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型图谱的横纵向研究

2017-12-08 08:13龚红梅陈钦兰
中国科技论坛 2017年10期
关键词:服务型开放式价值

龚红梅,陈钦兰,2,孙 锐,2

(1.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2.华侨大学华商研究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服务型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型图谱的横纵向研究

龚红梅1,陈钦兰1,2,孙 锐1,2

(1.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2.华侨大学华商研究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本文以CNKI和WOS收录的2003—2017年开放式创新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II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并进一步将基于价值创新视角的文献进行图谱内容分析,梳理了服务型企业内部价值创造、与合作方价值协同、与顾客之间价值共创、网络平台价值融合的开放式创新模型的横向图谱,且从中英文文献趋势总结了服务型企业开放式创新趋势的纵向图谱。构建并分析了包含企业的外部系统、内部系统以及基于众包模式的运行机制三大模块的服务型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型。

服务型企业;开放式创新;创新模型图谱;价值创新;横向和纵向分析

在推进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过程中,不断要求提高服务业的战略地位和在全球的竞争力[1]。我们的服务业还处于发展阶段,比重只有50%左右,而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60%~80%[2]。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的高淘汰和创造性的背景下,研究服务业的开放式创新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服务型企业开放式创新及模型的概念

1.1 开放式创新的概念

1912年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将“创新”概念引入经济学的分析[3],其创新模型主要强调,创新是由大企业内部力量所形成,被认为是封闭式创新[4]。2003年Chesbrough在其专著《开放式创新:从技术中获利的新策略》中首次提出“开放式创新”的概念,认为企业可以利用外部创新源(供应商、用户、竞争者、其他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机构)带来的新知识对内部知识进行有效补充,提升企业创新绩效[5]。随后雅克奎斯·布奇因等在《开放式创新的下一步》中指出,网络作为一种共享平台,其兴起将对开放式创新模式产生巨大影响[6]。

1.2 开放式创新模型的概念

Chesbrough在2006年给出了开放式创新的最初模型,其模型也被称为漏斗式创新模型,该模型清晰地描述了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的过程[7]。模型中用虚线描述企业边界,意指企业边界模糊,整个创新过程不仅仅在企业内部,部分创新在研究阶段或开发阶段从企业外部流入或者内部渗透出去,内部渗透主要包括由企业雇员创立新的企业、外部专利权转让或者员工离职等,而流入企业的创新有技术购买与人才吸收等[8-9]。该模型的最大特点是企业边界变模糊,创意可渗透入/出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型也即企业与外部建立联系的一种方式,包括顾客、供应商、市场、行业和政府等之间的联系。开放式创新包含发明与商业化的整个过程,其本质是一种开放式的价值创新,而非单纯的技术创新[10-11]。

传统的开放式创新模型起源于制造业,主要研究产品和技术创新与合作。以CNKI和WOS中“开放式创新”为主题,入库时间=2003—2017年,共检索到中英文文献5415篇(中文2935篇+英文2480篇),剔除报纸和会议论文,筛选主题为“企业经济”后共收集2757篇文章(中文1274篇+英文1483篇),分别通过CitespaceⅡ中基于关键词的频率、中心度和爆发性等参数的分析,可知对于开放式创新的主要研究聚焦于公司绩效、产品技术创新、内部研发、研发外包等方面,如表1左半部分所示[12]。而服务业中,非技术创新的比例(37%)高过技术创新(12.9%)[13]。服务业与制造业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主要由于服务的无形性、异质性、不可分离性、生产消费的同时性和非持久性等原因[14-15]。再加上服务创新难以衡量,也难以完全借用制造业创新的衡量框架[16]。这些差异表明,企业在进行开放式创新方面不仅需要将服务业单独分析,而且在实践中还必须使用一个和制造业不同的框架。

表1 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中收录期刊(2003—2017年)部分高频关键词统计

