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029)
浅析治愈系文学的社会价值
——以《偷影子的人》为例
魏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9)
近年来,“治愈系”已经从生僻晦涩的术语变为风靡一时的大众词汇。伴随着马克·李维《偷影子的人》畅销国内外,“治愈系文学”大行其道,形成了一种主要以青年人为受众群体的独特的社会现象。事实上,“治愈热”的背后,投射着社会转型的集成影像,即迅速的社会流动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笔者认为,分析治愈系文学的社会价值,对于了解青年人的心理状况,从而找到调适现代社会压力的方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治愈系;青年人;社会转型;社会价值
“治愈系文学”作为一种新型文学形式,为文学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法国“治愈系”作家马克·李维连续12年引领法国文坛阅读风潮,被称为“法兰西学院公刊”的法国第一大报《费加罗报》更是把“法国年度最畅销小说家”的头衔颁给这位享誉文坛的作家。《偷影子的人》是他的第十部作品,清新浪漫的气息和温柔感人的故事相互交织,是一部唤醒童年回忆和内心梦想的温情疗愈小说。笔者通过对《偷影子的人》的多角度分析,旨在说明其代表的“治愈系文学”的社会价值。
治愈系在日本语境中指的是能够抚慰心灵,给人以持续,恒久,连续的舒畅感的一系列事物。而提到日本的“治愈系文学”就不得不提到当今两大享有国际声誉的作家村上春树和吉本芭娜娜。如果把治愈现象放在全球领域的视野之中,就不难发现,伴随着现代社会非理性的发展,很多背负极大压力的尤其是青年人在“治愈系文学”中寻求着美好和慰藉,而这种现象在中国和法国都很突出。对于后者来说,马克·李维的诸多作品都笼罩上了“治愈”的影子,像《伊斯坦布尔假期》,《如果一切重来》,《七日即永恒》等。而对于中国,张小娴的作品在香港广受好评,而被称为“治愈系小王子”的马亮擅长捕捉生活的小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话般梦的色彩,更是以别具一格的“无标点”写作风格赢得了众多白领的心。《偷影子的人》作为马克·李维代表作之一,创下了“比影子消失还快”的销售速度,故事围绕着一个老是被班上同学欺负的瘦弱男孩,拥有“偷影子”的神奇能力之后帮助他人实现梦想,找到幸福的故事。
一方面,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来看,“自我”和“超我”在文章中既有矛盾又有融合。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本身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它们之间通过一定的机制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格。本我是由遗传获得,遵循“快乐原则”,处于心灵最底层;中间一层的是自我,它按照“现实原则”来行动,也就是理性的判断;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最上层,运用道德和良知来约束本我,支配自我。《偷影子的人》这部作品通过主要的人物关系展示了“自我”和“超我”的矛盾对于建立人际关系和真诚社会的阻碍。“自我”在逐渐迷失,而“超我”的约束和支配作用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困住了想与人坦诚相待的心灵。在小说的前几章中,高大凶悍的马格总是欺负矮小瘦弱的主人公,直到主人公听见马格“影子”的倾诉,才知道马格生活在一个没有爱没有关心的家庭中;伊凡是学校的守卫,是主人公在学校的唯一朋友,他在火灾之后与小男孩倾诉关于他母亲和那封被火烧焦的信的过往,但是主人公从“影子”那得知,原来那封信根本就不存在,伊凡骗了他,但是幸运的是在主人公的真诚劝说下,伊凡决定离开学校,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和幸福;吕克是主人公的发小,继承着他父亲的面包店,但是他的“影子”却把吕克当医生的梦想告诉了主人公,继而给了吕克一个大大的惊喜;小说的女主角是一个患有耳聋的善良女孩克蕾儿,两人儿时度过了美好的放风筝的时光,然而时过境迁,主人公不知如何面对这份感情,直到女主成为一名大提琴手,与其它男子相伴,他才决定“偷”克蕾儿的“影子”,并勇敢得追求幸福。另一方面,从读者与文学作品的关系上看,《偷影子的人》较之传统经典文学,确实不是承载人类知识传输使命的佼佼者,但是简单的情节却拥有一种特殊的魔力,即触动人心。这种感动不同于仅仅作为旁观者看待他人故事时引发的怜悯之情,更是让读者以为自己就是主人公,或者是在学校角落思念亡母的伊凡,又或是让自己回忆起青春年少的故事和经历,即所谓的共鸣。读者能够走进书中继而返回现实并主动将其境遇与作品对照,引人反观自身,进行自省。这样看,读者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互通的。
青年群体之所以成为治愈系文学的主要读者,就是因为治愈系文学以崇尚自然和自我认知为特征。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乡野的边界已被各种高楼和交通线路所覆盖,自然环境也不如当初清新净澈,年轻人蹒跚于社会丛林中,追求体面的工作和美满的家庭,却被现实击打得遍体鳞伤。法国也是如此,沉重的税务已经让青年人不堪重负。经受着身体与心理压力的年轻人在治愈系作品中如同找到了净土,找到了可以安放灵魂,休养生息的逸世,在这里他们可以尽情得释放压力,舒缓情绪,找到面对未知的微笑和力量。研究治愈系文学的社会价值,对于辐射整个社会的发展,找到合适的减压方式有重大意义。
[1] 韩思齐.日本“治愈系”的文化分析[N].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2] 刘颖.马克.李维畅销小说的文学性探讨[N].文学评论之外国文学,2015.03
[3] 李小茜.心灵的礼物-读马克.李维《偷影子的人》[N].名作欣赏,2014.3
[4] 梁小梅.《偷影子的人》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N].智商时代文化,2015.11
[5] 裴雨林.法国青年价值观研究[N].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3
魏倩(1994—),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法语语言文学硕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法语专业,研究方向 :法语文学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