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文艺美学,按字面上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它是一种关于文艺的美学,这正是杜书瀛先生所持有的观点,他说文艺美学是“专门研究文学和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的学问,“它同现实美学和技术美学一起,共同组成美学的有机成分”。1也就是说它可以被包含在美学学科之内。按照杜书瀛先生的理解,文艺美学的目的文艺的审美规律,它可以被划入认识论美学的一个部门。但是这样则无可避免地造成如苏联美学家鲍列夫所说的美学的泛化和庸俗化。除此之外,将文艺美学纳入美学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将它视为一种实用美学,这是李泽厚先生的观点,他在《美学四讲》中,将文艺美学与装饰美学、科技美学等并列,划归实用美学。所谓实用美学就是不以求得美的知识为目的,而是以指导实践为目的。鲍列夫否定文艺美学之后,又提出技术美学,杜书瀛先生认为前后不一,其实不然,他所提出的技术美学不是如杜书瀛先生所理解的是一种部门美学,它是一种实用美学。与认识论美学存在一种并不冲突的逻辑关系,而非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但将文艺美学视为实用美学的观点同样值得商榷。技术美学、装饰美学的意义和价值是建立在这类实践承认那些与之对应的美学理论的指导地位。它们是物质实践领域。而艺术属于精神实践领域,它不承认有一套什么理论可以指导它的创作。在实践中,也没有哪位艺术家会根据现成的理论进行创作,在历史中,不曾有哪件艺术品生于法则的条条框框。所以文艺美学作为实用美学的意义十分有限。因此将文艺美学定义为美学所包含的一个学科是不能赋予它独立的价值和意义的。
除此之外,文艺美学还可以作第二种理解,即关于文艺美的学问。但是这里的文艺美中的美需要作一个意义的转换,不是将其理解为审美规律,而是将其理解成文艺的本体、文艺的存在价值。它是一种更高级的美,是康德所说的区别于纯粹美的理想美。对文艺美学的这种理解正是胡经之先生在他的《文艺美学》一书中的所表达的观点,他说:“以追问艺术意义和艺术存在本体为己任的文艺美学,力求将被遮蔽的艺术本体重新推出场,从而去肯定人的活生生的感性生命,去解答人自身的灵肉焦虑。因此,文艺美学将从本体论高度,将艺术看作人对现实沉沦的抗争方式、人的生存方式和灵魂栖息方式”。2这里涉及到艺术与审美之间的关系。一般的看法是将美分为现实美、艺术美和自然美。艺术美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被统摄于审美的一般规律之中,是一般审美规律在艺术中的演绎。但艺术美虽然符合同时又超越于一般的审美规律。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人与动物的关系一样,人是动物同时又超越于动物。所谓审美的一般规律,所指的就是康德所说的纯粹美,因为根据亚里士多德种属加差的概念原则,要定义一个事物,就要不断的发现它的与种属之间的差异、特性,不断地将它的特性呈现出来,最终提纯出一个事物的本质规定性。所谓纯粹美就是这样提纯出来的美的特性。而康德在纯粹美之外又提出了理想美。理想美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最高级的美,它存在于艺术中间。因此可以推断出艺术美作为一种理想美,高于一般美。把艺术美视为对现实美的反映,是不准确的。因此艺术的本体在于理想美。这样看来艺术本体、艺术美和理想美其实是一回事。文艺美学就是艺术本体学。美学研究不能取代对艺术美的研究。
文艺美学虽是文艺本体学,但它不等同于文艺学。之所以如此,在于它把艺术视为人对现实沉沦的抗争方式、人的生存方式和灵魂栖息方式。将艺术的本体由一般的对美的反应,深入到了人的存在方式,灵魂的栖息方式上,这已经超出了一般的艺术学的视野。艺术学仅仅着眼于艺术的一般规律和内部特性的研究。胡经之先生说:“文艺美学是将美学与诗学统一到人的诗思根基和人的感性审美生成上,透过艺术的创造、作品、阐释这一活动系,去看人自身审美体验的深拓和心灵境界的超越”。“艺术是人的超越性的表征。只有将文学艺术同人的生命意义追问、人的生命底蕴深拓联系起来,文艺美学的研究才有新的视界,才有新的维度”3。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艺美学虽然可以等同于文艺本体学,但它更是一种人生哲学,达到了艺术哲学无法企及的深度。总而言之,胡经之先生将文艺美学视为对艺术意义和艺术存在本体的追问,是对文艺美学的学科对象、性质、地位和价值的十分精到的把握。
[1] 杜书瀛.文艺美学原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6.
[2] 胡经之.文艺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1.
[3] 胡经之.文艺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