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国
三月里,我独自行走在幽静的乡间小路上,眼前的油菜花金黄一地,热烈一片,蓬勃灿烂。这种质朴的生命力感染着我,让我不由得想到最近阅读的教育家林格的《教育的温度》这本书。阅读这本书时,总感觉自己被明媚的春光笼罩,他的语言和思想如眼前的油菜花那么灿烂夺目,让我感到温暖并心生思考。
在林格的书里,总能让你感受到一位教育者的炽热情怀,他有自己对教育现状和问题的洞察和思考,还将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入自己的理念中。他更有实践出真知的行动力,他“做”出来的学问,给人以莫大的启迪。
给内心一份自由
林格在书中多次提及的一个词是“心”,他认为育人要从育心开始。当今教育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内心普遍“营养”不足。教育大环境的浮躁,使得孩子的内心缺乏关注、缺乏“营养”。在这个时代,我们如何控制自己不良的欲望,实现内心的安稳和回归呢?教育就是要给人内心寻找自由的一种可能。
书中的一个故事里,把人的心灵比作一片田野,上面有杂草。如何去掉杂草?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田野里种上庄稼。教育者就是农夫,给师生彼此心灵的田野松土、播种、浇水、施肥,让爱和一切好的思想成就孩子,让有利因素滋养人的内心。正如养树重在养根,育人重在育心,教育就是解放人的心灵,给人足够的生长空间。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育就是水,“水至柔,其利无边”。教育应如水,在潜移默化中了无痕迹地荡涤学生心灵成长中偶然的污垢。反思现在的教育,“速成”观念盛行,教师缺乏对自身和学生心灵的“打磨”,缺少与孩子灵魂的交流。这就使得孩子心灵的田野变得荒芜,杂草丛生,以至于失去了讓“庄稼”生长的空间。
书中说“在平常中守中,在守中而自在”,颇有禅的意蕴。生命中有许多物的变幻、境的变迁,我们要修炼的是强大的内心,一颗不被外物左右的平常心。对于教育,我们更要修炼一颗平常心。只要把握教育的本质,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发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这样一路坚定地走下去,就一定会到达满目美景的“桃源胜境”,在不期间遇见教育幸福。
给行动一缕阳光
让教育回归本原,深扎教育之根,给予孩子自由驰骋的空间,是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此后,需要的就是阳光和雨露。书中说:“我们的教育最缺乏什么?不是爱,更不是教学艺术,是温度,是基于人性所需要的精神温度,是让孩子心灵富足和自豪的精神温度。”有了阳光雨露,有了适宜的气候环境,草木才能旺盛生长。在教育中,我们要用真心换真心,用真情唤真情,让阳光照进孩子的心间,用自身的一言一行教化孩子的心灵,培育孩子的感恩心、责任心、爱心,这样的教育才散发人性的光辉。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教育不是体现在高阔的言论中,教育者不能只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教育要体现在点滴行动中:当学生因失败而伤心失望时,要用温和而充满能量的语言给予鼓励;当学生因犯了错误而手足无措时,要宽容并及时指明方向;当学生说出不同见解和看法时,要尊重他们并与之深入探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更要伸出援手,让他们感受春天般的温暖。给他们一个微笑,你会收获一个春天。教育者的幸福感来自于实实在在的“做”,要用贴心的行动让学生感受美好,涵养精神。
学者熊培云说:“我们最不缺的是极端的力量,最缺乏的是温和而坚定,自由而热烈的力量。”教育者应该积蓄后面这种力量。面对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你是放弃了,还是坚定下去?面对学困生,你的热情有没有冷却?我们有没有给学生一种自由温和的力量?学生在这种力量下,改变了多少?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也不能离开人性的温度。缺乏这种有温度的力量,教育行为很可能适得其反。让教育温暖着地,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精神的温度,而不是空中楼阁,遥不可及。
林格说:“我们要说有温度的话,上有温度的课,写有温度的字。”这是对教育者的具体提醒。教育者在正确的不断行动中就会看到奇迹,就会修正完善自我,就会在迷茫和艰难时顽强忍耐。通过行动,才会有方向有目的地传递温暖的力量。
给生命一朵鲜花
林格说:“命运就是你周围的人。”林格把对教育的观照放入了对整个人生的体悟中。在他看来,教育者的生命底色和人生厚度取决于他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相处程度。也就是说,教育者要处理好家庭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与同事的关系等等。因此,“周围的人”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种“因”,只有捍卫这种“因”,珍惜这种“因”,用心浇灌这种“因”,命运才能如意。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林格的理念同样如此。唯有这样,教育者才有生命花开,才能遇见幸福,感到满足,才会有更多的精神温度传递出去,也就有更多人感受到教育的力量。
把花朵从花瓶中取出,栽在这土壤里吧,让阳光雨露给它滋养,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由生长,就像眼前的油菜开花、结籽、生长,这是快乐的姿态、幸福的模样。
合上这本《教育的温度》,我不禁反思自己在教育中感受到什么,它留给我什么?我的一言一行有没有体现教育的温度?幸福也许是一种信仰,一种信念,值得我们追寻,更值得拥有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