1.3 服务型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型的概念

服务是指 “为满足顾客的需要,在同顾客的接触中,供方活动和需方活动的结果[17]”。服务型企业是指以服务为主要业务和收入来源的企业[18]。本文所指的服务型企业既包括服务业中的企业和公司(如咨询公司),又包括生产制作型企业中具有服务性质的部门,属于广义上的服务型企业。Sundbo等提出了服务企业创新过程中的一般模式[19]。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刘飞在网络环境下提出开放的服务创新的六维模型[20]。

学者从不同角度构建了关于服务的开放式创新模型,进一步深入了解服务型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但是其模型不能达到系统而统一的认识。如图1所示,左半部分是在WOS中收集的英文文献的知识图谱,其网络的密度值为0.0162;右半部分是在CNKI中收集的中文文献的知识图谱,其网络的密度值为0.0166,两者的密度值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显示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广泛,各知识点联系相对不够紧密,缺少清晰的知识脉络[21]。从CitespaceⅡ导出的图谱中可发现,两者的图谱都较为集中于一个中心点,除了以开放式创新为关键词的聚类较为密集,其他聚类都较为稀少分散,缺少一个清晰的研究框架和深入的研究视角。另外对于开放式创新的内涵和维度等问题也存在分歧,各研究社群相互分割,难以促进后来学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22]。故当分析服务型企业所进行的开放式创新模型时,有必要从一个特定的视角深入梳理学者的相关研究。

图1 开放式创新领域的关键词聚类后的知识图谱

2 基于价值创新的服务型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型图谱的横向分析

价值创新的概念由Kim等首次提出,他们重新思考价值链以及利润来源[23]。事实证明企业掌握了价值思维方法时,会加速创新成果的商业化成效。基于价值创新的开放式创新模型能够保证企业持续开放式地盈利成长,也是开放式创新的本质所在[22-24]。本文基于价值创新的视角进一步分析服务型企业的开放式创新,进行横向梳理。

以CNKI和WOS为资料库进行中英文文献检索,以“开放式创新+服务(open innovation+ service)”为关键词,入库时间=“2003—2017年”,剔除报纸和会议论文,并缩小学科范围在“企业经济”领域,得到351篇文章(中文135篇+英文216篇),通过CitespaceⅡ对于文献关键词分析得到25个聚类,在WOS中以“open innovation+service”为主题进行检索,共得到43个聚类,通过词频和中心度等参数分析,表明针对服务型的开放式创新主要聚焦于开放式服务、服务创新、服务战略、系统能力、创新绩效以及众包的研究上,部分高频聚类关键词如表1右半部所示。

在此基础上继续以关键词“价值or价值创新”再次进行筛选,剔除不相关主题文章,筛选关于开放式创新模型的文章,共提取61篇(中文36篇+英文25篇)进行内容分析。通过梳理总结后,其横向网络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包括企业内部导向的创新、企业合作导向的创新、企业服务导向的创新及企业科技导向的创新,不同导向的创新有其独特的价值创新视角。故本文从价值创新的四个角度进行梳理,包括基于服务型企业内部价值创新的开放式创新模型、基于服务型企业与合作方协同价值创造的开放式创新模型、基于服务型企业与顾客之间价值共创的开放式创新模型以及基于服务型企业网络平台价值融合的开放式创新模型研究,并将其绘制成图谱,如图2所示。

2.1基于服务型企业内部价值创造的开放式创新模型研究

(1)从价值链的重构角度研究。传统创新模型主要是基于制造型企业,设计是封闭式的内部创新,有一定的行业和思维的局限。例如,Michael E Porter的价值链模型就是基于制造业提出来的[25],对于新型的服务创新环节不能很好地解释。梅强等人采用Morten T.Hansen和Julian Birkinshaw[26]的创新价值链进行内部价值重构,从而建构了服务业的投入-过程-产出的新价值链模型[27],但其研究对于顾客合作方面点到即止。张晓林运用赫斯克特的“利润链”理论,突出了员工和顾客的价值,构建的开放式创新模型更为具体细化[18]。舒伯阳从员工满意出发,构建企业盈利成长的服务创新体系[28]。Lee HL等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顾客参与和供应商参与的价值链发展趋势和模式[29]。随着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冲击以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价值网作为一种新的业务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其不仅着重价值的创造,还注重各环节、各节点的衔接与融合来实现价值链的延伸[19]。

