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鹏 马冠朝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的必修课程,对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具有立场、观点上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中,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原理”课内在契合的基础上,构建二者点线结合、骨肉相连、详略结合、突出重点的教学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灌注在教材中、课堂中、头脑中。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思政课 “原理”课
基金项目:本文系银川能源学院校级教改重点课题“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下的思政课理论及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银能院发[2014]155号)。
作者简介:姚鹏,银川能源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冠朝,银川能源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109
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3年12月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供了政策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既贯彻落实了中央文件精神,也丰富了“原理”课自身的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教学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受到西方拜金主义的影响,一些学生出现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等现象。这些现象和状况都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这就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教学过程中,引导好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思想政治教育推陈布新的时代需要
高校要搞好育人工作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大学生在个人价值观与行为习惯方面发生的变化,高校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内容上的与时俱进,方法上的推陈布新。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新理念、新思想可以用来引导、教育和武装大学生;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引人入胜,扣人心弦。这就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教学中,让大学生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坚力量。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教学的内在契合性
(一)目标高度契合
“原理”课作为思政课的必修课程,其教学的目标是使广大学生了解并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际生活与学习中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想问题、办事情。高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教育当中,其目标也是引导学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原理”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高度的契合。
(二)灵魂实质的契合
“原理”课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通过“原理”的讲授,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其中国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为我们正确认识与改造世界提供理论武器。二者具有灵魂实质的契合。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教学的对策
(一)点线结合、骨肉相连
1.一条主线——人自由全面發展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教学中有一条主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在价值追求层面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的三个倡导”,恰好表明我国从不同层面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核由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而决定。所以,在教学中要贯穿好这一主线。“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这一知识点在教学中需要反复强调;哲学部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提供理论支撑;政治经济学部分私有制与劳动异化的关系以及对人的束缚,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就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强调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得到充分保障。贯穿好这一主线,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教学搭好了理论框架。
2. 在章节中寻找知识结合点
在贯穿主线的同时,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相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意义在有的章节中直接出现,例如: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提到了它的内容以及作用;第三章第一节讲社会意识的能动性时,谈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讲解可以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水平。另外,老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地融入教学当中。例如在讲解“物质及其存在形态”提到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践行“和谐”、“文明”的价值理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中用青岛“三十八元大虾”的例子,教导学生践行“诚信”理念。善于抓住结合点,才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教学寻找适宜的素材。endprint
(二)详略结合、突出重点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教学中,还要注重详略结合。有些内容,教材中未提及的老师可以灵活处理;对于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知识点要详细讲解。
1.详细讲解两种社会制度下的核心价值观的不同本质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明确区分,防止将二者相互混淆。在老师实际授课过程中讲到资本主义民主与法治、自由与平等政治思想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作深入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反映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前者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后者反映资本主义制度,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通过对比不同社会制度的核心价值观发现“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价值理念在不同社会制度下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批判的继承了以往社会的文明成果,代表了人类进步的价值理想。通过对比讲解,既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也增强了学生抵御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侵蚀能力。
2.详细讲解价值评价的特点、功能及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原理”课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对价值评价、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等概念的内涵做出正确理解。因此,对“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这一知识点要详细讲解,可以从以下五点出发:一是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通过对真理与价值二者辩证关系的分析,让学生理解价值是人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尺度;二是价值的内涵与特点。通过让学生理解价值的概念和特点,为学生理解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打好基础;三是价值评价及其特点,通过该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对待价值评价做到客观、全面,避免学生犯价值评价主观性的错误,从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奠定基础;四是价值评价功能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通过对价值评价三个功能的讲解,从而使学生理解价值评价在价值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对价值观概念及树立正确价值观重要意义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正确价值观对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个人成长成才的引领作用;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过核心价值观概念的讲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分析,让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从真知走向真信。
(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应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体现在实践中。通过遵循“三个倡导”,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关系的学习,让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与学习生活相结合,寻找到人生奋斗的方向。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立大志,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动力。所以,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融合,立大志,做大事,弃小我,成大我。二是修大德。诚信和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通过修好公德与私德,学会感恩与帮助别人,学会谦让与宽容别人才能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博学多识。拥有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技能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所以,大学生通过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收获渊博的学识、拥有熟练的技能,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保障。四是明辨是非。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媒介输出的价值观,我们的学生必须明辨是非,做出正确判断。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才能有效抵御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侵蚀。五是勇于担当。大学生只有肩负起时代重任,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让人生出彩。
总之,“原理”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目标上与灵魂实质上具有内在契合性,因此要通过在教学内容中做到点线结合、详略结合,让学生在“原理”课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核心价值观的区别以及在生活、学习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准则。
注释:
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3.
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