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武
土地工程是运用工程和科技手段解决土地问题。把未利用土地变为可利用土地或对已利用土地进行高效利用,能动协调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系统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陕西国土资源系统狠抓土地工程科技创新,经过艰辛探索,总结提出了“土地工程”的概念,形成了土地工程的理论体系。在土地工程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并将科技与实践有机结合,以土地工程有效促进了土地生态恢复治理。
土地工程的时代背景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得土地退化和污染、优质耕地和优质粮田数量减少、土地景观破碎化与生态功能退化及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目益突出。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显示,全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1%,其中重度污染点位比例为1.1%,四成以上耕地退化,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前不久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指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在这种形势下,土地工程应运而生,并被社会各界认可,土地整治工程本科专业也刚刚获得教育部批准。土地工程的提出,对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相信不久的将来,全国土地工程整体水平将不断迈上新台阶,土地生态文明建设也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土地工程的陕西实践
陕西国土资源系统在国土资源部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利用目的的土地进行系统化工程治理,走出了一条以土地工程促进土地生态恢复治理的新路子。近年来,先后开展了沙地、盐碱地、废弃宅基地、黄土高原沟壑地、污损土地、河道滩地、建设用地等多种土地类型的综合整治,累计新增耕地40多万亩,有力保障了全省追赶超越用地需求。
在陕西榆林毛乌素沙地治理中,应用自主研发的“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固沙造田技术”,直接建成新增吨良田约7万亩(马铃薯产量超过3吨/亩),应用推广建设20余万亩,累计工程节支约5亿元。成果的推广使榆林约530万亩沙地的生态整治及砒砂岩的资源化利用成为可能,技术先后荣获2012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14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在陕西渭南卤泊滩盐碱地治理中,通过“改排为蓄、水地共处、和谐生态”的重度盐碱地治理新模式,治理盐碱地8万余亩,累计工程节支达3亿元。这一治理新模式获2010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11年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为我国5.2亿亩盐碱地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在黄土高原沟壑地整治项目中,运用沟道壤中流无动力调节灌溉综合技术,在延安南泥湾建成高标准水田1500亩,恢复弃耕土地超过4000亩,并融合红色旅游元素,打造现代观光农业,再现了“陕北好江南”风貌,水稻亩产从200多公斤增加到400多公斤。
在污损土地修复方面,潼关县作为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138个重点防控区之一,潼关金矿区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通过土体有机重构及化学固渣、工程稳渣、重塑植被等技术措施治理污损土地近2000亩,为污损土地修复提供了试点经验。
在空心村综合整治方面,1992年率先在全国启动了空心村的调查、关键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探索形成了“农村废弃宅基地综合整治集成技术”,在陕西铜川等地直接建成新增耕地4.6万亩,推广20余万亩,累计工程节支约1.8亿元。该技术为全国空心村的综合整治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在荒石滩地治理中,运用耕作层构建技术,对耕作层土体有机重构开展系统研究,确定了荒石滩地整治的最佳客土厚度,构建了具有容重梯度的土体构型,形成了上松下紧、结构稳定的耕作层剖面结构,在陕西华阴白龙涧实施土地整治2.1万亩,在此基础上,主持完成了“三门峡库区(华阴段)土地整治与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模式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土地工程的生态效应
近年来,陕西国土资源系统注重运用“土地整治+”理念,以土地整治带动现代农业、土地综合开发、流域综合治理,促进生态恢复治理和区域生态整体改观,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
石川河,曾被誉为“富平县人民的母亲河”。由于县城南部地势较低,汛期主泄洪沟携带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河道,嚴重堵塞河道、污染土壤。为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面貌。我们对石川河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工程以石川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为重点,结合渭北黄土高原特点,按照整体性、系统性原则及其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和治理,促进石川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工程实施中,通过“开源一净化一利用—排放一再生”的水资源持续利用方式,探索建立了河道治理工程新模式,经过近4年的阶段性治理,昔日污水横流的石川河两岸已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城市核心滨水聚居区,成为系统化治理和流域综合治理的样板工程。整体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石川河富平段河道防洪能力,有力保护沿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周边万亩粮食基地高产稳产,有效恢复北部沿山绿色生态屏障。
毛鸟素沙地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南部、陕西榆林地区的北部风沙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总面积4万平方公里。为解决陕北沙漠地带农民脱贫及耕地占补平衡问题,我们以土地科研为支撑,在毛乌素沙漠开展土地整治,令人苦恼的“沙子地”变为孕育现代化农业的摇篮,整治后的耕地马铃薯亩均产量达6000-8000斤、玉米亩均产量迭1600-2000斤,使得昔日的不毛沙海成为一幅美丽的绿野画卷,为系统化治理整个毛乌素沙漠提供了借鉴的方式。endprint