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湘
人格是一种广泛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模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性格”。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会觉得身边有些人在性格的某些方面有些“过”了,并且这种情况从他/她小时候就出现了,具有这种人格特质的人一般都会给人际交往带来一些问题。该怎样和不同人格类型的人相处,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心,也是一门学问。世界卫生组织将人格障碍分为10类,其中边缘型人格是最特殊的一类,看看这篇文章,你会发现,你的身边一定有这样一个“边缘人”。
你是一个“边缘人”吗
具有边缘型人格特征的人,他们往往礼貌周到,待人接物很得体,工作上也很出色,并且聪明,口齿伶俐,有才华,有些人看起来还很幽默大方,他们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举止,看起来与常人无异。但就是给人感觉很“作”,让人哭笑不得的“作”,他们的“作”源于对失败或者被放弃的恐慌,这些失败或者被放弃可能只是他们的想象,当他们感觉很糟糕的时候,简直遭遇了“暴风骤雨”。
王琳(化名)和李广(化名)是一对恋人,王琳是一个情绪反复无常的人,对男友李广忽冷忽热,而且特容易无缘无故发火。他们的异地恋经历了无数个吵架分手和好的循环。李广是一个敦厚的男人,但也被王琳的反复无常折磨得疲惫不堪,他说:“我真的受够她了,这次一定要分手。”可是王琳一个电话砸来:“我生病了,现在我只有一个人,真的很害怕,我真的很需要你。”于是,李广又不忍心了,飞到王琳所在的城市,出了机场,王琳蹦蹦跳跳地扑进李广的怀里,撒娇说:“求求你别离开我。”
边缘型人格有哪些特点呢?
不稳定
边缘型人格的最大特质是不稳定,这些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情感互动以及人际关系上。边缘型人格的人,情绪在一天中会有多次的剧烈起伏,就像龙卷风。几分钟内跌宕起伏,异常刺激。在和“边缘人”交往时,他(她)可能对你忽冷忽热,前一秒还跟你恩爱有加,后一秒冷淡得不行。也因此边缘型人格的人往往无法或很难与他人形成稳定且持续的关系。
边缘型人格的自尊水平和对自我的认知,完全取决于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且经常会陷入理想化和自我贬低的极端。与伴侣在一起时,对自我的评价很正常,甚至过于正性,亲密关系良好时会觉得“岁月静好,我好幸福”。一旦与亲密的人分离,就会陷入极度的自我厌恶,会描述有“被掏空”、“心拔凉拔凉的”,觉得自己简直一无是处,自尊碎得连渣都不剩了。
极度害怕被抛弃
“边缘人”各种不稳定的根源,是边缘型人格的人对于被抛弃的强烈恐惧。被他人抛弃,对于边缘型人格的人来说,可能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也是最无法接受的。他们可能会努力逃避真实或者想象中的被抛弃,“你只要不离开我,要我怎么做都行”,常抱有这种想法是典型的边缘型人格特征。
冲动易怒
“边缘人”有时候就像活火山一样,可能完全没有预兆地爆发出情绪,而且情绪爆发的后果很严重。当他们因为被抛弃而感到生气、委屈、惊恐和愤怒时,他们会被这些压迫性情绪所淹没,从而失去自我控制。有些时候这些情绪完全是不合时宜的,也许一个微小的批评就可能招来愤怒的爆发。
冲动行为
“冲动是魔鬼”用于形容边缘型人格的人完全不是一句比喻。冲动行为往往发生在被抛弃后。“边缘人”在冲动时会出现疯狂购物,暴饮暴食、飙车、自残等行为,他/她会故意參与危险的事情中来威胁对方不要离开。
独特的人格美感
但神奇的是,边缘型人格那种独特的、极端的“人格美感”甚至会吸引很多人接近他们。他们随时散发着一股迷人却有点危险的气息,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很有魅力的。在”正常”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得比常人更加阳光有活力、善良亲切。电影中很多富有魅力的角色都带有边缘型人格的特质。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边缘型”特质,这些特质并非一无是处,例如“有冲劲”、在社交中可以快速吸引他人并建立关系的能力,也许会在生活中帮助到我们。并且,存在一些类似“敢爱敢恨”和“放纵不羁”的边缘型特质可能会令一个人显得更可爱、更真实。毕竟,“真性情”是最吸引人的。
边缘型人格障碍又是咋回事
拥有一些边缘型特质可能是单纯的“性格古怪”,或者表现为我们通常所说的“作”,但如果是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却是另一回事了。根据最新版的《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的定义,边缘型人格障碍主要会有这样一些征状:
疯狂努力以避免真实或想像中的被放弃。
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特征为变换在过度理想化及否定其价值两极端之间。
认同障碍:自体形象或自体感受持续明显不稳定。
至少两方面可能导致自我伤害的冲动行为。
一再自杀的行为、姿态、威胁,或自伤行为。
由于心情过度易于反应,情感表现不稳定。
长期感到空虚。
