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实施,整体推进,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2017-12-06 02:25李环
关键词:校本课程体系素养

李环

摘 要:学校成立于2003年,为实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和“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的培育目标,学校认真研究课程设计理念,以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课程设计三要素——“学习者的特征、社会目标与价值、知识和学科内容”为理论依托,充分利用学校、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实施特色校本课程,科学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了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科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2-006-02

0

一、校本课程的顶层规划

基于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和理解,结合学校多年来对校本课程规划设计的既有理念,我校提出了在校本课程顶层设计时需要依据的主导思路:第一目标主导,即学校想做什么;第二需求主导,学生需求什么;第三条件主导,即学校能做什么。

(一)指导思想

学校立足于学生成长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求,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科课程教材为蓝本,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同一目标和特色目标、共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在一起。

(二)规划定位

学校从四个方面入手为课程开发规划定位开发主题性课程:

找准自我成长切入点——面向生活,生成主题

找准学校生活整合点——关注体验,衍生主题

找准区域优势着眼点——突显特色,开发主题

找准时事要闻出发点——关注社会,深化主题

(三)责任分工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全面负责、教务处具体落实的“校本课程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校本课程的日常管理由教科室、教务处、政教处协同进行。教科室负责研究、制定课程实施方案与实施细则,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对课程实施的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总结经验、积累案例,负责学生“校本课程课学习档案袋”的建立与存档。教务处根据计划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和教学(活动)场所,协助教科室审定校本课程课题和计划,协助教科室、年级组、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对课程学习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与认定。政教处根据课程方案和细则制定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计划和方案,协助教科室、年级组、班主任组织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年级组、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对学生活動进行日常管理,协助教科室、教务、和政教处做好课程的实施、评价,完成“校本课程课程学习档案”的填写工作。

二、校本课程体系构建

(一)前期需求评估

我们运用“调查派”“问卷星”等网络调查工具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调查——课程需求调查,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对既有教材进行汇编。

(二)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我校校本课程课程课程资源开发遵循三个基本理念:自主学习,强调在活动中学生自觉地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直接体验,强调在活动中学生要亲身体验和实践科学结论的发现过程;个性养成,强调在活动中学生要逐渐养成独立、积极和创造性的人格个性。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关注学生学习“三个维度”实现,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课程文化的构建,我校积极开展“学生化”、“本土化”校本课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从学生兴趣出发,结合现实生活,开发课程资源

学校依据学生兴趣,开掘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开发校本教材《手工技艺》,编写五谷花、十字绣、剪纸、智慧结等校本课程资源包,给学生活动提供选择和参考。学校组建了学生模型制作兴趣小组,让学生既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学校开发校本教材《手绘T恤》,组织师生参观学习和收集资料,了解T恤的渊源历史,进而自主设计绘制T恤,提高了学生思维创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从地方资源出发,结合山海文化,开发课程资源

学校结合地域特色,以“关注地方文化”为切入口,从本地区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等入手,从“探寻家乡文化”“为家乡特产设计广告”“寻找家乡名人”“我们的民风民俗”“了解灿烂的民族文化”等角度,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体验、经历、参与中了解、热爱家乡,并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自觉的承担起建设家乡的责任。学校挖掘社会资源,依托开发区特有的人文、地理、经济资源优势,广泛联系并确立了一批较为固定的、学生喜爱的活动基地,如:①参观型基地(城市规划展馆、王懿荣纪念馆消防队、污水处理厂等);②实践型基地(学校种植养殖园、磁山地址公园、金沙滩公园等);③设计型基地(富士康工业园、通用汽车、3迪时空工业园等);④体验型基地(敬老院、烈士陵园等)。另外,我们还充分挖掘家长的资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校本课程提供场所、创造机会。

3.从学科整合出发,结合学科内容,开发课程资源

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校本课程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妥善处理校本课程课程与各学科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课题。我们在校本课程主题设计时,各学科教师利用自身学科知识,引导学生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注重实践活动与学科学习的“一体化”整合,拓宽了校本课程的内容领域。

4.从主题研究出发,结合专项活动,开发课程资源

学校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大型德育活动以及校园环境资源等,确定活动主题,开展专项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强调学生研究性学习,融入学生活动参与、过程经历和情感体验。

(三)构建课程体系

学校通过整合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建立校本课程体系。我校课程体系构架以“六大核心素养”为Y轴框架,体现课程内容的核心素养目标;以课程开设类别为X轴框架,体现课程实施的覆盖面及落实范围等维度指标,最终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实验中学学生素养课程体系。endprint

