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
西江,珠江水系中最长的河流,自广西梧州进入广东境内,流经封开县、郁南县,进入了德庆县境内。在此顺流东下,经广州、江门、直达香港、澳门。要溯江而上,也可抵桂、滇、黔。水量丰足的西江,为沿岸地区的农业灌溉、河运、发电等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湍急的水流也给沿岸居民带来灾难。古代的西江流域水患极为频繁,历史有记载,自宋太宗至道二年(997)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的895年间,德庆地区就发生过73次大水灾!
因此,当地人们把风调雨顺、水不扬波的希望寄托于冥冥中的神灵,以致德庆出现对水神龙母的崇拜和“古坛仅存、四海朝宗”的悦城龙母祖庙,也就一点也不令人意外了。龙母不单是德庆人民的信仰,同时也是珠三角乃至海外华人地区的重要精神信仰之一。每年的龙母生辰诞(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八),整个龙母祖庙更是热烈非凡,信众们争相参拜,成为珠江流域地区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
母仪龙德 育五龙以成才
悦城龙母祖庙座落在德庆县悦城镇水口处,这是西江水患发生最多的地带之一。清代张纯贤《重建龙母庙碑序》云:“德庆州之悦城水口……飞湍危滩,汹涌澎湃,若非有神以司之,则舟楫之行,祸且不测。” 龙母祖庙座落于此特殊地理环境,正是人们希望神明可以在这里永镇水患。
关于龙母的来历,《悦城龙母庙志》载:悦城龙母原籍广西藤县,生于楚怀王辛未年(公元前290年)之五月初八,卒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八月十五日。她是秦代生活于西江上游的一个庞大的龙族支系领袖,带领族人从广西到广东寻找营生之地,落籍德庆悦城,发展壮大。她曾在西江打渔时拾到一只五彩石蛋,后孵化出了五条小龙子,并精心养育五龙子成才,因而被百姓称之为龙母。龙母勤劳智慧,乐善好施,教化百姓,普濟苍生,为当地人民做了不少好事。五龙子慈孝报恩,辅助龙母广播恩泽,造福桑梓人民。龙母去世后,因其以崇高的“母仪龙德”福佑苍生。人们便在悦城水口五龙山下为她建庙祭祀。秦始皇因她“有德于民,有功于国”而敕封为“秦龙母”。自秦而汉,而晋,而唐、宋、元、明,膺封十数朝,享祀二千载,迄今犹颂其功,称其德。
龙母传说于唐刘恂的《岭表录异》已有记载,而较刘恂时候较早的唐诗人李绅、李德裕据传亦在被贬途中亲临悦城龙母祖庙拜祭,并有诗云:“菊花开日有人逢,知过衡阳回雁峰。江树送秋黄叶落,海天迎远碧云重。音书断绝听蛮鹊,风水多虞祝媪龙……”(李绅《移家来端州先寄以诗》),由此可证龙母传说早于公元800年前就已有相当的影响和流传。
德庆龙母信仰的核心,是以“仁慈”和“母仪龙德”养育五龙子成才,五龙子孝报恩。不像其他神灵那样靠威仪甚至降福降祸慑人,所以更加具有柔性亲和力。在这种精神内涵的感召下,人们四时觐拜,络绎不绝,悦城龙母祖庙因之成为“四海朝宗”的圣地。
龙母“贺诞” 四方齐聚
每年的龙母生辰诞(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八)和得道诞(农历八月初一至初八),都会有大批珠三角,甚至海外的信众前来,怀着深深的虔诚和美好的愿望,向他们心目中至高无上河神——龙母,朝觐敬拜,贺诞祈福。古已有之的“贺诞”活动历久不衰,绵延二千多年。而五月初七晚的子夜是龙母诞的正诞,到庙参拜的善信达到最高峰,常有过万善信从各地赶来。子时到来,鼓乐齐鸣,庙方宣布正诞开始。大家都纷纷争上头柱香,为自己及亲人祈福。民谚更有云:“正月生菜会,五月龙母诞。”反映的正是生菜会与龙母诞两个民俗节日的热闹非凡。
