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风雨几度《艳阳天》
高嘉伟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浩然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特殊”的作家,同时在“文革”期间是唯一获得个人写作权利的作家,即“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中那个能获得出版权的“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苍生》、等。其中《艳阳天》是最能显示浩然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的代表作。
文人相争;权力相争;农民生活;中间人物形象
《艳阳天》的价值何在?
关于《艳阳天》的价值问题,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不能忽视的 :
剥离掉阶级斗争后的田园牧歌式的日常生活叙事是这部作品最吸引读者的因素。在浩然的笔下,农村的田地、农场绝不仅仅是阶级斗争的场所,而更多的是农民希望和命运的所在,从中我们读出的是一个农民之子对于土地的深沉的爱恋。
除了一些生活场景的描画,还有一些幽默风趣的乡土俗语、歇后语的运用,让这部小说妙趣横生,让我们每读到时都会心一笑,深感农民的智慧是不可低估的,这里只举几例 :
肉锅煮元宵——混蛋;
黄鼠狼顶草帽——假充好人;
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哪;
在书里,我们不难看出《艳阳天》这部小说中所塑造的文学形象和人物关系,是我们在今天这样的历史语境中,在各种不同的读者欣赏作品中,可以获得更多复杂多样的诠释。也许因为这个缘由使《艳阳天》又成为我们今天再次欣赏的佳作其一。
农村干部的权力斗争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要动力,如果细读文本,我们就会发现,马之悦和萧长春之间的“拔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拥护社会主义还是破坏社会主义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马之悦不服萧长春夺了他的权,千方百计想夺回来的心理在起作用。真正吸引读者眼球的是各自以他们二人为中心的小团体如何“斗”。
村干部之间的争权夺利在农民的生活中是很普遍很正常同时也是很有意思的事,这往往是处于权力之外的老百姓乐于私下讨论的问题,这种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给他们的生活提供了无穷的乐趣。而从一定程度上看,文学不就是一种反映世态人情、洞悉生活的秘密的有意味的形式吗?所以,我认为符合了这一意义的《艳阳天》虽称不上是伟大的经典的作品,但它毕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和生活面貌,其意义是不能忽视的。
《艳阳天》比较受普通读者欢迎的原因还在于它那没有被阶级叙述完全排挤的爱情叙事。这一点也是《艳阳天》相比较《金光大道》取胜的原因之一,在后面这部作品中,我们确实是看不到有点小浪漫的爱情故事,而在《艳阳天》中,尽管萧长春和焦淑红的爱情是披着政治的外衣的,但并未完全被政治吃掉。
对于这未被完全遮蔽的“爱情”我们往往容易批判它是被压抑了的,扭曲了的,其实如果我们访问一下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我们就知道那个时代的爱情表达就是这样含蓄扭捏看阶级论成分的,甚至情书都是用毛主席语录表达的,这样的爱情不是浩然自己为政治捏造的,而是时代爱情的真切表达,如果说这样的爱情是扭曲的话,那也是时代的罪过,而不是以浩然为代表的十七年作家的败笔,甚至可以反过来看,正因为有他们这样真实的记述,我们今天才能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弊政。若我们能从一部文学作品中分析出那个时代的景观,甚至推测出那时知识分子的处境,不也同样说明了这部作品的价值吗?何况我们都知道它的价值绝不仅只在于此。
那些塑造得较好的中间人物也是《艳阳天》的一大看点,这些人物的存在,使我们看到了那些真实的普通农民,真正感受到了农民生活的不易。其中塑造最好的是韩百安这个“最老实、最胆小、最自私、又最能钻牛角尖的庄稼人”“他每天像牛一样干活儿,一个子也舍不得花,囤里的粮食满得往外流,还恨不能用线一颗颗穿上吃。”这是中国老农民的真实生命写照,不管在哪个年代,都有这样勤俭持家、老实巴交的农民。
阅读《艳阳天》中我们会感到一些诗情画意的语言,在阅读文本之中,我们会感受到当地农村的美丽风景,似乎能够触及它的画面 :“圆圆的月儿挂在又高又阔的天上,把金子一般的光辉抛撒在水面上,晚上的街头是最自由的地方。”如果我们把这部小说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单纯从语言描写的角度欣赏,这些描写农村田园风光的片断,它构成了一幅很有意境的画面。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艳阳天》之所以在当代还是一个比较耐看的文本,就在于脱下政治的外衣,读者能体会到浩然那份对农村生活的真诚赞美,能看到一幅乡村权力斗争的生动画面,还有那个时代特殊的乡村爱情故事和像韩百安这样唯唯诺诺的老农民。如果没有了这些,那这部小说也就不会引发那么多的争论。
所以,我有必要重申一下观点,我只想客观地分析一下在今天还有很多人喜欢《艳阳天》的原因,并借此表明立场,即面对十七年这样一个特殊年代的文学产物,绝对的肯定或绝对的否定都是幼稚的,我们不能一味的用政治上的错误来看待他们必然存在的缺陷,我们在当下更应关注的是在这批作品中到底哪些是经得住推敲的,它们以什么取胜,甚至还隐藏着什么未解读出的秘密,我想这样做才会使我们对它们及其作者的评价更加客观,使我们的文学史更加公允。
[1] 浩然.艳阳天[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 浩然.金光大道[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
[3] 浩然.苍生[M].北京 :华龄出版社,1995
[4] 杨守森.“阶级斗争”背景的超越—重读《艳阳天》[J].河北学刊,2006,26(2)
[5] 叶君.论《艳阳天》[J].文艺争鸣,2007,(08)
高嘉伟(1993-),女,汉族,天津人,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 :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