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县“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模式的经验与做法

2017-12-07 08:06宁尚成
四川畜牧兽医 2017年11期
关键词:代养养殖场生猪

宁尚成

(四川省梓潼县脱贫办,四川 梓潼 621000)

梓潼县“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模式的经验与做法

宁尚成

(四川省梓潼县脱贫办,四川 梓潼 621000)

2016年,梓潼县将创新改革的着力点聚集到推动产业扶贫上,创造性地探索出了“政府+企业、金融、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的“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模式。该模式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就该模式作出了重要批示;人民日报内参以“依靠生态循环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发展”为题对该模式进行了总结、推广;四川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在《调查决策内参》发表专题调研报告《向创新改革要动力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径——梓潼县“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的调查与思考》。该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模式已正式入选省委改革办、省创新办2016年全省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获奖词为“向创新改革要动力,向绿色发展要活力,‘1+5’产业扶贫的梓潼‘创造’,把贫困群众拉上发展快车,开启了生态循环理念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红利”。

1 ”1+5”生态循环模式的概念

“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模式即:“1”代表政府,“5”分别代表龙头企业、金融、贫困户、扶贫合作社、农场主。“1+5”就是由政府制定规划、搭建平台、整合项目、落实政策;企业制定养殖相关标准,提供生产原材料和技术服务,回收产品;金融部门为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信贷,由政府贴息;扶贫合作社由贫困户及村集体投资入股,成为产业扶贫的主体,负责构建利益分配机制,选择经理人经营管理;农场主连片种植果园,消纳养殖粪污,成为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关键;贫困户用扶贫小额信贷及量化到户的项目补助资金,贫困村集体用扶贫周转金,折股入社,按股分红。

2 具体做法

2.1 政府组织,多措并举

2.1.1 强化责任担当,明确职能职责 2016年,梓潼县在正大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带动农户发展零风险生猪代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脱贫攻坚,围绕“贫困户如何脱贫不返贫”、“贫困村如何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等难题,探索出了具有零风险、养殖设施现代化程度高、生产组织化程度高、贫困户全覆盖不返贫、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等特点的“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模式,使扶贫工作走上了政府组织、企业参与、资金整合、精准发力、全员脱贫的新路子。

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梓潼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加强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和强力推进“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的意见等,成立了生态循环产业扶贫领导小组,严格责任分工,各乡镇、部门、村社职责明确,企业、金融、合作社、农场主准确切入、主动参与。给乡镇和贫困村下达了建设任务,层层传导工作压力,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超常的创新举措狠抓产业扶贫,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2.1.2 确定扶贫主体创新合作模式 在充分测算和论证一栋“1 100”扶贫代养场生产效益和贫困户收益的基础上,梓潼县确定按照每30户左右贫困户新建一栋“1100”扶贫代养场(一批一次性存栏1100头生猪),将贫困户组织起来,抱团发展,成立扶贫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合作社规程,确定扶贫主体。创新合作模式,扶贫专业合作社与正大集团签订生猪代养协议,明确代养费结算标准及双方权利、义务,正大集团负责提供仔猪、饲料、养殖技术等,并回收育肥猪,扶贫专业合作社只与正大集团结算生猪代养费,不与生猪市场价格挂钩。同时,实施股权和经营权分离,提高生产效益。生猪扶贫代养场由扶贫合作社聘请有文化、懂技术、责任心强的职业经理人按照正大的标准、规范和要求从事生猪养殖,使生猪养殖的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确保预期效益,不需要贫困户参与管理和运营,贫困户按期分成。一方面有效解决了老弱病残等贫困户脱贫问题,另一方面贫困户的富余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可在与之配套的种植园务工或外出务工,加快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正大“1100”生猪扶贫代养场是采用先进的养殖设施设备和养殖理念,需同步配备高素质的饲养人员,由正大公司进行饲养人员的统一培训、管理,将有效提高猪场的生产成绩,从而提高生猪代养场的代养效益。

创新贫困村和贫困户凭资入股合作方式,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共同脱贫。把扶贫政策、项目资金和贫困户现有资源资本化,一栋“1100”扶贫代养场内建设费用需113万元,其中,贫困户用县财政补助资金20万元和政府贴息小额信用贷款73万元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产业扶持周转金20万元入股,扶贫合作社的收益除逐年归还农户贷款和产业扶持周转金外,全部用于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按股分红,在贷款和周转金未还完前,集体适当少得。扶贫代养场涉及的场地“三通一平”等相关费用由县级有关部门予以解决。

2.1.3 整合力量破解资金瓶颈 为尽量降低贫困户资金压力,梓潼县多次与正大集团协商,在严格按建设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价格,同时,整合县农办、财政、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资金,解决扶贫代养场通水、通电、通路、平整场地等“三通一平”前期费用。

2.2 推动农业现代化与脱贫攻坚的有机结合 传统养殖业往往技术含量低、投入分散、周期长、见效慢,难以有效承载产业扶贫。梓潼县依托正大集团引进先进工艺和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为产业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100”扶贫代养场是按照欧美标准修建的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生猪养殖场,采用先进设计,引进了大容量的盖泻湖式沼气,实现粪污处理干稀分离,配套管网自流灌溉,一栋正大“1100”扶贫代养场只需一个劳动力进行管理。合作社通过引进有文化、懂技术、责任心强的职业经理人,按照正大公司的标准、规范和要求从事生猪养殖,使生猪养殖场的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确保达到预期收益。梓潼县配套建设的种猪场均采用美国和丹麦技术和设备,每头母猪年可提供仔猪28头左右,使梓潼县生猪养殖水平达到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的世界先进水准,在大力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实现了产业脱贫奔小康。

2.3 开展“零风险”代养 “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模式将市场和疫病风险及全部流动资金交由正大承担,正大集团负责提供仔猪、饲料、防疫和回收育肥猪,养殖收益按增重数量、料肉比,死亡率等指标综合计算,扶贫专业合 作社只与正大集团结算生猪代养费,不与生猪市场价格挂钩,贫困户收入稳定、无风险,解决了贫困户无资金、无技术、无劳力的问题。

2.4 统一规划,科学选址 梓潼县在推进产业扶贫的同时,把生态循环理念深植于“1+5”产业扶贫的各个环节,统一规划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与20万亩蜜柚基地,配套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明确规定建设一栋正大“1100”生猪扶贫代养场必须按照5头猪1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地的比例,通过农场主流转土地等方式建设260亩以上规模的果园与之配套。同时,建立了由国土、环保、农业、林业等部门参与的生猪养殖场选址专家组,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选址,确保选址论证科学合理。新建养殖场实行雨污分流、干稀分离、沼气净化、种养结合、循环利用,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

梓潼县生态循环农业实行种植业和养殖业全挂钩,探索建立了三种种养结合方式:为种而养,解决成片种业的有机肥灌溉;为养而种,配套足够的养殖用地解决养殖粪污;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合理配套。创建了四种循环经济模式:“大型规模养殖场+有机肥厂”的工厂化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区域大循环;“养殖场-沼气池-果园”合作社经营模式,实现片区中循环;“适度规模经果园+适度规模养殖场+沼液灌溉”果园农场内循环,实现园场小循环;分散农户自养自种,就地灌溉实现粪污综合利用,实现家庭微循环。既消纳了生猪粪便、改良土壤,使养殖废弃物变废为宝,又降低了种植业的肥料成本,减少了果园化肥农药的用量,生产出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F323

C

1001-8964(2017)11-0016-03

2017-08-20

猜你喜欢
代养养殖场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代养年猪赚钱新门路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规模化养殖场仔猪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