图2 服务型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型研究图谱

(2)从组织转变角度研究。孙华等在组织的核心能力层次的创新框架,从较微观的层面解释组织的创新行为和创新模式的选择[30]。Bukowitz分析美国富达投资集团的创意管理系统,从创意竞赛、设计思考、指导和监督等开放式创新的视角,为其投资咨询服务引入一种新的创新模型[31]。李霄通过扎根理论,从组织创新层度和产品工艺视角,研究后发技术型服务企业的开放式创新模型[32]。高丽等将开放式创新上升到企业的战略高度进行研究[33]。Paik等将智能手机生产商认为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服务,在三年的时间内分析了7家手机厂商及其合作伙伴,从战略层面构建外部资源和网络的开放式创新模式[34]。面对变化的环境,陈钰芬以U-A模型为基础,构建符合中国企业创新实际开放式创新动态模式[35]。Torsten等从创新管理角度收集了1170份德国制造和服务企业的数据,构建了以创新管理为中介的开放式创新模式[36]。Salge等针对医护服务项目的创新,发展了一个项目级的持续创新模型[37]。

(3)从员工培养角度研究。Schneckenber分析了跨国企业内部的创新网络和知识网络,通过重新审视内部员工的创新价值链,为企业发展新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开放式创新战略模式[38]。舒伯阳等也从员工层面探讨企业内部价值创造,构建了基于员工满意度的企业盈利成长的服务创新体系[28]。Daria等认为企业的人力资本对于企业的创新发展起重要作用,构建企业内部人力资本模型,并得到验证[39]。虽然学者基于服务业的价值创新对于企业内部进行更加开放性的改进,但是对于外部创新源的分析和重视还不够,缺乏对于外部创新源以及环境等进行更深的讨论。

2.2基于服务型企业与合作方价值协同的开放式创新模型研究

(1)从各方协调创新角度研究。服务型企业的合作方主要包括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供应链下游的经销商以及一些合作高校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单个企业难以为继,在协同创新方面,戴勇从企业的供应商出发,基于PBC而构建出以价值主张和价值传递的两维度模型[40]。王坤等探讨服务创新联盟组合,指出现有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主题,为服务型企业进行创新联盟建立一个理论模型[41]。Fjeldstad等从全球化的背景和服务产业关联性的角度出发,建立服务型企业与多方的合作框架[42]。武学超以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为例,研究开发创新生态系统逻辑的大学组织模式的协同创新[43]。黄志兵以中南大学为例,将高校与企业的协同进行“公司化”运行模式研究,形成一种学科-专业的产业链[44]。

(2)从服务产业集群的层面研究。张新婷以实现产业集群的持续创新,促进集群可持续发展,构建动态开放的产业集群网络系统[45]。郭亚锋提出利用集群间的有效互动机制,增强集群动态创新能力,并构建了开放式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模型[46]。Henttone等基于管理视角研究开源软件的合作网络,在该模式下不同企业由于价值链和领导能力的差别,其创新能力呈现不同的效果[47]。

(3)从区域创新层面研究。韩晨研究并提出适应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的科技服务业生态系统发展模式[19]。Salminen等从小微企业出发,运用开放式创新的视角发展一种区域性的服务支持系统[48]。张霞等构建了基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区域创新内生系统,并且详细分析了系统的构成和运行机制[49]。这些模型本质还是从企业内部的价值创造出发,对于外部创新源的分类和使用没有深入研究,其次基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如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没有很好地考虑开放式创新模型。

