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三思后写

2017-12-06 06:21
求学·素材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题意角度文章

【名师简介】赵魁英,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河北省语文骨干教师,《语文周报》特约记者,曾任河北衡水中学语文学科中心教研室主任,多年担任高三年级备课组长,曾获河北省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全国目标教学一等奖等荣誉,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参编10余部教学论著,有3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近二十年,发现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有的学生不是因为写作能力差,而是因为写作的思路不对。比如,有些同学写文章没有列提纲的习惯,甚至连腹稿都不打,漫无目的,随意发挥,边写边构思;还有一些同学虽然在写作之前列了提纲,但是他们往往先考虑怎么写(写作技巧),然后才考虑写什么(文章内容),这样就特别被动。所以写起文章来特别吃力,写出来的文章也不好。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路,写作之前先弄清楚命题人要的是什么,再看自己有什么,认真权衡之后再确定自己写什么,最后再设计怎么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解决上面的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什么

拿到一道作文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白命题人要的是什么,然后再逐字逐句地认真分析,必要时还得把关键的字词句圈画出来。一般情况下,我们至少要弄明白以下三个问题。

1.作文的主题是什么

作文的主題也就是立意的角度,是写作的方向,如果立意错了,写作的方向也就错了。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仔细分析,认真思考,弄清楚命题人要的是什么,只有把题审清楚了,主题想明白了,方向才能确定。

很多作文题的立意角度都比较隐晦,需要我们对材料进行分析才能明确,这也是审题的重要任务之一。绝大部分作文的主题不止一个,尤其是最近几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角度非常宽泛。比如2017年全国卷Ⅱ:“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这道作文题需要认真思考和分析,才能找到符合题意的角度。首先我们需要准确判断这六句话的主旨,然后再观察其中哪两三句可以组合在一起说明同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我们熟悉的,而且是可以写出一定深度的文章的。当然这六句中如果有读不懂的也没关系,只要能读懂其中的两三句就可以了,但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局限在某个主题中了。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急着做出选择,你只需把自己认为符合题意的主题先列出来,其他的暂时不要考虑。

2.材料的表述对象有哪些

近几年的高考,无论是新材料作文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很多作文材料中都有多个表述对象(作文材料中的人、物、关键词等)。就全国卷Ⅰ来说,2012年有“修船工”和“船主”两类人,2013年有“商人”“许多老工匠”和“一位年轻工匠”三类人,2014年有“运动员”“观众”和“裁判员”三类人,2015年有“父亲老陈”“女儿小陈”“警察”和“网友”四类人,2016年有“两个孩子”和“他们的家长(画外)”等四类人,2017年则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等12个表述对象。我们在审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梳理这些表述对象,要搞清楚他们谁是主体,谁是客体,谁是正面对象,谁是反面对象;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同向并列的还是反向对立的;他们做事情的方法如何,结果如何;他们的命运如何;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意义何在,危害有哪些;你对他们的行为如何看待;等等。这些信息梳理清楚了,写起作文来才有很强的针对性,才有话可说。

3.写作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除了仔细分析作文材料,认真研读写作要求也非常重要。很多老师大量训练高三学生的作文,学生们见得多了,练得多了,很多人就觉得作文要求基本都一样,无非“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之类而已,因此审题时基本不看要求,这是大错特错的。

近几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在作文要求上进行了细化,加入了一些具体的任务。比如,2015年全国卷Ⅰ,就要求考生“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这些要求,如果写的不是书信体,如果没有站在写信人的角度写作,均是不符合要求的。作文出现了硬伤,必然会严重影响分数。再比如2017年全国卷Ⅰ,要求考生从作文材料给出的12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如果没有选择两三个关键词,而只是围绕其中一个关键词作文,或者把12个关键词都写了,那都是不符合要求的;如果没有“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文章同样不符合要求。此外,如果文章是针砭时弊的,全文都是在批判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等丑恶现象,其认识必然是片面的,不但不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而且还跟命题者的意图背道而驰,那么这样的文章是会不及格的。

二、有什么

明白了命题人要什么之后,接下来就要思考自己有什么。要思考自己脑子里有哪些素材是符合这些立意角度的。很多学生抱怨素材不足,写作文的时候往往咬断了笔杆也想不出一两个合适的素材。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的素材不足,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不是我们没有素材,而是不会梳理整合素材的思路。

