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95后”高职生公寓人际关系

2017-12-07 06:39聂妍
文教资料 2017年24期
关键词:寝室高职生公寓

聂妍

摘 要: 随着高职院校生源结构的不断变化,“95后”学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生源的主体。公寓作为学生在校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历来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服务的主阵地。本文主要从分析“95后”高职生的个性特征入手,分析高职生公寓人际关系的新问题,进而从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处理高职生公寓人际关系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95后”高职生 公寓 人际关系

一、“95后”高职生的新特征

1.心理敏感度高且抗挫抗压能力弱

“95后”学生充满朝气,思想活跃,他们接触的思想潮流与“90后”相比更加前沿。同时,作为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高考成绩不理想导致他们与梦寐以求的大学失之交臂,入学后一些同学常常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如自卑自责,情绪低落等;由于入学后发现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或因专业课难学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此外,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一定的学习自主性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常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再加上生活自理能力往往较弱,某些“95后”高职生在学习和生活上会遇到各种从未遇到过的不顺利和挫折,他们的抗挫抗压能力较弱,无法冷静应对并合理处理,容易不知所措甚至自我放弃。

2.“霸权”心理与依赖心理共存

“95后”高职生在待人接物上拥有独特的观点和看法,一些同学以自我为中心且相对固执,在人际交往中常认为“我的想法和做法一定是正确的”。遇到观念冲突时,总要想尽办法将对方驳倒,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从对方角度看待问题。当遇到合不来的同学、舍友时,会感到焦虑和愤怒,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有时会表现出口头上的敌意,甚至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另外,“95后”高职生大多生活在“6+1”的家庭模式中(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两代人的精心呵护使一些同学缺少劳动的自觉性,过度的依赖性导致他们没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从而产生一些矛盾。

3.人际交往能力与适应性相对薄弱

“95后”高职生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多样,自我探索和创造能力不足。出门聚会必带手机,人际交往也用微信、QQ代替面对面交流,他们的沟通交流几乎全部依靠这些虚拟平台。一些“95后”高职生过度依赖网络,在现实校园人际交往中,却表现出羞涩和冷漠,不善于与人交流,并经常刻意回避与人沟通,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当“95后”高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由于环境、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改变,会产生很多适应性问题,相继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问题,而他们缺乏相应的自我调节能力,无法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适应性困难。

二、“95后”高职生公寓人际关系面临的新问题

1.寝室矛盾的爆发时间集中

在新形势的学习模式下,学分制、选课制导致班级概念逐渐弱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增强,寝室成为高职生滞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新时期的寝室成为关系较为复杂的“隐性小社会”。寝室矛盾的爆发多发生在大一下学期,大一新生刚进入全新的环境,自我暴露并不彻底,容忍度相对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寝室成员相互了解程度提高,矛盾逐渐凸显,能够顺利通过磨合期的寝室就能营造和谐的寝室氛围,否则大一下学期将成为寝室矛盾冲突爆发的集中期。

2.引起寝室矛盾的导火索相似

引起矛盾的原因看似多种多样,其实大部分都可以归结为生活习惯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居住在同一屋檐下的高职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他们作息时间不同,交流的共同话题受限,学生的趋同心理使有相同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相似的人抱团取暖,形成寝室小团体,小团体现象打破宿舍平衡,形成难以化解的对峙局面。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意识强,“95后”高职生的特质,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世界观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式的差异性都是公寓人际关系不和的导火索。

3.矛盾诉求与解决方式单一

高职生进入高校后开始集体生活,由于心理发展的过渡性和缺乏交往互动技巧,遇到实际问题难免发生冲突。当矛盾到了无法调节的地步,学生只会向辅导员寻求帮助,通过调换寝室的方式处理,而不会寻求其他有效途径。同时,高职院校还保留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体现在学生管理的具体实际中就是采用严格的、封闭式的模式,有相应的门禁和熄灯制度。寝室分配是随机的,而没有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意愿,公寓管理侧重于安全和卫生检查,忽略人文關怀和寝室文化建设。处理学生矛盾诉求与解决问题的机构仅仅局限于“学校学工处-各二级学院辅导员-公寓中心”这些职能部门,而无法凝聚其他更有效果的力量。

