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冀连梅 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
选自/《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 编辑/春苗 设计/侯宇
曾经有网友在微博上惊呼:“驱蚊的花露水中含农药避蚊胺成分,是农药批准文号,我每天喷花露水,是往身上喷农药啊!”一时间网友争相转发,引发大众恐慌。尤其是家有小宝宝的父母更是恐慌:这含农药的驱蚊液能给宝宝用吗?安全吗?为了解开父母心中的诸多疑问,本节我将给大家谈谈适合宝宝的驱蚊产品以及蚊虫叮咬后的护理问题。
驱蚊花露水含有的避蚊胺(DEET),是1946年由美国农业部开发研制的,于1957年在美国环保局(EPA)登记注册开始民用。它用于驱蚊已经有将近60年的历史,是研究和应用最广的驱蚊成分,至今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仍是其他产品的“参考标准”。可以看出,它从研发那一刻起就是农药。在中国,驱蚊液归农业部监管,因此会有农药批准文号。在美国,驱蚊液归环保局监管,因此要先在环保局登记。美国儿科医师协会认为两个月以上的宝宝就可以使用避蚊胺含量在30%以下的产品,只要按照说明书正确涂抹,就是安全的。
在美国,驱蚊液的成分除了避蚊胺外,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还包括羟乙基哌啶羧酸异丁酯(Picaridin)、柠檬桉叶油(Eucalyptusoil)、伊默宁(IR3535®)以及用于衣物上的杀虫剂氯菊酯(Permethrin)等,中国市场上的驱蚊产品也多以这些为主要成分。
购买驱蚊类产品建议去正规商场、药店或药房购买,买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产品包装上应含有下列重要信息: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有效成分、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时的禁忌证等,最好能有厂家免费咨询电话,使用过程出现问题可以随时咨询。不建议网淘驱蚊类产品,网淘的产品很难保证质量。
驱蚊液应只用于暴露在外的皮肤和衣物上,不可接触伤口,不可接触眼和嘴,在耳部也要少用。不要让宝宝自己涂抹,应喷到大人手上后再涂抹到宝宝身上,但不要涂在宝宝手部(防止经手入口),如果宝宝皮肤过敏应立即停止使用。驱蚊液只限用于室外,从室外返回室内后应立即用含皂液的水清洗掉身上和衣物上的驱蚊液。
任何药物都有引发过敏的可能性,虽然说很多驱蚊液说明书上表明儿童可以使用,但是并不是说能完全保证宝宝用了不过敏。因此敏感体质的宝宝用药要谨慎,一旦过敏要立刻停用。
民间爱用维生素B1片碾碎溶水喷涂皮肤来驱蚊,但相关的大规模研究没有,有限的研究表明没有作用。但由于维生素B1是水溶性维生素,喷涂在皮肤上也不会被身体吸收,不会有什么伤害,试试也无妨。
很多妈妈怕驱蚊液伤害宝宝,于是给宝宝使用驱蚊贴或驱蚊手环。其实驱蚊贴和驱蚊手环对驱蚊也都没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我们通常建议3个月以下宝宝物理防蚊。可以在宝宝活动的居室内安装纱窗、纱门,夜里给宝宝使用蚊帐,准备一个电蚊拍随时消灭室内的零星蚊虫,尽可能使用空调或风扇把居室温度控制在26℃以下,以避免宝宝出汗过多,汗液是最容易招蚊子的。
被蚊子叮咬后传播了传染性疾病有可能会发烧,如果没有传播疾病,一般不会发烧。
被蚊子叮咬后身体会释放组胺炎性物质,引起叮咬部位肿胀,这很正常。蚊虫叮咬后可以立刻用碱性皂液清洗患处来防止起包,如果已经起包,可以使用持续凉敷的方法消肿止痒,如取包巾包冰块敷在被咬的部位,或者把湿毛巾放入冰箱冻冷后敷在被叮咬的部位,可以每2~3个小时进行一次。此外,也可以选择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要避免宝宝抓挠肿胀处,否则可能抓破进而感染。
如果是过敏体质的宝宝,蚊虫叮咬后的症状比较严重的话,可以在户外活动之前的2~3个小时内服用一剂抗组胺抗过敏药物,比如氯雷他定糖浆等,以有效预防被蚊虫叮咬后皮肤肿胀。被咬后尽快服用抗组胺药,也可以消炎止痒。
如果宝宝的皮肤已经被抓伤、溃破,就不能乱涂药膏了,否则会给宝宝带来其他伤害。例如前面咱们所说的“小蜜蜂”紫草膏具有肝毒性,如果长期涂在有溃破的皮肤上对肝脏有损害。还有“双飞人”药水,它的主要成分是80%的酒精、1.32%的薄荷油和18.68%的蒸馏水。如果宝宝的皮肤已经溃破,就不建议涂抹这么高酒精含量的产品。宝宝用了会刺激皮肤,感到剧烈疼痛,且不利于溃破处的皮肤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