不合宜且强烈的愤怒,或对愤怒难以控制。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内心总是有极度的、异常的恐惧被抛弃的感觉,由于太恐惧自己被抛弃,以至于他/她常常幻想自己被抛弃的场景,然后就真的以为自己被抛弃了(那一刻他/她会坚信即便现在没有被抛弃,不久也一定会被抛弃),就开始大哭,放任自己的情绪,会做一些歇斯底里的事情,以改变“被抛弃的结局”———此时他/她们的伴侣就遭殃了。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很大的一个问题是自我认同的障碍,也就是说他/她时而觉得自己像明星一般优秀得光芒万丈,时而又觉得自己差得一文不值,由于这样反复地差异过大的自我认同,导致她时而自信时而自卑,时而自尊自爱时而自暴自弃,让身边的人,尤其是他/她的爱人产生很大的不适。同时他/她们常常分不清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想象出来的场景导致的感受的分别,他/她们也不相信自己的感受,明明对某事的感觉非常不好,却认为这是应该的,正常的,还是会继续去做那件事,但事后又感到很大的痛苦,并且往往那痛苦已经超出常人能理解的范围。之所以心理医生、精神科医师会认为边缘型人格障碍很可怕,是因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常常会用自杀去威胁最亲近的人,而这不过就是要证明:“你是爱我的,你是重视我的,我对你来说是重要的”这种感觉,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来说,只有一次的证明是不够的,你必须要一遍一遍地证明,一直证明到让我的内心相信为止,只要他/她的内心还没有相信,你就必须要不停地证明。endprint
边缘型人格障碍以女性患者居多,她们在爱情中最常表现出来的就是反复无常,她们对爱有着一种近乎饥渴般的渴望,所以常常会奋不顾身地、像飞蛾扑火般地扑到她认为的爱情中去。然而当这段感情趋于稳定,她就会开始患得患失,既怕靠得太近会遭受被抛弃的痛苦,又怕离得太远让她感受不到爱意,所以就会表现出分分合合:当你离她近了,她会想办法推开你,比如用吵闹、要求分手、出轨等行为,伤害对方,或者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可是当伴侣离她远一些,她又会拉你回来,比如哭泣、哀求、承诺爱对方等。如此这般地,会让她们的爱人感到非常困扰。
当然,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与边缘型人格特质的人是有本质区别的,极端的行为和压迫性情绪往往严重到已经开始影响社会功能,让他们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边缘型人格障碍是需要精神科医生的专业诊断才能确诊的,并且需要进行精神科治疗。
“边缘人”为何会有内心空洞?
边缘型人格具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心理学家将这种不安全感称之为“内心空洞”。那他们的内心空洞是如何形成的呢?研究发现,基因与脑区异常都是边缘型人格形成的原因,其次,早年经历,尤其是创伤性事件,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幼年的创伤经验
被父母家暴、被家属或陌生人性侵都是典型的逆境经历,是很多精神疾病的风险因素。研究发现,在幼年的性虐待经历与之后发展成边缘型人格的可能性有很强的正相关。
不安全依恋
多数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在童年经历过与家人或主要照顾者的分离。如童年期父母离异,被亲人遗弃,又或者童年期经历主要亲人死亡等。在本应该与父母建立依恋的阶段,他们体验到的是孤独和被忽视,这让他们对于“被抛弃”产生了深入骨髓的恐惧。因此在成年之后,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为了避免再次经历孤独和被抛弃。
该怎样和“边缘人”相处?
边缘型人格是一种“人格”,如果你的家人或朋友具有边缘型人格特质,我们不需要改变他,需要做的是缓解边缘型人格所带来的影响。如果边缘型特质已经严重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那么就需要求助于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
拿回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权
保护好自己的边界,是帮助他们的前提。如果亲密关系的过度卷入会使双方都陷入僵局。在生活中,一个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总会不断地以各种方式挑战并试图突破你的边界,因为他们习惯于和别人黏在一起,并且是操控人的一把好手。
例如,“我现在就要见你,不然我就绝食。”面对他/她们的威胁或诱惑,坚持自己的边界是很重要的。你可以通过温和的方式向他们传递:虽然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我抛弃了你。
停止相互责怪
边缘型人格会有强烈的对于性格的自责,与一般的自责不同的是,他们对自己的责备不是“我这件事做错了”,而是“我就是个错误”。他们的性格自责已经是很难纠正的信念,所以请不要责怪他们,他们自己比任何人都希望更快变好。
提供稳定感
在邊缘型人格的人内心,非常渴求一段稳定的关系。幼年的创伤经历使他们没能够形成稳定的人际互动图式,因此在成年后,虽然很渴望稳定感,却并不知道要怎样去做。一个愿意陪伴、能够和他一起去探索和面对他的“不稳定”、在人际关系中的(不讲道理的)“测探”、懂得保护自己的边界(会对他说不),同时又并不抛弃离开他的人,对于他们非常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建议他们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