我们可以以一些关键词为突破口,在头脑中进行一连串的搜寻。比如我们可以以 “课本、电视、网络、文艺、体育”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或者以“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等为关键词进行搜寻,也可以从正反对比的角度,搜寻一些成对或成组出现的素材,如“开国之君与亡国之君、忠臣与奸臣、四大美女与四大丑女”等。其实,仅语文课本就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名人名言、诗词歌赋,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足够我们写文章用了。再加上我们看过的电视、书籍,我们喜欢的艺术、体育等活动,可以用的素材其实是非常多的。只要我们按照一些关键词去回忆,就一定可以搜寻到大量的素材。

我们在脑子里搜寻素材时,要尽量找不同角度、不同类型的素材。一篇文章中运用的素材类型要尽量多样,如果能兼顾古今中外,同时还能兼顾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那么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说服力也会更强。

我们还可以按照名人轶事、社会热点、名人名言等不同类别搜寻,同时要注意,一定要搜寻自己熟悉的素材,尽量避开那些一知半解的内容,否则,虽然表面上搜寻到了一些独特的素材,但实际上无话可说,这就是一种“虚假繁荣”。

找到符合题意的素材之后,我们可以把它们按照不同的主题分类写在草稿纸上。如果可能的话,搜寻到足够多的素材以后,再根据需要进行筛选,切忌脑子一热就做决定。比如某个素材在脑中一闪,就立马选定它,提笔就写,等写到一半甚至刚写了两三句的时候,就感觉自己无话可说了;或者发现这个素材不合适,甚至偏离了主题。这时候就会非常尴尬,会越写越吃力,最后只能生搬硬套,敷衍塞责,勉强凑够800字了事。有的学生写文章不列提纲,不打草稿,头上一句脚上一句,生搬硬套,七拼八凑,痛苦至极,出现这种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准备素材不到位导致的。

就如顾客要吃包子,我们就要搜索我们的素材库里是不是有包子,有哪些包子,如果需要现场制作,那么我们有哪些做包子的原料,等等。这些都准备好了,接下来的工作才能游刃有余。

为了使写作更顺利,我们应该在草稿纸上完成下面的表格:

三、写什么

上文提到,一道好的作文题,一般会有多个符合题意的立意角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考生有话可说,才能更好更公平地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否则便是废题了。近年来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在这一特点上体现得更加明显,绝大部分都是开放式的话题,立意的角度也非常宽泛,考生只要阐明自己的观点即可。比如2017年全国卷Ⅱ,我们可以把材料中的六句名言任意组合,得到10多个非常好的主题。2017年全国卷Ⅰ的主题就更多了,作文材料中给出了12个关键词,从美丽乡村到现代都市,从国粹京剧到万里长城,从中华美食到电子商务……你可以随意地组合,你也可以自由地谈论。面对眼前这么多的主题,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仔细权衡,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主题来写,这样才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

梳理出来的诸多主题,肯定有一些是我们不太熟悉的,如果选定它们,不但能写的内容少,而且也写不出很深刻的看法,所以这些主题我们可以果断排除掉。有的主题我们很熟悉,列举出来的素材也很多,对问题的分析也能很深刻,那么我们就可以选定这个主题。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会在两个甚至更多的主题之间徘徊,总觉得这几个主题都很好,写哪个都行,哪个都舍不得扔掉。这时候就要比较自己掌握的素材库中,哪个主题的素材更新鲜,哪个主题的素材类型更全面,从而做出选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操作,才能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主题呢?把握住三个关键词即可,一是角度,二是熟悉,三是新鲜。

所谓角度,就是面对作文材料中的几个表述对象,选择一个你最擅长的切入点。简单来讲,就是要选择站在谁的角度看问题。比如2017年北京卷,是写“说纽带”还是写“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如果选择写“说纽带”,是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写还是站在文化交流的角度写,是站在历史传承的角度写还是站在校园和谐的角度写;如果选择写“共和国,我为你拍照”,所选择的“画面”是经济方面的还是政治方面的,是艺术方面的还是科技方面的,是自然方面的还是人文方面的,等等,这些就是需要我们斟酌筛选的切入点。

所谓熟悉,一方面是指熟悉这個主题,自己有很多话要说,且能评得深刻,论得透彻;另一方面是指熟悉这些素材,选择自己非常熟悉的素材,写起来才能够驾轻就熟,如数家珍。比如2015年全国卷Ⅱ,如果熟悉并掌握很多生命科学方面的素材,那么就尽量写笃学敏思的大李;如果熟悉并掌握很多普通技术工人的素材,就尽量写爱岗敬业的老王;如果三者都不熟悉,可以考虑把三者进行对比,那样素材就相对丰富了。

