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化实践探究

2017-12-05 03:52邓艇马凯寇娜
东方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大学生

邓艇+马凯+寇娜

摘要:当前,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开展存在管理不规范、信息化水平落后、工作机制不科学等问题。但是,诸如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积极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模式,开设人文课程、创立“大学人文”、建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实践探索。本文在学校素质教育课程化、项目化的实践基础上不断的探究,采用课程化素质教育内容,开发素质教育认证系统,完善素质教育工作机制等,使得管理更加规范、效率更加高效、评价更加客观,统筹第二课堂活动和相关素质教育活动,有效地减少学生“被活动”的现象,提高学生培养素质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化

1.前言

素质教育,是指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出发,以全面协调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丰富多样的个性为宗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工作、学会生活,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活动。[1]

当前,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下行的形势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越加强烈,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越加激烈。因此,伴随着十八大对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的明确和强调,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社会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评价有其比较成熟的一套考评体系,但是,在努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基础的同时,高校如何整体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成为供需矛盾中的关键所在。

2.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现状

2.1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素质教育很多文章进行了研究分析,普遍存在包括素质教育内容偏差[2]、高校重视不够、生源素质差异[3]、素质教育有效性不足等问题。本文则主要从高校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下:

问题一:素质教育管理不规范

目前,部分高校以第二课堂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学分认定或素质拓展认证等

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由于素质教育存在教育内容的多元性、教育空间的开放性、教育理论的实践性、教育机制的内化性、教育内容的基础性等特点,导致实施主体不统一、客体灵活参与、考核标准难把握等现实困难,也造就了大学生“被活动”“为拓展而活动”“为认证而活动”等现象。有些学校利用各级学生干部进行素质认证,管理的不规范和随意性使得素质教育流于形式,活虽然热闹,但是学生能力提升有限。

问题二:素质教育平台较落后

当前,部分高校素质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不高、信息处理不及时、内容记录不完整、过程记录难以实现、实时查询不够方便、整体状况把握和实时数据分析严重滞后等诸多不适应状况,以及各主体间学生活动信息衔接不畅甚至脱节等现实弊端,导致工作效率地下,规范管理和过程监控难以实现,难以与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对接等问题,充分说明素质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严重滞后。甚至于,部分高校素质教育学分主要还是以Excel表格进行人为统计和记录,数据多工作量大,信息化水平低下。

问题三:素质教育机制不科学

目前,高校中素质教育的主体责任部门各不一样,实施单位众多,可能涉及教务处、校团委、图书馆、宣传部、学工部、科研处及相关学院等等部门和单位,责权利不易划清界限,各自为政不易统筹。如部分高校由众创空间(科研处)负责大学生创业孵化,教务处负责创新实践、学工部负责创业实践,缺乏整体教育设计规划,机制互为交差较为混乱,不利于工作开展。

2.2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变化

高等院校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新世纪人才,要培养思想道德健全的人,首要的任务是构建包括课程模式、教学体系、学习方法在内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系统工程。在这方面,全国高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出现了人文课程化、素质资源共享、活动项目化菜单化等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

华东理工大学经过几年的努力,构筑了一个以“中国文化导论”为核心的人文系列课程。浙江大学近年来彻底革新教育理念,进行了一整套系统化的教学改革嘗试,建构起了完整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结构,确保素质教育贯彻到整个教学活动当中。上海交通大学一直以来始终坚持“大学生教育应当关注灵魂”的理念,创立了“大学人文”系列课程,举办“大学人文节”,延伸大学人文第三课堂,“一个理念,三个课堂”的经验受到国内教育界广泛关注。

200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四所高校联合,在各自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和实践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共同申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并得到教育部的批准。为了统筹协调高校素质教育工作,四校联合组建了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秘书处。在实际工作中,四校联合探索出了校园文化互补、教学资源互通、学生社团互动、课程资源共享、实践活动联合等运行机制。

3.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化改革实践

3.1课程化改革目标

为深入推进高校素质教育信息化建设,并结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大学生科学人文素养计划”系统工程要求,通过课程化改革素质教育,实现“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学习并且参与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同时向相关管理部门实时上报自己参与的活动,以获取相应的学分”这一总体目标,逐步实现素质教育管理规范、处理及时、评价客观的要求。

3.2课程化改革思路

首先,课程化能力模块。明确并细化本校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归纳提炼为几大能力模块。其次,课程化开发教学内容。每个能力模块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方式等,通过信息化平台完成活动报告审批、成绩记载、学分认定等。第三,完善课程化教学管理机制。负责部门要研讨并完善教学大纲,配备相应的任课教师,保障相应的教学场地和条件,有序组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最后,与教务系统对接完成成绩录入及学分认定。endprint

3.3课程化教育内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指出大学生素质教育应当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综合考虑工作统筹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将普通本科学生科学人文素养教育分为11大类别活动项目,具体包括:思修实践、名著阅读、美育实践、学术活动、创新实践、创业实践、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社团参与、体育实践、心理健康等内容。通常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及生涯规划》等作为课程纳入教务系统,进行教学规范管理等,因此这里未做考虑。

3.4课程化平台建设

系统的开发使用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资源共享原则、技术先进性原则、经济适用性原则、系统易操作性和易维护原则。

系统的开发使用遵循的工作流程如图:

系统具备四级管理权限,还应该具备跨平台数据共享、二次开发、可编程扩展、互动界面友好等功能及特点。在性能及可扩展性方面,科学人文素养数据分析平台需具备高度可扩展性、出色的可靠性以及卓越的灵活性,为平台后期的功能扩展及推广实施奠定基础。

3.5课程化工作机制

素质教育工作的课程化建设,除了前面的工作之外,还应该做好工作机制的完善。学生、项目负责人、认证专员、素质中心各司其职,学生负责申请参与,项目负责人負责活动申报与组织实施,认证专员负责审核认定,素质中心负责沟通协调抽查等工作。素质中心作为主要负责的部门,应该在人员配备、场地保障、经费条件等方面进行保障,及时与相关部门和学院沟通协调,保证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序开展,并确保教学质量;同时,要与教务部门积极沟通,确保素质教育课程化改革的重要性,积极营造有利于工作开展的良好工作氛围和机制。

结论

综上所述,国家鼓励高校不断探索和实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高校的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采用课程化建设素质教育活动,使得管理更加规范、效率更加高效、评价更加客观,统筹第二课堂活动和相关素质教育活动,有效地减少学生“被活动”的现象,提高学生培养素质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常鹏. 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D]. 山西农业大学, 2014.

[2]唐依明.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素质教育思考[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0(6):140-1 42.

[3]谢鑫.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课程化的探讨[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5(6):28-29.endprint

猜你喜欢
素质素质教育大学生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