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摘 要]为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在教学中要注意以生为本,扎实有效地推进语文教学。教师应做到:分析学情,把好课堂起始关;优化设计,把好文本取舍关;关注素养,把好能力发展关;科学指导,把好方法渗透关。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生主体;语文素养;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3-0017-01
近年来,许多教育先行者都在倡导回归“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对此,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扎实有效地推进语文教学。
一、分析学情,把好课堂起始关
准确地分析学情,把握知识生长的基点,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和起始。学生因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习惯、智力因素、性格特点、家庭熏染、地域文化、成长背景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因而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构成、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预习情况等,准确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从而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并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笔者在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凡卡》一课时,发现学生对于凡卡所遭受的痛苦并不太能感同身受。这是因为课文中的故事背景距离现在学生的生活環境太过遥远,单纯的他们不能充分感受到文中特定社会背景下的黑暗,以及老板、老板娘的恶意,无法体会到凡卡的绝望。因为对学情把握的不到位,第一课时中的情感目标没有有效达成。因而第二课时,笔者又做出了补充调整,通过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结合课上播放相关视频资料的形式,了解当时的社会形态和氛围。学生们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充分感受到了凡卡逃无可逃的绝望,最终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优化设计,把好文本取舍关
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思维方式、语文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充分考虑文本、利用文本、挖掘文本,根据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合理地进行取舍,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常常等不及学生把知识在头脑中完成自我转化,就迫不及待地分析起文本来,侵占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空间。当然,对文章局部的分析是必要的,特别是文章中叙写精美之处,将其“凸化”,重点分析,有助于学生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体会作家的精神意境。但过细地将文章肢解,学生会看得头晕目眩,不能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内涵,这样是弊大于利的。
三、关注素养,把好能力发展关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
1.思考着读。课堂上,教师们对于朗读训练的指导都非常重视,采取了多种方法。然而,过多的方法干预学生朗读,不如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慢慢地,他们就读出味儿来了。笔者在执教《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一课时,一半时间都在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当学生真的沉浸在长大后不能再回到童年的思绪中时,自然而然就读出了伤感和怀念。
2.拓展着说。语言的表达和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之一。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创设情境、留白想象、填空补充等方法,设计各种形式的口语表达训练,是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3.渗透着写。以文本为范例,通过研读,习得方法,进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迁移,以我手写我心。学生只有心中拥有满满的感受时,才能文思如泉涌。此刻笔尖下流淌出来的,就是平时的阅读积累,观察和感受就是催化剂。
四、科学指导,把好方法渗透关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方法的运用,使学生习得解决类似问题的技巧。
在《武松打虎》这节课上,笔者强调并训练了“快速默读”的方法。对文本的解读采取了抓重点段落、找重点动作进行对比,学生朗读体味和动作模拟表演相结合的方法。把文中“打虎”的段落作为重点,让学生分别找描写武松和老虎的句子,圈画出描写动作的词语,并把提炼出的动词以“老虎vs武松”的形式板书出来,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打虎的经过,而且也突出了本段的写作手法——动作描写为主。学生通过扮演老虎和武松进行朗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学习到了表达方法。
总之,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是广大语文教师不懈努力的方向。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扎实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责编 刘宇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