2.3基于服务型企业与顾客之间价值共创的开放式创新模型研究

(1)从顾企角色价值层面研究。随着时代的变化,顾客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很大转变。2000年Prahalad和Ramaswamy基于消费者体验,从企业战略管理和竞争视角提出价值共创逻辑[50]。2004年Vargo和Lusch将研究的中心从单位产出和价格转移到服务过程上,用服务主导逻辑取代了商品主导逻辑[51]。服务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理论日益受到管理界和企业界的认可和支持。Balka等调研了20个网上用户社区的价值创造能力,提出选择性的开放模式能够激发用户的创新能力[52]。Koniorczyk等通过分析宜家的案例,确认了顾客共同生产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构建了顾客价值共创的服务模式[53]。钟振东分析了企业和顾客在价值共创中的新角色,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价值共创概念模型[54]。该模型考虑了顾客和企业之间的开放式创新,但是缺乏对于其他外部开放源的研究,研究角度较为单一。

(2)从服务系统价值层面研究。Carrol等重新评估商业价值和服务过程的关系,在开放式创新模型上引入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和服务能力来源模型(SCSM),解释了开放的服务创新能够使得企业拥有更好的服务能力[55]。Janssen等将开放式的数据运营融合到企业的服务系统模式,分别分析了六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和服务系统[56]。狄蓉等人通过有效的内部组织管理综合内外部服务系统进行价值共创[57],这一模式较为全面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其开放式创新模型主要依靠企业的有效运营和管理等内部活动来提高开放式创新的效率。Liedtke等创造性地发展了产品服务系统,将用户参与式的创新引入可持续的生活实验室中,对于服务系统的持续发展建立一个方法论的框架模型[58]。对于当今互联网时代,仅仅通过内部管控对于服务型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具有一定限制,对于外部创新源的组织、控制和激励等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

2.4基于服务型企业网络平台价值融合的开放式创新模型研究

(1)从网络服务平台层面研究。21世纪以来互联网发展不断加速,以博客、维基、RSS等为代表的Web2.0时代的到来,使得未来的开放式创新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在新的环境和工具下,开放式创新模型也将随之发展。通过构建网络创新平台,吸引大量的创新参与者贡献有价值的创新,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Turkama运用创新管理办法分析共享经济下的价值创造,引入云服务平台和云端生态系统提升创新能力[59]。李响等探讨运用网络搭建知识服务平台,进一步探讨构建分布式的知识服务平台的方法、框架[60]。另外,在运用网络社区进行开放式创新方面,夏恩君等从知识转移与流动、人力资本流动和创新收入增长三个方面,整合了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系统动力学模型[61]。Ruei-Tsung通过对于服务平台的研究,结合服务产业的分析,构建了创新服务平台的商业模式,从平台视角连接使用者和提供者的价值网络,使得服务平台能够持续成为创新中介[62]。郭梁等基于动态的平衡计分卡分析开放式创新社区管理,结合系统动力学更加具体地研究开放式创新社区管理[63]。邓倩系统探讨了各社区网络和创新网络要素的相互作用机理,并构建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概念模型[64]。但网络社区作为一种弱关系连接,对于成员的控制力弱,一种基于网络的众包模式逐渐发展起来。

(2)从众包服务平台层面研究。2006年杰夫·豪(Howe)在美国《连线》上首次推出了众包概念[65]。Bauer等提出充分利用社区内成员的能力和价值,转变传统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角色,通过众包的模式进行创新和发展,会更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66]。樊一阳等从科技服务出发探讨其开放式创新模式、包括组织的众包模式、科技服务的众包模式,竞赛模式以及社区模式等创新模式的构建[67]。王姝等在网络众包的背景下,基于“RPV 模型”(Resource,Process,Value)理论,构建了“产消合一”的服务体系模型[68]。韩清池等同样跳出了企业框架,构建了发起者和参与者的众包价值循环圈,并通过货币将这一信息反馈给发起者和参与者[69]。但该模型只考虑货币这种方式进行价值交换和激励是相当有限的,也很难吸引参与者,而且这种模型对于外部参与者的管理和控制较差。

