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中,甘桂荣,廖波,李彦,吴东
(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江西 宜春 336000)
--临床研究--
农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影响研究
刘世中,甘桂荣,廖波,李彦,吴东
(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江西 宜春 336000)
目的探讨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农疗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农疗组,各30例,对所有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所有农疗组患者采取农疗辅助,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农疗组患者治疗1年后PANSS阳性、阴性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农疗组患者治疗1年后IPROS、SSPI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农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康复效果。
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农疗;精神症状;康复效果;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是病因尚不明确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中发作。当前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约有10%患者存在攻击行为,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给社会及家庭均带来极大负担[1]。精神分裂症属于慢性疾病,许多患者受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常需长时间住院治疗,许多患者长期脱离家庭、社会,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均受到极大影响,也直接影响患者回归社会,影响患者预后。目前康复训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重点内容,且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康复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疗效及社会功能。农疗是康复训练的一种,本院为了解农疗对患者疗效及社会功能的影响,对6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了农疗辅助治疗,并与常规药物治疗实施了对比,以下就治疗效果行回顾性总结。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农疗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6.5±8.2)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7.6±4.3)年;农疗组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6.4±8.5)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7.7±4.5)年。对常规组与农疗组患者临床资料实施独立样本检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实施比对。
纳入标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阳性症状较为平稳患者;临床检查并参照《ICD-10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1年;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配合治疗。排除标准:恶性肿瘤及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妊娠或哺乳状态患者;癫痫疾病患者[2]。
1.2 方法 对所有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如奥氮平片治疗。
对所有农疗组患者采取农疗辅助治疗,进行农疗前由相关管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农疗的相关注意事项、安全知识及相关农业知识,进行培训后才能进行农疗过程。在农疗康复基地中将基地划为小区域,分为花卉区、果树区、蔬菜区,并设立休闲区,在休闲区内设置相关休闲设备、娱乐健身设备等。进行农疗过程中,由管理员指导患者进行整地、施肥、瓜果种植播种、浇水、除草、采收等,每天农疗时间>1 h,每周农疗时间5~8 h,可根据患者实际体力状况及耐受状况调整劳动时间,患者劳累时及时停止劳动,指导患者在休闲区休息,避免患者出现心理抵触;农疗过程中,管理人员加强巡视,及时给予患者指导,并预防安全事件发生;在劳动后及时对劳动状况进行点评,对于表现良好患者可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并定期组织相关劳动比赛,设立适当的奖金作为奖励[3]。治疗时间为1年。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症状状况。采取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评价,评价内容分为阳性症状(7项)、阴性症状(7项)、一般精神病理症状(16项)三类,每项1~7分,分数越高患者症状越严重[4]。②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康复效果及社会功能状况。康复效果采取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评价,共36项,每项0~4分,分数越高患者疗效越差。社会功能采取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进行评价,共10项,每项0~2分,分数越高患者社会功能越差[5]。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软件行数据处理分析,精神症状、康复效果、社会功能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症状状况分析 农疗组患者治疗1年后PANSS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症状分析(±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症状分析(±s,分)
注:与常规组相比,aP<0.05
项目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症状总评分常规组(n=30)治疗前21.5±2.430.6±4.335.4±2.587.2±4.6治疗1年20.4±1.828.4±3.531.1±2.487.1±4.2农疗组(n=30)治疗前21.6±2.130.5±4.135.5±2.380.5±3.1治疗1年18.7±1.9a 23.1±2.7a 22.4±2.1a 63.2±3.4a t值3.5586.56714.94220.594 P值0.0010.0000.000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康复效果及社会功能状况分析 农疗组患者治疗1年后IPROS、SSPI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康复效果及社会功能状况分析(±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康复效果及社会功能状况分析(±s,分)
注:与常规组相比,aP<0.05
项目IPROS SSPI常规组(n=30)治疗前73.5±8.415.7±2.1治疗1年55.2±7.412.4±1.8农疗组(n=30)治疗前73.4±8.115.6±2.4治疗1年36.5±6.9a 7.8±1.6a t值10.12310.462 P值0.0000.000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表现为慢性或亚急性起病,患者常出现知觉、感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部分患者随病情加重将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导致不良行为出现,威胁患者及家属身心安全[6]。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长,治疗难度较大,病情反复发作,患者多采取封闭式医院管理,但患者长期住院将引起患者与家庭及社会接触逐渐减少,将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影响患者回归社会。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见方式,但临床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多能改善患者阳性症状,对于患者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改善效果不佳,因此难以改善患者社会功能[7]。农疗是临床康复治疗的常用方式,主要是通过实施适量农业劳作配合康复治疗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生活技能,促进患者机体恢复的常用康复训练方式[8]。本次研究中农疗组患者治疗后精神症状、康复疗效及社会功能与常规组相比均明显较优,且在精神症状方面,农疗组患者阴性症状及一般症状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01),说明农疗有效改善患者康复效果,为患者回归社会提供基础,且农疗可能通过改善阴性症状及一般症状来改善阳性症状。农疗优势较多,包括:①采取农疗时保证患者适当劳动,可促进患者身体机能恢复;②农疗时患者可在劳作中转移注意力,减轻病态体验,改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康复;③农疗中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管理人员之间交流互助增多,可提升患者交流能力,可改善患者社会功能,为回归社会提供基础;④农疗时加强对患者的鼓励、表扬、奖励可促进患者认知自身价值,提升患者生活信心及农疗积极性,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此外,在殷瑞玲[5]的相关研究中提出对农疗患者给予适当经济补偿可通过减轻家庭负担来改善家属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尚未涉及患者与家庭关系之间的细化研究,在未来研究中可进行进一步深入探讨,了解农疗的更多优点,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依据。
综上所述,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农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康复效果及社会功能,运用价值高。
[1] 郝军锋,王美,刘联琦,等.多专业团队介入农疗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3(10):43-45.
[2] 张士巧,崔卫东,赵幸福,等.“小组式”农疗改善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2(7):967-970.
[3] 刘建明,何东东,汤景文,等.系统化农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20(3):41-42,52.
[4] 易海华.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10):155-156.
[5] 殷瑞玲.农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康复作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0):147-148.
[6] 李日照,王学林,孟劲标,等.协助式农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5,45(5):47-50.
[7] 张士巧,崔卫东,王岚,等.农疗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的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128-129.
[8] 江细英,晏星辉,付吉.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1):103-10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4.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