三、校本课程的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与实施过程中,学校坚持遵循全面均衡、以校为本、自主选择、优化整合以及科研引领的原则,使课程建设科学化、规范化。

(一)课程实施原则

1.自主——培养主体意识,鼓励主体参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学习为主。允许学生选择课程,选择教师,并能多次重新选择。

2.灵活——教学内容,实施策略不一刀切,以学生实际情况与课程特点而定,并且可以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修订课程的内容和方式。

3.开放——目标多元,内容广泛、方法多样,评价透明,要关注学生的参与,重视成果展示。采用评价量规与课堂展示活动等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二)课程设置

我校校本课程开设分为四类:

1.基础素养类课程

基础素养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开设的主要渠道是学科拓展延伸、班会课、自习课、活动课等,涵盖六个模块二十多门课程,所有课程均为必修课程。

2.自主拓展课程

针对初一学生开设自主拓展课程中的公共素养类课程,共六大类十四门课程,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不适合全面铺开走班,故采取教师轮换,学生不动的授课方式。每门功课的授课课时控制在四课时,每两个周教师轮换一次。

针对初二、初三学生开设自主拓展课程个性素养类课程——让每个学生个体都有特色的地成长,本学期共开设六大大素养类22门课程学生走班上课,每两个月定期选课,每门课程的授课课时限定8课时。

3.校内社团活动主要是在初二选修课的基础上,针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更加专业化的训练。在课程的设置上大胆放手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

4.主题综合课程

自开展核心素养研究以来,许多学校都在研究校本化的学生核心素养问题。我校的主攻方向在于对核心素养进行校本化的理解、转化,形成校本化的表达。校本化理解,重在领会核心素养的价值、意义,以及具体的规定要求;校本化转化,重在将“国家标准”转化为学校落实的行动计划或方案,落实在课程、教学、评价、管理的各个方面;校本化表达,重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在全面理解、执行的基础上,明确更强调哪些,需要拓展什么,以更彰显校本特色。我们只有确立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课程体系”中的基本点作为课程开发的定位点,才能解决好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才能在纷繁的课程中思路清晰,明确目标,行动一致,达成核心素养培养之目标。所以,让核心素养在我校的课程上获得落实,我们的校本化表达是: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合,以一个主题作为引领或者线索,尝试开发主题综合课程,一个主题包含了多个门类的学习内容,综合多种学习方式去完成,最终学生在对这个主题的学习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更好的落实培育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育人目标。

我们选择了设计本校的主题综合课程作为切入点,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用课程做舞台,让他们进行多样化的、自主性的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很好地辅助提高学科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的影响力。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一)建立健全制度

1.学校建立了课时保障制度

教务处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学校督导室负责课时执行情况的督查;德育处不定时举行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落实情况。

2.学校落实了课程研讨制度

以年级为单位成立课题项目研讨小组,每星期召开研讨会议,主要讨论活动进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保障活动的有效开展。教研组每周一次活动,每月推选一位教师,执教综合实践活动研讨课。教科室具体负责主题沙龙活动,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和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或现象选题,举行讲座,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起到推进作用。

(二)完善课程评价

1.对课程评价

我们每一个课程的开发都有跟踪,教研组为单位开发,开发后提交教学委员会审查。列入学期校本课程计划开设一学期后,所有开设课程接受学生问卷调查评价,针对评价结果进行改进提升。如果学生对此课程提出的问题较多或是选课学生太少,此课程会被列入淘汰课程。如果连续两个学期选课太少,此课程被淘汰。

总之,对课程本身的评价要注重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校本课程不断革新、不断适应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机制。

2.对教师评价

许多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教育价值是普遍认同的,但教师一方面要保证自己学科教学的量与质,另一方面又要自主开发新的课程,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時间和精力。所以学校主动建立激励机制,在新修订的《开发区实验中学教育教学评价方案》中,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开设作为突出单列的一个重要评价项目,细化考核要求,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3.对学生评价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数量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必修学分固定,选修课程中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如举办成果展示课等,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大胆尝试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与路径。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收获的是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还有学生素养的提升。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以校为本课程开发基地”,有五名教师先后获得校本课程省级、市级优质课,有三十余名学生在各级各类的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无论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学生潜能的挖掘与培养还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这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开发区实验中学还走在探索的路上,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以研究为起点,以研究为支撑,以研究寻找前进的方向,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工作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体系素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