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现行各个版本语文教材都是以“主题单元”的方式进行编排的。这样编排教材虽然有很多的好处,但单元内课文文体差异太大,使得语文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寻找每课的语言文字运用点,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为此,作者将“提升阅读素养 强化文体意识”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在研究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关注内容到关注语用——“一得”意识
改变在理解文章内容上兜圈子、在情感体会上做文章的做法,重点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并且每篇课文中落实一个语言文字运用点,力求做到“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发现,每篇课文由于文体不同,“一得”的点也不同,这样,每课的“一得”是散点式、碎片化的,学生难记、教师难找,更难做到“得得相连”。于是将研究的内容上移。
第二阶段:从关注一篇到关注一组——“序列”意识
不只是关注每一篇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点,而是把整个单元的内容放在一起,结合学生的年段特点,结合单元编排特点,整体设计一个单元的运用点。这样研究后发现,语言文字运用点有序了,在一个单元中进行有层次的训练后,学生学习得更扎实了。但同时也发现,单元和单元之间的语言文字运用点缺少系统性、连贯性。有的单元与单元之间有重复的语言文字运用内容,有的单元和单元之间又出现跳跃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很难把握。于是,把研究的内容继续上移。
第三阶段:从关注一组到关注一类——“文体”意识
這个阶段,按文体进行归类,找到每个版本教材中相关文体的课文,通过对比研究、归纳研究得出相同文体的总体教学目标,再把目标分解到不同学段、不同学年甚至不同学期。然后结合每个单元的教学要求,每篇课文的自身特点重新设计语言文字运用点,并梳理出不同文体教学的一般策略。这样,教师在教学中目标清晰,操作方便。到目前为止共梳理出低年级故事、童话、寓言、小说、诗歌、说明性文章六种文体的目标及策略。这样的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目标更明确,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更准确。
本组文章从小说、诗歌、说明文、寓言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以飨广大读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