3 服务型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型发展图谱的纵向分析

3.1服务型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型的发展趋势图谱分析

企业创新模式从最初的封闭式创新,到产业集成/集群等的半开放式创新,到最后的开放式创新。创新的内涵和意义不断被学者和企业家所挖掘,随着顾客角色和时代的转变,服务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理论等逐渐成为企业和学者关注的焦点。凭借 Web.40的交互沟通应用,使得大众参与创新的成本和门槛大幅度降低[70]。基于CitespaceII的可视化工具分析后所得的热点时区分布图谱如图3所示,左半部分为英文文献的时区名分布图,右半部分为中文文献的时区分布图。

中英文文献的关注重点和发展趋势存在一些差别,如英文文献的演变是从服务的学习和企业发展、服务满意度和服务能力到创新战略和商业模式,整体研究较为具体实际,研究方向逐渐朝着将服务创新商业化发展。而中文文献的演变是从服务创新和合作创新、服务主导逻辑和互联网思维到知识协同和共享经济模式,整体研究较为宏观广泛,并没有特别针对服务企业进行研究,而是关注整个服务行业的创新发展。虽然两者的发展趋势略有不同,但是未来服务型企业的创新趋势会更加注重协同的商业模式,未来的开放式创新模型将从价值创新变成各方面参与者的价值共创,企业边界将被打破,创新从企业内部转变成企业外部,进而加快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使得创新从单个企业到系统间协同,特别是用户集成创新,既可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又可以提高公众接受的广泛程度,而且为企业的战略选择提供更多的备选方案以提升企业竞争力[71]。而在互联网平台发展下,众包商业模式越来越得到企业家和社会的重视和认可。

3.2基于价值创新的服务型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型构建与分析

服务型企业与顾客直接接触,其创新更多地需要依靠企业外部创新,特别是顾客的意见和想法。互联网时代将企业与顾客、企业与其他外部成员的距离拉近了,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一个价值网络与另一个价值网络之间的竞争[23]。在总结上述学者的理论模型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服务型企业的开放式创新模型(见图4)。该模型基于开放式创新的本质——价值创新为核心(包括价值识别、价值创造、价值获取三个维度)[22],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开放性平台,将企业内部服务系统与外部服务系统,通过基于众包模式的发起——参与机制进行价值传递。

图3 服务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热点时区分布图

图4 基于价值创新的服务型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型构建

(1)企业外部服务系统。外部服务系统主要指的是企业自身系统之外的可利用资源。首先就是国家的政策方针,随着服务业的发展,针对服务型企业的专门创新政策不仅必要,而且日趋重要[18]。其次是产业之间的融合和集聚效应对于企业开放式创新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表现出产业集群健康发展[19]。而基于互联网的第三方网络/社交平台,在微观方面也为众多企业提供了一种连接机制。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其外部创新源还包括自身的合作/竞争网络,合作网络如供应商、经销商网络,他们是企业运营的基础和保障;而竞争网络主要是与竞争对手竞争过程中产生的创新,其对于企业开放式创新既是挑战,也会成为一种机遇,如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之间的相互竞争与相互发展。

(2)企业内部服务系统。企业内部开展开放式创新一定要有目标和战略,不能盲目跟风,基于此,内部的战略与管理部门应运而生。服务型企业的创新战略就是要求以顾客价值创新作为企业战略定位的核心内容,顾客是企业战略的重要内容[72]。有了方向则需要对于各种创新进行筛选,创新和R&D部门应运而生,其中服务型企业的R&D部门主要是筛选创意[49]。当企业筛选合适的创意之后,并转化成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就需要市场营销部门、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的协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技术和巨大的信息也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基于互联网时代的ICT部门对于内部服务系统起重要的支撑作用。

