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关键词句,优化语文教学

2017-12-07 22:17郑晓霞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10期
关键词:圆明园词句课文

郑晓霞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钻研文本,通过巧抓“题眼”、活用词句、聚焦关键词等手段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文本,促进其情感升华,让课堂简单、扎实而有效。

[关键词]阅读教学;关键词句;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072-01

有这么一个镜头:语文阅读课堂上,一位教师对一篇课文足足讲了两节课,面面俱到,可见他备课的细致,但台下的学生似乎并不领情,精神早已游离……面对这样的课堂,我们不禁产生疑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每篇课文都会有相应的关键词句,它就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课文学习的大门。教师如何利用关键词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呢?现以人教版《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为例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巧抓“题眼”,激发阅读兴趣

“题眼”往往是课文内容的灵魂所在,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切入点,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善于发现这些“眼睛”,并以此展开教学,那么学生思维和情感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马上进行点拨:“读了这个题目,哪个词语最先跳入你的眼帘?”学生不约而同应声:“毁灭。”紧接着,教师围绕“毁灭”一词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质疑:“圆明园毁灭前后分别是怎样的?它为什么被毁灭了?它是怎样被毁灭的……”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通读课文,到文中寻求答案。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还不费唇舌就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快速达到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状态。

二、活用词句,帮助文本理解

(一)抓含义深刻的词语,体会课文内容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已经消失,无法再现,而课文里大篇幅地描写了它的辉煌。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去体会“辉煌”至关重要。教师可以抓住“不可估量”一词作为全文教学的主线进行设计:(1)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甚至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2)进一步了解圆明园的布局。(3)深入感受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和收藏的珍贵的历史文物。凭借“不可估量”一词进行教学,不但保存了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意境的完美性,而且能帮助学生厘清文章脉络,使他们逐步体会到圆明园毁灭的损失之大,为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

(二)抓特殊作用的句子,掌握课文框架

语言文字的训练不仅是理解,还要运用。其实,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会出现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让学生在课堂上习得文字、习得方法。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中,我们可以巧妙地抓住“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一句子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个典型的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其次,点拨前半句是写哪部分内容,后半句是写哪部分内容,继而自然过渡到这两个自然段的教学。再次,指出我们可以利用过渡句进行内容的概括,从而让学生明白过渡句除了承上启下外,还可以概括段意。这样的课堂既关注了文本的人文性,也对其工具性特征进行了探究,训练了学生从文本中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三、聚焦关键词,促进情感升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五年级的学生在第二学段时已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把握文中的关键词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第五自然段,画出描写英法联军恶行的词语。学生不难找出“凡是、统统、任意”等词语。若教师的教学止步于此,学生对于圆明园的毁灭的认识将是肤浅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切入点相机进行引导:“同学们,‘凡是‘统统是指什么?从中看出什么?‘任意表示什么?说明侵略者怎样?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通过教师的逐步启发,学生结合以上的关键词感受到了侵略者的殘暴与野蛮。紧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再次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字词句的“海洋”中徜徉,全身心地去感触语言文字,感悟文本的核心价值,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精致起来,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精神品质。

(责编 刘宇帆)endprint

猜你喜欢
圆明园词句课文
梦回圆明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背课文的小偷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