龙母诞的特点是官民祭祀并存,在农历五月初一之前的一个月,各地的信众就要开始进行备诞。农历四月初,中山、四邑等地的华侨眷属便着手组织“贺诞团”,分男团、女团,少则五人,多则二三十人。广州、港澳的“贺诞团”一般是十人一团,取“十足齐全”的意思。
到了龙母诞期,前来参神“贺诞”的乡民、商贾、港澳同胞、华侨眷属,人数总在三四十万以上。从初一至初十,来自西江上游的百色、龙州、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地的“贺诞团”先后集结到悦城河段前面排成长5里、宽240余丈的船队,和陆上连成一片,渡船上“八音班”奏鼓乐,数里可闻。往来穿梭于西江大河行驶的客货船,都供奉有龙母的神像,船行至距离龙母祖庙三四里的河面时,船工便鸣笛或击鼓鸣金,燃炮竹、烧香点烛,向龙母祖庙致祷。
不仅人们觐拜贺诞,商贸也自发组织“贺诞”,形成诞期临时集市。从五月初一至初十,悦城街道巷陌,人头躜动。四五里长的地带,摆起两千多个摊档,摆买神香鞭炮,元宝蜡烛,以及德庆的何首乌、高要花席等土特产。据称一个诞期盈利,足够一年开支。
官祭仪式 万民朝圣
贺诞当天的仪式分为官(庙)祭和民祭两部分,其中庙方主持的祭祀仪式包括了龙母沐浴及更衣、龙母圣物开光、万民朝圣贺诞、龙子祭母、济物放生教化等。
龙母沐浴
龙母沐浴时间一般定在五月初一当晚子时(11时),请龙母的“娘家”广西藤县人为龙母沐浴。
圣物开光
也在五月初一晚子时(12时),开光时,将庙内所有要出售的物品盛于一个个小木盆内,再搬到正殿,由开光师在鼓乐齐奏声中,念咒语、施法术。
万民朝圣贺诞
在五月初二上午巳时(9时左右)进行,这是整个仪式之中最隆重的环节。现场清香引路,乐队伴奏;众人抬龙母圣像上座;然后主祭带领大家行三鞠躬礼;庙祝致祝祷辞;按规定次序由父老乡亲(当地父老和藤县父老)手拿装着德庆、藤县二地贺诞礼单的礼盒送上礼台呈献给龙母。接下来是装扮成金童玉女、天上仙姑、浣纱女等形象的信众为龙母献礼。
龙子祭母
万民朝贺完毕后,专门装扮成龙母“五龙子”形象的信众上前为龙母宝诞献礼。主祭恭读祷词,贺诞仪式结束,随后下边的众善信自由为龙母祝寿。
万人放生
在五月初二午时(13时左右),举行隆重的“万人放生”仪式活动。现场用大盆装着上千条的鲤鱼,集中放在龙母祖庙的外广场上,让开光师开光,再由信众种福金后拿到悦城河里放生。endprint
龙母更衣
五月初七晚上子时(即五月初八零时),举行隆重的龙母更衣仪式。因为龙母是女性,在更衣期间,所有的在场人士都要离开,只留四位从龙母娘家广西藤县请来的淑女为龙母塑像卸下旧袍,端上柚、柏、桂等沐浴香水,以白丝巾抹洗,然后换上新袍。仪式结束后,再鸣放鞭炮致贺,这一更衣仪式,大大增强了贺诞期的严肃气氛和神秘感。
零时圣香
五月初七晚上子时(即五月初八零时),据说此时是龙母正诞,所以有上“零时圣香”的仪式。時间在为龙母更衣后,在龙母神像前烧第一炷香的,称“上头炷香”;此后在龙母神像前烧香,谓之“上圣香”。据称,上头香、圣香最难得、最吉利,故常有万民竞争。
民间祭祀 精彩纷呈
和庙方固定的祭祀仪式不同,民间的祭祀有相当独特的地方。有岭南地区祭祀常见的呈三牲供品(一般是红烧猪,也有用一只或两只公鸡替代的)、舞龙、狮、演戏娱神及引香火、抢花炮等传统项目,也有洗龙泉圣水(香客进庙前虔诚地洗圣水,以象征洗去世尘,然后才能献祭给龙母)、请人念《龙母真经》(求各路神明保佑五谷丰登、招财进宝、驱妖除魔、消灾除难、保吉祥平安)等专有项目。