(3)众包模式的运行机制。在进行内部服务系统和外部服务系统价值交换方式上,借鉴了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众包运行模式,通过提高创新资源充沛度、衔接度及创新决策准确度来触发巨大商机[7]。并从价值识别、价值创造、价值获取三方面探讨顾企交互之间的价值交换。该发起-参与机制一般是由企业作为发起者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或者委托第三方众包中介平台,在其平台上发布需求并得到结果。企业根据自身需求筛选出满意的需求,并通过物质和非物质的奖励激励参与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在价值识别方面,企业通过内外服务系统,直接或间接(委托第三方中介)向参与者公开征集一些想法、意见和对策等,当然参与者也可以主动通过一些平台向企业提出建议和想法。创新的参与者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员工、供应商、合作高校等,还有广大的消费大众[72]。发包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具体情况,对于各种想法和创意进行筛选,并对提供突出创意和想法的参与者进行物质或非物质方面的奖励(众包参与者的价值获取),以保持其参与度,并激发更多的参与者。

在价值创造和获取方面,企业(发起者)通过内部系统筛选和提升创意,将其转化成符合顾客要求的服务(或产品),但是此时企业作为一个价值创造者却并不是价值决定者。价值共创存在于消费者与企业交互的过程中[73],故创造出来的服务或者产品需要进一步传递到消费者手中,其价值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对于服务价值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顾客对于价值的判断主要通过物质或者非物质的方式传递给企业。物质方式主要通过愿意支付的货币数额体现,非物质方式包括口碑、声誉、忠诚度等。在这个机制中,发起者和参与者共同创造价值,并通过各自的物质或非物质手段进行价值交换。

4 结论及展望

本文基于CNKI和WOS数据库中关于开放式创新的中英文文献,运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Ⅱ绘制知识图谱,进一步用价值创新的视角进行文献内容的图谱研究,回顾和梳理了以往学者基于价值创新的视角对于服务型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型的研究,分析和归纳了相关的理论及模型,构建了服务型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的商业模式,对服务型企业重视并运用开放式创新模型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服务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理论越来越被社会和企业界所接受,未来的研究将向众包模式、竞争网络、中介平台研究发展。然而,本文缺少实证检验,模型的实用性和可运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开放式创新似乎无可争议地成为互联网时代的趋势,但企业内部的人才和资源依然是企业创新的基础。服务型企业可多注重外部创新源的创意并将其发展成为企业自身的能力,使得企业内部和外部参与者共同创造更多的价值。

[1]陈劲,董富全.开放式服务创新协同机制研究:以D公司阅读基地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4,32(9):1390-1395.

[2]林跃勤,周文.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邵宁.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说起——对创新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述评[J].江苏商论,2007(7):123-124.

[4]LAURSEN K,SALTER A.Open for innovation: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xplain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mong UK,manufacturing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6,27(1):131-150.

[5]CHESBROUGH H W.The era of open innovation[J].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3,44(3):35-41.

[6]雅克奎斯·布奇因,迈克尔·周,布拉德·约翰森.开放式创新的下一步[J].商界,2008(9):34-36.

[7]杜晓静,耿亚青,沈占波.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背景、特点和组成系统[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8):10-15.

[8]CHESBROUGH H W.Open business models:How to thrive in the new innovation landscape[J].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2006,50(4):406-408.

[9]后锐,张毕西.企业开放式创新:概念、模型及其风险规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3):140-142.

[10]CHESBROUGH H W,APPLEYARD M M.Open innovation and strategy[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7,50(1):57-76.

[11]AFUAH A.Innovation management:strategies implementation and profit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13-46.

[12]冯立杰,贾依帛,岳俊举,等.知识图谱视角下精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论坛,2017(1):109-115.

[13]陈劲.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J].学术月刊,2008(4):68-70+77.

[14]ZEITHAML V A,PARASURAMAN A,BERRY L L.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services marketing[J].Journal of marketing,1985,49(2):33-46.

