。王育平认为,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是一种生存哲学,它把认识论置于生存论的框架内,并在人的生存中定位知识,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当前,甘孜州生态旅游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各个利益主体相互交织,利益诉求不一,权责不够明晰,出现了各种主体角色错位、缺位,交叉管理,出现问题相互推诿等,矛盾凸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部门之间。目前,从全国范围看,我国旅游管理主体繁多且混乱,涉及生态旅游的管理更是杂乱不堪。以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目前是由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总体的管理,但同时其他部门分别负责现场管理,呈现多头、条块管理局面。甘孜州同样存在类似的管理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政府部门与旅游企业,及旅游企业之间。康定木雅景区是由省委统战部牵头、四个单位协同,牵头协调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民族学院、四川大唐国际甘孜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和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以18亿元人民币投资建设,以“政府+公司+景区+农户”的产业结构引入旅游产业进行精准扶贫的项目。康定木雅圣地景区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管理主体,凭借其体制便利及资本优势,获得了绝大部分资源的经营权,排斥其他主体介入,垄断经营。其他企业(当地社区居民或外来居民开办的旅游企业),既缺少体制便利,又无资本优势,难以介入经营管理中。类似情况在甘孜州比较常见。
3.政府、旅游企业和当地社区居民。由于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文化交流过程中必然存在涵化现象。旅游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管理出现了以下问题:传统文化的孤岛化、边缘化、现代化、商业化、失真化以及管理的分散化等问题。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能力和机会较低,且多为被动参与,社区参与不足,不利于当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作为合格的生态旅游企业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经营管理的能力,还应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不同于传统的旅游者,生态旅游发展要求生态旅游者在满足其基本旅游需求的基础上,承担相应的保护环境的责任和意识。但甘孜州生态旅游发展起步较晚,生态旅游企业多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缺少与旅游者的有效沟通。
5.当地社区居民和旅游者之间。两者的矛盾主要存在于旅游目的地为旅游者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者活动,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影响。且在互动过程中,两者的影响是相互的。旅游者的言行与当地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服饰等都不可避免的发生各种文化冲突。
上述矛盾存在的原因是各个利益主体权责不清,定位不准。如何处理好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笔者基于“和合”思想,提出以下解决途径。
1.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政策法规体系。管理提升,制度先行。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甘孜州应加快本地相关政策、条例的完善,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防止盲目、恶性竞争,实现甘孜州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2.当地社区公众的参与。基于甘孜州丰富多样的文化背景,在保护、复兴当地文化,适度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语境下,当地社区居民应当被赋予相应的权利,如永久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直接参与环境管理、保护当地文化独特性等,而不是扮演一个被动的“主人”角色。
3.适度开发。基于甘孜州生态旅游发展,当地民族文化是旅游资源开发的源泉。在开发民族文化村寨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时,应特别注重适度原则,不能为了满足少数游客“猎奇”心理,将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开发为旅游产品,对外开放。
4.强化生态教育。强化生态教育的对象应涵盖所有涉及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各个主体。针对不同主体的性质特点,开展生态旅游宣传教育,增强生态保护意識,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就目前甘孜州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个矛盾主体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和方法,但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特别是对具体地方的生态旅游发展,应进行更加深入而具体的分析研究。
(作者单位:四川民族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