此外还有一些龙母习俗惯例活动
摸龙床:信众到龙母梳妆楼中的龙母卧床上摸龙枕、龙被和龙帐;
饮圣水:据说饮龙母圣水能消灾解难;
服香灰:就是服烧过后的香灰;
吃金猪:金猪即烧猪,奉祀完毕,在庙里斩食,据说这样便可强壮身体,百病难扰;
鲤鱼放生、盖龙母金印:“金印”用铁制成,上刻“历朝敕封护国惠济显德龙母娘娘之宝”,民间用以辟邪;
烧幽:常与鲤鱼放生的习俗结合在一起。烧幽者带香、纸钱、元宝和鞭炮等到悦城河边焚烧。目的是祭祀死去的小鬼。请“龙母运程香”;
戴“龙母符”;
当然,最少不了的就是捐香油(款)。
因为龙母生辰诞期间恰值端午节,所以人们在祭祀龙母诞辰活动中,也有家家户户包粽子,吃粽子的习惯。其中咸粽以绿豆(或花生)加入用盐腌制的猪肉作馅,称为“咸肉粽”。甜粽没有馅,只用糯米加入适量的碱水拌匀,使糯米呈微黄色,煮成之后色泽金黄透明,富于弹性,称为碱水粽。旧时,乡间常以草木灰浸水取碱做粽,故又称之为“灰水粽”。乡村人吃碱水粽不用筷子而用手拿粽子边剥边吃,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除了粽,还有龙船糕(餈),源于龙母诞期乡村跑旱龙,趁“龙船墟”时的供品,也有认为来自水上人家在船上制作的贺年食品。因龙母是西江流域的至高无上水神,水上人家用年糕来供奉龙母,也就成了习俗。这些风俗至今仍然十分盛行。
当然,在悠久的“龙母诞”活动中,也形成了一些主要禁忌习俗,其中就包括不食鲤、爱青龙(青蛇)。《德庆州志》载:“相戒不得食鲤,谓能化龙也。时有小青蛇来蟠庙中,甚驯,俗谓之青龙,去来不可踪迹。”还有就是祭拜期间需要斋戒、禁色。
龙母崇拜从西江传播到更远的北江流域,甚至越过南岭走向长江流域。在两广地区自梧州以下,各县所建行宫,难以枚举。最著名的有广州新豆栏龙母庙、肇庆白沙龙母庙、梧州龙母庙、中山荔山龙母庙、东莞龙母庙等。上世纪70年代,香港坪州兴建龙母圣院;2005年6月14日,马来西亚广肇联合会在吉隆坡举办庆祝龙母娘娘宝诞庆典活动,迎接悦城龙母祖庙的龙母圣像到马来西亚当地的华人供奉,活动按照龙母祖庙的仪式进行,这是龙母第一次走出国门。
悦城“龙母诞”自秦以降,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岭南独具特色的龙母信仰。人们在诞期通过举办酬神祀祖、竞艺竞技、歌舞戏曲、物资交流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而演绎成为岭南地区四海朝宗的最富有影响和特色的民间“龙母诞”庙会,也形成了一个规模宠大的物资交易会,并且还形成了历史传承、民风民俗、文化观念和价值认同等独特的文化体系,具有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和社会文化学等价值。2000年6月,悦城龙母庙会入选广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于2011年5月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如今的龙母诞,其形式和含义要比过去丰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以龙母文化为魂的民间俗信,已经发展为岭南首屈一指的民间盛会,民俗文化的大舞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