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萍
吃到一个好菜会回味无穷,听到一首好歌便觉三月绕梁,喝到一杯好茶会心情愉悦。阅读何尝不是如此呢?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让“阅读”变成“悦读”,让我们的中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读书,享受“悦读”的精彩。基于此,我们可以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让文字、图画、音乐、视频等资源点亮初中语文课堂,赋予课堂以活力和色彩,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他们乐享阅读,徜徉于原野中,自由驰骋。
一、巧用多元音乐,营造快乐氛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不在于强制,而在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情感,引发共鸣。”为了打造情韵书香的语文课堂,老师巧用信息技术,引入多元音乐素材,为诵读营造浓厚的氛围,为理解文本注入鲜活的能量,为总结留下无尽的回味,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音乐与文字碰撞,让音乐与情感融合,充分調动学生的感官,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融化在这动人的情境中,快乐阅读。
在专题学习“长城”一课的教学中,老师一开始就播放了《长城》这首歌,伴着长城的图片,学生们耳中听到“太阳照,长城长,长城雄风万古扬……”,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深情,为长城自豪,为中国骄傲。学生齐读陆游的《古意》“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琅琅读书声,穿透了时空,将大家带到了几千年前。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屏障,是丰碑。背景音乐响起,学生或个人或小组,开始了长城组诗的诵读。
音乐是最接近人心灵的艺术。在互联网环境下,音乐元素的巧妙加入,打破了初中语文课堂的沉闷和呆板。在优美的旋律、动感的节奏和别致的歌词中,学生深情诵读,快乐学习,自然受到熏陶和渐染,其灵魂得到净化,审美得到提高。
二、丰富课堂资源,拓展语文视野
信息技术的优势还在于可以不断扩大语文教学的外延,无论是作家经历、趣味故事,还是山水风光、文艺演出,无论是名家名篇,还是先锋作品;无论是前沿科学,还是热点消息,都可以放到初中语文课堂中,以此来丰富课堂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让语文教学富有前瞻性,实现课内外和各学科的自然衔接、融合。学生在这里收获了趣味知识,提高了感悟能力,放开了眼界,自然会豁然开朗、心情飞扬。
在《奇妙的克隆》一课的教学中,语文老师在班级平台上投放了拓展阅读链接《“我”是一个克隆人》《人类进行克隆的历史》和视频资源链接《克隆羊多利的故事》等,学生们初步了解了克隆技术的概念和作用,并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班级群中讨论得十分热烈,有的说:看《西游记》时,看到那么多个孙悟空觉得不可思议,克隆技术却让这一切易如反掌。猴毛里面含有全部的脱氧核糖核酸序列,完全可以照样复制出无数个孙行者。有的说:克隆技术完全颠覆了我们原有的概念,如同原子弹问世一样,震惊全世界。有的说:我推荐给大家喜欢看的科幻电影《逃出克隆岛》,这在未来很有可能就会成为现实。还有的说:了解了克隆技术,我喜忧参半。喜的是人类科学技术一直在进步。克隆技术如果应用于医疗领域,一定会大放异彩。可是,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会不会像电影中演得那样呢?语文课堂的热度已经上升,学生们还在津津有味地讨论。
有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在增加,突破了时空、生活经验等的限制,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课堂中,领略名人的风采,获得美的熏陶和智慧的濡养。
三、适时播放视频,升华学生情感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特别是文学鉴赏课上,语文老师都会准备丰富的视频资源,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展现文本人物的精神特质,营造动人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填补想象的空白,直接触动心底的弦,升华他们的情感。学生们自主展开了情感和思想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做到了“与作者心灵相感通”。整个课堂犹如思维的殿堂,盛开出思维之花。
在《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自读文本,了解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痛苦生活,对老舍先生独具匠心的艺术也有了初步感知。为了让祥子的形象更为立体,也为了学生全面了解原著的精神和人物关系、命运等,老师播放了《骆驼祥子》视频片段。在京韵大鼓的背景音乐下,身强力壮的青年农民祥子到城里拉车挣钱,忍饥挨冻,足足三年才足够一百元大洋买下一辆新车。这时候,老师按下了暂停键,让学生结合文本,总结祥子的性格特点。学生们马上举手说道:勤劳,有生活目标。还有的说:本分朴实,是一个上进的好青年。除此之外,大家还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呢?学生说:在烈日和暴雨下苦苦挣扎的人力车夫,却依然过不上温饱生活。所以,比自然环境更恶劣的还是社会环境,有钱、有权、有势的就可以横行霸道,而贫苦的大众只能任人宰割。
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对接后,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探究人物命运,领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或者叹惋,或者敬仰,或者气愤。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变得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促使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静态走向动态,不断扩大语文的外延,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解,让阅读变为“悦读”,让学生乐学、会学,在课堂上深入思考、愉悦对话。
学子·上半月2017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