三、“95后”高职生公寓人际关系问题应对新策略

1.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在各高职院校扩招的新格局下,学生人数递增,层次复杂,一些较为复杂的公寓人际问题日益突出,使学生寝室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校园不安定的主要场所之一,成为校园管理和思政工作上的一大难点。公寓内的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服务的对象,在处理高职生公寓人际问题的时候,要创新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人本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更多地渗入人性化的思想,以学生为工作核心,以学生的需要为突破口,以学生的归属感为衡量标准,以学生的安全和幸福为奋斗目标。在处理高职生公寓人际问题时,谨记以学生为主体,以优质的服务感染人、教育人,才能做到管理、育人、服务三位一体。

2.建立人性化的公寓格局

如今大多高职院校的公寓归属于后勤集团管理,其独立财务核算的性质导致后勤集团考虑更多的是经济效益[1],因此忽略对寝室文化的建设,寝室空间的布局和布置不尽合理。这种“旅馆式”的后勤管理模式,造成学生对学校公寓难形成像家一样的归属感。因此,要有效减少宿舍矛盾,首先要从寝室的硬件做起,打破公寓的“格子铺”格局,在每一栋寝室可以分层设立“爱学习自习室”、“倾吐心声心理咨询室”、“赞青春活动接待中心”等,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寝室在高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独特作用,这些场所让有需要的学生有地方活动,并且不会影响寝室其他同学。同时可以增加每个宿舍的物理空间,如多添置一些储物柜、桌椅、水池等,每个学生独立空间的增加会间接带来心理宽容度的增加,这样寝室人际关系的摩擦会相应减少。

3.丰富个性化的入学教育模式

针对“95后”高职院校学生因自我意识强、团队意识淡薄、人际交往能力弱而导致的寝室人际问题,高职院校应重视这些问题,通过丰富入学教育内容、创新入学教育形式等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高职院校可以给刚入学的新生普及如何处理公寓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良好公寓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掌握在公寓中与室友和睦相处的基本技能,培养和建立彼此间的良好信任关系,营造安全和谐的宿舍氛围;在分享自我、接纳彼此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公寓人际关系。同时,可以通过组织多项以寝室为单位的集体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其中,建构自己的寝室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对寝室的归属感。

4.健全科学的校园管理方式

首先要明确公寓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在公寓生活中的自我约束能力与自我管理方面的培养,设立学生园区的公寓管理委员会或者寝室自律委员会,并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每幢寝室楼的“楼长”、每层楼的“层长”及每间寝室的“寝室长”;定期召开会议,了解学生近期的公寓生活状况,及时处理学生寝室存在的问题,从而把问题遏制于萌芽状态;并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2]。针对寝室成员随机分配的现象,可以开发室友筛选软件,让新生入学时填写基本信息、兴趣爱好、作息规律、大学目标等,根据这些条件人性化的组合寝室成员,真正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寝室矛盾会大大减少。

5.搭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平台

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短期改善并长期巩固高职生公寓人际交往中的社交回避、社交孤独与不良情绪等现象。除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可以提供有效的帮助之外,也可以倡导高职院校创办针对高职生公寓人际关系的“朋辈咨询”。所谓的“朋辈咨询”就是借助学生朋辈之间的力量,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实现与对方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达到给予对方心灵上的鼓励和慰藉的效果[3]。“朋辈咨询”更有利于及時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利于建立彼此间良好信任的咨询关系,通过与有心理困扰学生的日常交流,陪伴其走出心理困境。高职院校可以挖掘班级或公寓中那些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参加心理辅导工作,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专业培训,更好地发挥朋辈咨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福清, 兰倩.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及应对策略[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6(1): 91-93.

[2]娄颖颖. “95”后大学生入学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 34(10):141-142.

[3]陈晓燕. 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育人工作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6(6):95-98.

猜你喜欢
寝室高职生公寓
寝室闹鬼记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末日公寓
数字公寓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