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跃增
每个人的眼睛里有都一套特殊的“下水道”,专业名词叫小梁网-Schlemms管-集液管系统。它埋在黑眼珠和白眼球的交界处之下,呈360度环状绕行,口子250微米,比活动铅笔芯还细好多,负责将眼球内的水(即房水,用于提供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引流到眼外,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当这个“下水道”出现不畅或堵塞时,水就排不出来了,积聚在眼内,眼压随之升高,带来巨大疼痛,引发开角型青光眼。
怎么办?过去的思路,是造一条“新下水道”,在眼球外部开个3~4毫米的大口子,把水引流到眼外来。但该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并发症多,新开的管道也可能再堵牢,留给患者的是挥之不去的降眼压药物,或者远期的反复手术。
多年来,国内外都在期待一种灵巧、实用而又安全的办法。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教授用一根“頭发丝”、一种“胶水”的新办法,在全国率先成功实施了革命性的微创手术。
“头发丝”与“胶水”的神奇魔法
“头发丝”
这里说的,当然不是真的头发丝,而且一根内径细如头发丝的激光导管。手术时,先在“下水道”的管壁上,开一个仅1毫米的小切口,然后用细如头发丝的导管“探路”,沿着圆形的“下水道”绕行一周,将原本狭窄或闭塞的管道予以疏通。
“胶水”
一种无色透明的粘弹剂,凝胶状,样子看上去,就像平时用的胶水。要把“下水道”打通,还需要将管道改宽,好让眼球内的水能轻松流过。手术中,姚克教授再向“下水道”注入可被吸收的粘弹剂,将管道扩张2~4倍,全面解除阻滞,水流畅通无阻。
原理不难理解,但操作起来非常不容易。在布满血管的眼球里精细操作,短短几分钟,准确地放导管、打“胶水”,全程不出血。
一次手术解决青光眼、白内障
今年5月,姚克教授主刀了我国首例内路小管粘弹剂扩张成形术。75岁的浙江患者韩先生术前半年多,感觉左眼看东西模糊,检查发现左眼视力仅为0.4,确诊患有双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同时并发白内障。随后,姚克教授为韩先生实施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以及内路小管粘弹剂扩张成形术。
术后早期,在没有用降眼压药物情况下,韩先生的眼压即恢复到11毫米汞柱,多月复查以来,眼压均控制在理想范围,而且切口小,丝毫未见手术痕迹。
姚克教授说,通过一次手术,同时解决青光眼和白内障两种疾病,这在全国是首例,避免了多次手术的创伤。而通过手术以最小的创伤,解决患者的痛苦,是外科医生毕生的追求。
至今,姚克教授通过内路小管粘弹剂扩张成形术,为8位青光眼患者解决了痛苦。目前,已有6位患者已彻底告别了降眼压药物,其余2位患者仅需使用一种降眼压药物,即可将眼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平均用药减少2~3种。
青光眼会导致失明,而且是排名首位的不可逆致盲眼病。随着该手术的出现与实施,我国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假性剥脱综合征、色素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等百万眼疾患者有望受益。
眼球里的“下水道”为什么会堵住
眼球里的“下水道”不通畅,确诊青光眼,常见于中青年。很多人在早期没有症状,往往到晚期视力明显下降、视野缺损(比如正常人能看到树上5只鸟,视野缺损者只能看到4只甚至更少)才发现。
除了先天遗传,高度近视、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可能引起“下水道”堵塞,发病还和平时用眼过度、乱滴眼药水、精神紧张有关。
专家提醒,如果家族里有人得青光眼,建议18岁前到医院做眼压测试,并进行诊断。高度近视者(600度以上)、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是青光眼高危人群,最好每年测一次眼压。眼压测试只要十来块钱,性价比高,对身体没伤害。
平时切忌用眼疲劳,注意保暖,戒烟、少吃甜食及辛辣食物,避免血糖升高、血管硬化,加重对视神经的损害。出现头晕、眼睛胀痛、鼻梁疼痛、视野缺损时,需及时就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