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谣言你还在信吗?
流言:最近,有篇流传甚广的文章《石化清洁剂是人类致命的杀手》,号称清洁剂会诱发癌症。
真相:日常使用洗涤剂健康问题不必担心。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洗净能力的主要来源,其经口毒性属于“低毒”和“实际无毒”等级。日常生活里,除非一口气强行灌进大量洗涤剂,平时洗涤东西经皮肤摄入的量比起毒理实验的口服摄入量可以忽略不计。而洗涤剂中的磷酸盐对人体相当安全,生物调节酸碱平衡的主要手段就是体液中的磷酸根,临床上也有非常多的注射剂采用磷酸盐配方。
“荧光增白剂致癌”也是以讹传讹,欧盟2004年和日本2007年就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评估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都未发现其对人类有明显的急、慢性毒性。
但是,使用洗涤剂产生的污水存在污染环境风险的,这可能反过来危害公众健康。因此,避免滥用,治理污染,改进生产工艺才是该做的。
流言:许多电视剧频道都会播出那种神奇高科技减肥仪器的广告,比如通过各种方式让你在运动(甚至不运动)的时候浑身颤动,就能加速脂肪燃烧的减肥神器。
真相:美国奥古斯塔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拿小鼠做了个实验。研究发现,“全身震动”居然真的可以模拟出一些类似正常运动的效果。
但是,实验中用到的小鼠有两种,一种是专门经过基因改造的“糖尿病”胖小鼠。用人类做类比的话,那可不是普通的胖子,而是患有糖尿病、血脂异常的肥胖症患者;另一种是基因正常的胖小鼠。很遗憾,对这些基因正常的小鼠胖子们来说,至少在这个强度下,不管是哆嗦还是走路,肌肉和血糖的指标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改善。
其次,它们是老鼠,不是人,而且即便是小鼠也没有减肥,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长胖的趋势,而且是患有肥胖症的小鼠长胖的趋势,对正常的小鼠收效甚微。
至于人类的减肥嘛,哆嗦看来是没什么用喽。
流言: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晚上喝了酒之后能够很快入睡,因此认为喝酒有助于睡眠。
真相:研究表明,酒精最初会使人昏沉欲睡,确实能缩短入睡时间,看似对睡眠有益;但随着酒精代谢,其实会损害人们后半夜的睡眠质量,引起失眠与多梦等,使整体的睡眠质量下降。所以,睡前喝酒并不能增加总的睡眠时间,反而有可能使睡眠变浅,不利于睡眠。
流言:各大媒体和网络上一直有句话:“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只能再存活4年。没有蜜蜂,没有授粉,没有植物,没有动物,也就没有人类。”
真相:“蜜蜂消失后,人类只能活四年”这句话能一直流传,是假借了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光。从1994年开始,这段话就开始频繁见诸各大知名报刊,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或写下过这样的言论。
这一说法过于极端,但蜜蜂与人类的关系确实非常紧密。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蜂保护与生物安全研究室主任刁青云提供了一组实验数据:通过蜜蜂授粉的作物普遍增产在10%以上,其中油菜作物可增产30%,荔枝更是达到增产100%,另外,蜜蜂授粉还可以减少人类使用植物激素,种子和果实的质量和口感普遍会更好,因此也可以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流言:近日,一则标题为“请务必转发到朋友圈”的消息在朋友圈疯传。消息中称,一名医生分享了一个6人伤亡的事件,受伤原因是在厨房煮饭菜时使用了手机。在厨房接听和拨打电话,与在加油站使用手机一样危险。
真相:燃气行业负责安全生产的专业人士表示,厨房内引发爆燃事故,必须满足三个条件。首先是发生燃气泄漏,燃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其次,厨房处在一个密不透风的封闭空间。最后,明火或有电流通过产生一定的能量,从而引燃气体。厨房同时满足前两个条件就很难,手机更不会产生大量电流引发爆燃。即使各方面条件已经满足,做饭时的明火比接打手机可能产生的弱电流更易引发爆燃。
流言:很多人买土鸡蛋的时候,都觉得蛋黄越黄越好,是各种阿姨的“经验之谈”。
真相:鸡蛋里的黄色是由于类胡萝卜素导致的,比如最常见的叶黄素。叶黄素是植物成分,鸡本身无法合成,只能从饲料或饮水中获取,著名的“三黄鸡”的黄色就来自于此。在鸡开始生蛋之前,黄色物质主要沉积在嘴、鸡爪、皮和脂肪。当鸡开始生蛋的时候,黄色物质逐步向卵巢转移。蛋黄的成分是从外部一层一层覆盖上去的,所以有时候会出现内外颜色不一致的情况。
因为大家似乎都偏爱更黄的鸡蛋,所以深色蛋黄的鸡蛋价格比浅色的卖得贵,而养殖户为了让鸡蛋变黄,正如上面所说,给鸡补充叶黄素就行了。
事实上,蛋黄不黄鸡蛋跟营养关系不大,鸡蛋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脂肪、卵磷脂和维生素、矿物质等,叶黄素虽然属于营养物质,但它在蔬菜中十分丰富,所以鸡蛋颜色的差异对营养价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相同饲养方式下,不同品种的鸡蛋在营养上差异并不大。同一品种的鸡,在山地散养、平地圈养和笼养模式下,喂同样饲料,鸡蛋营养价值也基本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