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腊 武思标 刘 莹
(1.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2.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交通干道沿线乡村风貌整治规划研究
李 腊1武思标1刘 莹2
(1.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2.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以交通干道沿线乡村风貌问题为导向,从空间格局、建筑风貌、周边环境和地域文化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车溪村为例,提出通过正面清单引导、负面清单限制的规划引导措施。
交通干道,风貌整治,负面清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风貌越来越受到重视。伴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众多乡村过度模仿城市、风貌同质化等现象层出不穷。交通干道沿线乡村由于其特殊的区位和发展条件,周边集聚了大量的村庄节点、居民点等,往往代表了一个区域的风貌形象。因此,在保证交通干道沿线村庄特色的前提下,有效的进行乡村风貌整治和实施指导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必要性。
乡村地区地域广阔,交通干道经常穿越村庄内部,对干道沿线居民点分布、空间结构等影响很大。对于交通干道沿线乡村,因为其特殊区位和区域特点,乡村风貌在空间格局、建筑风貌、周边环境和地域文化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2.1空间形态杂乱,乡村格局不成体系
由于建设过程中缺乏规划指导与有效管理,交通干道两侧居民点分布较散,空间形态杂乱,乱搭乱建现象严重,不利于沿线乡村空间的合理布局。交通干道作为一种线型空间,其两侧空间景观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动态变化,沿线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景观风貌是乡村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无序的空间形态导致沿线乡村风貌特征杂乱,乡村格局不成体系,影响了乡村的有序发展和整体风貌形象。
2.2建筑风格各异,沿线风貌缺乏整治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建筑可选取的样式和材料增多。在村民自主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具体的规划引导措施,许多乡村出现建筑样式杂乱、建筑色彩花哨、建筑高度不均等问题。大量居民点集聚交通干道沿线,沿线两侧建筑风格各异,临路风貌尤显杂乱。部分路段居民点较多,有商铺设置时,临路没有统一规划的招牌样式、雨棚等也会影响沿线风貌的统一性。
2.3忽视周边环境,环卫设施较为欠缺
乡村周边自然环境作为乡村风貌的基本构成要素,对整个乡村的风貌特色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乡村风貌与城市风貌重要的区别。但在追求便捷交通时,自然环境经常被人为破坏,特别是在可建设用地较少的山地乡村,沿线乡村风貌的延续性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同时,交通干道沿线较长,很多乡村环卫设施未全面覆盖,局部地区乱堆乱放的现象也严重影响乡村形象。
2.4地域文化缺失,乡村建设趋同城市
乡村风貌作为乡村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等综合作用的产物,其构成要素不仅有外在的物质空间载体,也有内在的文化构成要素。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域文化正在逐渐衰退,乡村建设趋同于城市,原有的乡村风貌被破坏。交通干道沿线由于与外界接触紧密,其代表的文化特征更易被外界感知,对于干道沿线的乡村特色营造显得更加重要。然而现在各地千村一面,城市化的村庄居民点比比皆是,脱离了原有的乡村肌理与地域文化。
针对交通干道沿线乡村的客观条件和资源特色,在风貌整治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现状问题,统筹协调交通干道与村庄之间的关系,合理制定整治策略,对乡村风貌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治理,见图1。
3.1空间格局上,分区分类控制引导
根据交通干道沿线乡村风貌和村庄结构特点,比较车辆速度、视线遮挡、距离远近等因素,有针对性的规划控制引导,依据是否能看清建筑细节、轮廓等进行类别划分,在此基础上对沿线乡村提出不同的村庄定位、整治重点和引导措施,增强整治规划的可实施性。
3.2建筑风貌上,彰显特色和谐统一
交通干道沿线乡村建筑修建年代不一,需要从建筑质量、色彩、层高和建筑后退进行分类整治。修建年代较近的建筑质量较好,立面多为瓷砖,体量较小,样式单一,可以分类引导,修建年代较早的建筑可依据自身情况,进行主体结构改造或者立面更新整治,对于违建或者临时建筑进行拆除。为了确保区域风貌和谐统一,建议对建筑色彩和层高进行控制,同时对交通干道建筑后退进行严格把控,避免对交通干道产生干扰。
3.3周边环境上,尊重自然整治卫生
合理保护交通干道周边环境,分区分段种植多样化景观植物或者合理整治美化当地植物,提出村庄环境绿化美化措施。同时确定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对交通干道沿线垃圾进行定时清理,对干道可视范围内的杂物、河流沟塘、乱搭乱建进行整治处理,做到交通干道可视范围内无垃圾杂物,保障干道沿线的环境美观。
3.4地域文化上,注重文脉有效引导
充分尊重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对村庄原有建筑风格、色彩、材料、样式、装饰等进行统一分类整理,提取当地特色文化要素,在风貌整治过程中进行有效引导和控制。同时,鼓励规划编制单位和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加强风貌整治的维护管理,防止后期管理不善带来新一轮的风貌改变。
以交通干道沿线乡村风貌的问题为导向,从空间格局、建筑风貌、周边环境和地域文化四个方面对乡村风貌整治规划进行探讨,以宜昌市土城乡车溪村为例,尝试对乡村风貌整治规划提出合理的建议。
4.1宜昌市土城乡车溪村现状
土城乡车溪村距宜昌中心城区18 km,现有农户2 250人,是湖北省第一个散居少数民族村,村内有4A级车溪民俗风景区,自然资源丰富,民俗气息浓厚。