所谓新鲜,主要是针对作文素材来说的,一方面是指时代感强,比如“共享单车、移动支付、黑科技”等;另一方面是指少有人用的素材,当然,这些少有人用的素材,一定是你非常熟悉而其他人未必熟悉的。比如很多学生的作文中写到梅兰芳,但是和他并称为“四大名旦”的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却极少有人写到;很多学生的作文中写王羲之,但是钟繇、张旭、董其昌等著名书画家却少有人写,甚至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他们的名字。如果你是一个京剧发烧友,如果你酷爱书画艺术,你完全可以选择这些少有人用的素材。物以稀为贵,这些素材都是非常新鲜的。

四、怎么写

有了素材,定了主题,就好像出门明确了方向,且备足了盘缠,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么,这“东风”要怎么写,就需要我们要认真考虑,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如何开头,如何收尾,如何点题,如何过渡,哪些素材在前,哪些素材在后,哪些素材详写,哪些素材略写,甚至还要考虑各部分的字数,等等。其实说白了,这个环节就是在做一个“排列、组合、包装”的工作。在上面几个环节中,我们准备了足够数量的素材,在此基础上选定了自己最擅长写的主题。接下来这个环节就是要设计文章的思路,给这些素材排列顺序,安排位置,然后给文章配上漂亮的外包装。比如准备好的几句名言,哪句放在开头,哪句放在结尾;找出几个名人事例或社会热点现象,哪些可以详写深挖,哪些可以合在一起构成一组排比;如何使用一些修辞或几个整句使语言更优美,等等。

建议大家不要过分重视写作技巧,思想深刻了,素材充足了,文章自然就出色了,否则使用再多的技巧也没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实用的思路,因为它符合人们交流表达的规律。毛泽东的很多政论文、鲁迅的很多杂文都是按照这个思路写的。

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写道:“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意思是说,画竹子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谋划,在心里构思出要画的竹子的完整形象,然后抓住时机“振笔直遂”,才能落墨不多而雨态风姿各得其妙,做到下笔如有神。画竹如此,作文亦然。胸有成竹,三思而后写,才能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反之,即使绞尽脑汁,也难写出令人满意的好文章。

【实战演练】

下面,我们按照上面说的审题构思的方法来做一个小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市民小刘悄悄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屏蔽了父母。“其实只是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发的朋友圈而已。”小刘坦言,父母自从半年前加入自己的朋友圈之后,就开始极度关注她的一举一动,“有些小情绪发着好玩,却被他们当了真,不断询问、劝说,让我哭笑不得。”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结合材料,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构思示例:

一、明确符合题意的立意角度(明白命题人要的是什么)

1.朋友圈应该屏蔽父母

(1)从孩子的角度立意:朋友圈有私密性;孩子渴望自由,渴望独立,避开父母,减少矛盾;只依靠朋友圈与父母交流,并不能使双方感情升温;部分内容进行屏蔽是最佳的选择。

(2)从父母的角度立意:应尊重孩子,不要以爱的名义管控孩子;关心要适度,过度的关心说教会让子女反感;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一定的代沟,对朋友圈内容不一样的解读容易引发亲子误会,更不利于双方交流。

2.朋友圈不该屏蔽父母

(1)从孩子的角度立意: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担心,搭建好与父母交流的桥梁。

(2)从父母的角度立意:通过朋友圈了解孩子的生活,拉近彼此的距离,也可以尝试通过家庭微信群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3.朋友圈屏蔽父母折射出的社会问题

朋友圈是如今人们社交的关键途径之一,其中值得讨论的话题很多,可以从孩子们报喜不报忧的心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閡、朋友圈里参差不齐的内容等角度考虑。

二、列出自己所掌握的符合题意的素材(明白自己有什么)

把自己所掌握的符合题意的素材罗列出来,比如父母偷看子女的QQ聊天记录、频繁访问孩子的QQ空间,偷看孩子的通话记录、手机短信,偷看孩子日记,搜查孩子的物品等等。我们还可以回忆平时在课外中积累到的一些名言警句,如龙应台《目送》中的“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当代心理学家武志红《巨婴国》的“父母将‘我必须全能或完美的婴儿式渴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变成‘你必须全能或完美”,等等。然后再进行比较,这些素材中,哪个方面你掌握得最多,哪个角度你写起文章来最有话说,在此基础上做出选择,确定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主题。

三、设计写作的思路、方法技巧等(设计怎么写)

明确了角度,备足了素材,接下来就设计怎么写。比如名言警句放在开头还是结尾,这几个素材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哪部分需要详写,哪部分可以一笔带过,等等。

完成以上三个步骤之后,再开始写作,这样你就可以“下笔如有神”了。

猜你喜欢
题意角度文章
三角、数列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一道中考题的五种解法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