[15]刘丹鹭.中国服务业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D].南京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

[16]郭国庆,姚亚男.服务主导逻辑下价值共创过程及测量:基于生产率视角的初步分析[J].财贸经济,2013(5):131-13.

[17]张晓林.基于价值链的服务企业理论与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06.

[18]魏江,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9]韩晨.面向区域一体化的科技服务业生态系统发展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2:19-20.

[20]刘飞,简兆权.网络环境下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服务创新:一个理论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2):104-113.

[21]何清华,王歌.知识图谱视角下绿色低碳建筑研究动态[J].中国科技论坛,2015(10):136-141.

[22]王雎,曾涛.开放式创新:基于价值创新的认知性框架[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114-125.

[23]KIM W C,MAUBORGNE R.Value innovation:the strategic logic of high growth[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7(1-2):103-112.

[24]刘向东,孙道银.开放式创新理论框架:价值创新思维的实现途径[J].科技管理研究,2009(14):4-6.

[25]PORTER M E.Technology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1985,5(3):60-78.

[26]HANSEN M T,BIRKINSHAW J.The innovation value chai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7,85(6):121-30,142.

[27]梅强,傅金辉,李文元.高技术服务业开放式创新的价值链模型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4):65-69.

[28]舒伯阳.基于盈利成长的服务创新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

[29]LEE H L,SCHMIDT G.Using value chains to enhance innovation[J].Production &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6:617-632.

[30]孙华,王楠楠,丁荣贵,等.依托组织核心能力的开放式创新模式选择[J].科研管理,2016,V37(11):35-42.

[31]BUKOWITZ W R.Fidelity investments:adopting new models of innovation[J].Strategy & leadership,2013,41(2):58-63.

[32]李霄.后发技术型服务企业的开放式创新探索[D].广西大学,2013.

[33]高丽,夏洪胜.战略导向的开放式创新综合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0):14-17.

[34]PAIK J,CHANG H J.Open innovation strategies of smartphone manufacturers:external resources and network posi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heory applications & practice,2014,21(5):253-270.

[35]陈钰芬.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动态模式研究[J].科研管理,2009,30(5):1-11.

[36]TORETEN OS,THOMAS MB,THOMAS F,et al.Harnessing the value of open innovation:the moderating role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2,16(3):40-44.

[37]SALGE T O,FARCHI T,BARRETT M I,et al.When does search openness really matter? A contingency study of health-care innovation project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3,30(4):659-676.

[38]SCHNECKENBERG D.Open 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networking in a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2015,36(1):14-24.

[39]DARIA P,DARIA V,JUSTYNA D,et al.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nd open innov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3,17(5):1340019-1-1340019-22.

[40]戴勇.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PBC模式价值创新机理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7):67-74.

[41]王坤,刘从胜,骆温平.开放式服务创新联盟组合:前沿探析与框架构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1-6.

[42]FJELDSTAD ØYSTEIN D SNOW CHARLES C.The architecture of collabor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2,33(6):734-750.

[43]武学超.基于开发创新生态系统逻辑的大学组织模式创新:以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15,42(5):109-116.

[44]黄志兵,胡赤弟.学科—专业—产业链“公司化”运行模式研究:以中南大学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51-55.

[45]张新婷,刘新艳.产业集群动态开放创新网络系统的构建[J].江苏商论,2010(9):85-86.

[46]郭亚锋.开放式创新视阈下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9):82-84.

[47]HENTTONEN K,PUSSINEN P,KOIVUMKI T.Managerial perspective on open source collaboration and networked innovation[J].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 innovation,2012,7(7):135-147.

[48]SALMINEN J,RINKINEN S,KHAN R.Developing a regional design support service[J].Info,2015,17(4):81-90.

[49]张霞,杜跃平,王林雪.基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区域创新内生系统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4):33-38.

[50]PRAHALAD C K,RAMASWAMY V.Co-creation experiences:the next practice in value creation[J].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2004,18(3):5-14.