241国道宜昌土城段在车溪村内约1 km,周边集聚了四个村组近1 000人,约占全村人口1/2。村委会、卫生院、车溪景区入口等重要节点均在国道两侧,沿线建筑分布较多,但空间集聚性较低。
4.2规划策略
为塑造良好的交通干道沿线风貌,体现土家文化特色,同时考虑车辆在快速行驶过程中的视觉感受,应根据不同的视距范围进行分区分类引导,对重要节点、重点地段进行严格把控,促进乡村风貌和谐统一,具体包含以下策略:
1)以点带面,分类引导。
注重节点打造,充分考虑车溪民俗风景区对车溪村的影响,对车溪村入口等重要节点进行合理规划建设,加入土家文化符号,提升沿线区域文化认同感。
通过对沿线视域范围内的建筑按照与干道的距离和可辨识度进行分类,以能看清门窗细节、可看清门窗轮廓、可看清整体轮廓及色彩、仅看见模糊形象分四类,重点对前两类进行整治改建。采用土家民居风格,在整治过程中保持并延续街道原有风貌特色,拆除违建,强化建筑细部表达,同时对沿线建筑的空调机位、店面招牌等部位进行着重处理,使建筑形式和功能要求紧密结合,突出整洁、明快的建筑外观形式。
2)延续文脉,分段控制。
车溪村现有建筑体量小、外观形式较单一,应充分尊重现有建筑的本质特征,在沿线路段功能分布基础上,对风貌进行分段控制。结合周边环境,配合车溪旅游规划建设,划分出土家风情、田园风光、乡镇新貌等主题路段,对每个主题注入相应文化要素,确定相应的建筑样式,做到和而不同。
对土家风情段建筑进行立面粉刷、增加建筑细部、门窗细部构造等,合理布置地方景观植物,增强土家民俗乡村气息。对田园风光段,主要整治沿线景观环境,避免沿线干道植物无序遮挡,影响乡村风貌的延续性和整体性。对乡镇新貌段则在原有乡镇风格建筑基础上进行土家民俗要素的补充和改造,同时避免人为造成千村一面。
3)整治环境,分区布置。
为保护车溪村沿线风貌,打造良好的干道沿线乡村风貌,应在整体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对乱搭乱建构筑物进行有计划的拆除或者采取绿化植物进行遮挡。通过分区整治,结合周边居民点大小和人流量情况进行合理布置,避免造成设施浪费。
对于沿线水体及植物景观,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山林植被,不盲目追求景观植物多样化,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茶园、橘树等,将经济作物打造成一条靓丽的风景线,营造良好的景观空间。
4.3规划引导
由于风貌规划的非法定性,在编制过程中往往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评价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很难保证与预期相符。为了更好的促进风貌整治规划的实施,避免千村一面,在不限制村民自主创造力的基础上便于后期实施管理,在此提出了正面清单引导,负面清单限制的原则,通过公众参与,促进乡村风貌的规划引导和管理控制,保证乡村风貌的和谐发展。
1)正面清单引导,负面清单限制。
在风貌整治过程中,一方面为了保证乡村风貌和谐统一,一方面为了保证村民自主设计住宅的权利,可以以正面清单引导、负面清单限制来进行双向引导,这有利于避免现今风貌整治规划中短期形象塑造与长期乡村发展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后期管理维持风貌和谐统一,但又不失一定的创造性,见表1。
表1 正负面清单
2)强化过程管理,全程公众参与。
在整治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在实施中注重突出乡村特色,强化过程管理,保证乡村风貌整治的顺利实施。同时积极倡导公众参与,村民应是村庄建设的主人,是乡村风貌的缔造者,为了维护干道沿线乡村风貌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后期管理维护和改善,保持乡村风貌长期和谐统一,历史文脉得以延续,公众参与必不可少。
随着时代的变迁,乡村风貌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交通干道沿线乡村风貌作为一个区域的形象窗口,如何对交通干道沿线乡村风貌进行合理的整治规划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车溪村实例提出相应规划策略和引导措施,期望通过正面清单引导,负面清单限制的方法为乡村风貌整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1] 戴蓓蕾.土家族民族乡镇风貌规划研究[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16.
[2] 徐从广.乡村旅游道路沿线景观风貌规划研究[J].安徽建筑,2014,21(4):22-23.
[3] 胡 丹,陈 建.成都周边道路沿线民居风貌改造研究——以大邑到西岭道路沿线为例[J].四川建筑,2013,33(5):71-73.
Planningandresearchonruralstyleimprovementalongthetransportartevy
LiLa1WuSibiao1LiuYing2
(1.CollegeofCivilEngineeringandArchitecture,ThreeGroupsUniversity,Yichang443000,China; 2.SchoolofArchitecture&UrbanPlanning,ShenzhenUniversity,Shenzhen518000,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ur aspects of spatial pattern, architectural styl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regional culture, which is guided by the problem of rural style along the traffic arteries. Taking Chexi Villa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lanning and guiding measures through the positive list and the negative list.
traffic arteries, style rectification, negative list
1009-6825(2017)32-0010-03
2017-09-04
李 腊(1992- ),男,在读硕士; 武思标(1970- ),男,副教授; 刘 莹(1994- ),女,在读硕士
TU982.2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