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健辉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教具。教师合理地运用网络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以网络的动态性、具体性来强化学生对阅读的认知和了解。此外,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等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网络时代;小学语文; 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0-0006-01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且更侧重于对学生人文和科学素养的培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最为平常的信息获取途径,小学生也比较热衷于网络。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注入新鲜血液。可以说,运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有着较大的潜在价值。那么,如何运用网络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呢?
一、运用微课引导学生认知和了解阅读
网络时代的到来深化了教育教学的改革,这两年,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备受教师的关注。微课时间短、动态呈现、内容单一,很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对于阅读文本的补充仅仅是一幅或者多幅图片,而微课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阅读文本。同时,运用微课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于学生实现自我知识的内化。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时,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并学会文本中描写水和山的写作手法。教材中呈现的图片是桂林的山和桂林的水,学生透过视觉不能够很好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特点。对此,笔者将这一重要内容设置成微课,以动态的、具体的视频再现文本中描写的内容,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悟文本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文中水和山的特点,升华学生的阅读情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二、运用网络信息资源促使学生自主探究阅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对于课文的设置是按照内容的主题划分成一个个的单元,每个单元的课文有着共同的特点。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例,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等;第二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人际交往:《中彩那天》《尊严》《将心比心》等,属于主题式的构思。我们知道,阅读是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范畴,强化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等。网络作为高科技的体现,包含了大量的信息且信息都是共享的,学生通过网络可以随心所欲地查找很多资料。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运用网络信息的共享特点,结合导学案的教学手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文本内容,增强语文素养的渗透力。
如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模仿《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自主收集信息:从网上下载双龙洞的视频,之后结合文本中的内容去观看视频,将文字与具体的形态相融合,感受双龙洞的景象,了解游览的顺序,感悟语言写作手法等,开展自主学习。之后,学生可以从网络上收集关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展示,找出自己认为的重点内容(双空洞孔隙的特点、作者的游览顺序),与其他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最终得到自我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合作探究情况进行指导和总结,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主体权,促使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探究,从根本上凸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运用网络手段强化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而网络无疑是最佳的路径。首先,网络已经成为各家各户的必备品(没有电脑的都有手机)。其次,网络可以不受限制地进行交流和沟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网络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阅读。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运用网络手段来强化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如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建立起班级网络信息共享平台,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不受限制地进行沟通。笔者也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文本,让他们有目的地去阅读。有时,还举办“百天阅读习惯”的活动,让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并将阅读感受编辑发到平台上,与大家进行信息共享。这样一来,学生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都主动进行阅读。在持久的阅读过程中,他们很容易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将其作为一种习惯进行延续。
总的来说,网络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内容;同时,小学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目标造就了运用网络教学的必然性。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地、科学地运用网络手段,能最大限度地推动学生综合技能和素养的形成。
(责编 刘宇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