[51]VARGO S L,LUSCH R F.The four service marketing myths[J].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2004,6(4):324-335.

[52]BALKA K,RAASCH C,HERSTATT C.The effect of selective openness on value creation in user innovation communities[J].Journal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4,31(2):392-407.

[53]KONIORCZYK G.Customer knowledge in(co)creation of product.A case study of IKEA[J].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2015,22(4):107-120.

[54]钟振东,唐守廉,VIALLE PIERRE.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研究[J].软科学,2014,28(1):31-35.

[55]CARROLL N,HELFERT M.Service capabilities within open innovation[J].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5,28(2):275-303.

[56]JANSSEN M,ZUIDERWIJK A.Infomediary business models for connecting open data providers and users[J].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2014,32(5):694-711.

[57]狄蓉,徐明.服务主导逻辑下服务创新价值共创机理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7):33-38.

[58]LIEDTKE C,BAEDEKER C,HASSELKUß M,et al.User-integrated innovation in sustainable living labs:an experimental infrastructure for researching and developing sustainable product service system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5,97:106-116.

[59]TURKAMA Petra.Innovating on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s[C].Proceedings of ISPIM conferences.2015,1-19.

[60]李响,张执南,陈斌,等.面向开放式创新的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4(5):99-105.

[61]夏恩君,张明,朱怀佳.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系统动力学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8):14-19.

[62]CHIOU J R T,YANG C H,et al.A research on the platform service model for innovation intermediation[J].Marketing review/Xing xiao ping lun,2011,8:487-502.

[63]郭梁,郑雪葳,李建勋,等.基于动态平衡计分卡的开放式创新社区管理[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6,37(5):477-481.

[64]邓倩.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模型构建及评价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66]BAUER R M,GEGENHUBER T.Crowdsourcing:global search and the twisted roles of consumers and producers[J].Organization:the critical journal of organization,theory and society,2015,22(5):661-681.

[67]樊一阳,周恒玉.开放式创新下我国科技服务众包模式探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22-27.

[68]王姝,陈劲,梁靓.网络众包模式的协同自组织创新效应分析[J].科研管理,2014,35(4):26-33.

[69]韩清池,赵国杰.众包理论研究前提与概念模型: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4(18):185-191.

[70]叶伟巍,朱凌.面向创新的网络众包模式特征及实现路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1):145-151.

[71]GRANT R M,BADEN F C.A knowledge accessing theory of strategic allianc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4,41(1):61-84.

[72]LAKHANI K R,PANETTA J A.The principles of distributed innovation[J].Innovations technology governance globalization,2007,2(3):97-112.

[73]PRAHALAD C K,RAMASWAMY V.The future of competition:co-creating unique value with customers[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4.

(责任编辑 沈蓉)

GraphofOpenInnovationModelonService-OrientedEnterprises:LateralandVerticalPerspectives

Gong Hongmei1,Chen Qinlan1,2,Sun Rui1,2

(1.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 362021,China; 2.HuaShang Research Institute,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 362021,China)

The paper reviewed the literatures of open innovation in CNKI and WOS between the 2003—2017.Then it analyzed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literatures graph of knowledge and content based on value innovation by using visualization tools CitespaceII.Furthermore,it combined and designed the transverse profile graph of open innovation model of service-oriented enterprise with internal value creation,value synergy with the cooperative partners,value co-creation between customers,and value convergence of network platform.And it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longitudinal trend of open innovation model.Finally,it built open innovation model of service-oriented businesses and analyzed the three big modules including the external enterprise system,internal system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with the pattern of crowdsourcing.

Service enterprises;Open innovation;Innovation model;Value innovation;Graph of lateral and vertical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创新‘数字福建’鞋服产业网络零售模式研究”(2014B091),福建省东方企业管理研究中心论文“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计划资助项目”(1511307017)。

2017-05-04

龚红梅(1993-),江西抚州人,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营销管理、创新管理。

F062.3

A

猜你喜欢
服务型开放式价值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服务型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